回覆列表
  • 1 # 慶雙三農

    題主所提的問題,的確是個現實問題,也是難以破解的難題。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在糧食價格較低的情況下,不少的農民紛紛外出務工,從而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土地撂荒的現象。而現在,國家又出臺了一些政策,如農民的承包地不種要被集體收回,禁止在承包地上種樹、種花、挖凼養魚,從而遏制耕地“非糧化”。然而,這種遏制耕地“非糧化”的政策又面臨著什麼現實難題呢?又怎麼解決呢?

    首先要知道的是,現在耕地已出現的“非糧化”現象,實際上市場經濟的結果,也是政策落實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國家根據當時農村的實際,出臺政策,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允許農民在耕地上種花、種果樹、挖魚凼等多種經營。這樣,就形成了耕地“非糧化”。而農民透過耕地“非糧化”,實行多種經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提高了經濟效益。筆者從1983年起,將自己承包的土地,大部分都用來種植生薑、甘蔗、水果和蔬菜,使土地“非糧化”。而筆者當地的農民,直到現在,大部分人也把承包地用來種植蔬菜和水果,使土地“非糧化”。正因為農民把土地“非糧化”,才使大多數的農民留在農村種土地。農民種土地,是以獲得利益為目的的。如果強制農民把土地只能用來種糧食,在現在的糧價下,其結果是事與願違。

    如果要從根本上遏制耕地“非糧化”,有兩種措施可以解決。其一是大幅度提高糧食的價格,或者國家給農民種植糧食多發補貼,把農民養起來。其二是強制性實行土地流轉,規模經營,降低生產成本,讓投資者有利可圖。

    除此之外,恐怕難有良策。由於現在是市場經濟,以市場為導向,因此強制性的遏制耕地“非糧化”是很困難的。即使集體將農民不種的土地收回去由集體經營,最終也是不成功的。也許,土地撂荒的現象還會更嚴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谷愛凌說自己做了一個歷史上沒有女孩挑戰過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