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筆暢大語文總部

    確實存在過度教育的問題,因為現在高考是風向標,所以一切以分數為基礎,所以家長們選擇培訓班的時候都比較盲目,見別的孩子報班了,生怕自己的孩子落下,這種盲目現象,不是家長的問題,而不是高考選拔的問題。所以如果高考制度不改革的話,這種情況不僅不會減輕,反而是會愈演愈烈的。

    所以,我們家長在選擇培訓班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孩子的情況量力而行,很多孩子現在學校裡邊的知識還沒有學透,家長就給他們報一些拔高的班,這樣不僅不會讓孩子成績提高,反而還會影響成績。

    現在很多孩子一到週末就會上各種各樣的班,有的家長甚至給孩子把班都報滿了,孩子幾乎沒有任何休息時間,孩子現在正處在生長髮育期,需要很多的休息和睡眠,同時也需要很多戶外活動,所以不能無限制的報班,要有選擇性的報,報班原則有以下兩個:

    1.對於學習成績有幫助的培訓班

    比如孩子哪一科比較弱,家長可以由此選擇性的選一些好的課程給孩子報,這樣會更有針對性。

    2.孩子特別感興趣的培訓班。

    興趣是學習的源泉,孩子既然有興趣,家長當然要支援。

  • 2 # 曾老師數學課堂

    很遺憾!答案是否定的。我認為現在應試教育不過,教育輔導也不過。

    為什麼呢,事實上中國的中小學教育是非常成功的,造成中國教育整體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中國高等教育質量的不高。近年來甚囂塵上的得不了諾貝爾獎,出不了大師,都統統歸結給應試教育,這個鍋背得很深。

    雖然全社會的輿論導向似乎都在批評應試教育,但卻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作為中國中長期教育改革的核心,依然是加強應試教育,而改革選拔制度,核心還是在考試。素質教育固然好,卻並不符合中國的國情,起跑線上的戰爭早就打響了,寒門難出貴子的狀況日益明顯,城堡中的人不斷透過資源壟斷,教育壟斷,等等把城牆不斷壘高,然後利用他們能掌握的一切資源,鼓吹應試教育過了,要給孩子減負,不能佈置家庭作業等等。而他的孩子,卻週末上幾個興趣班,補習班等等……

    作為一隻倡導素質教育的歐美國家,他們一樣是應試教育的,只不過他們的社會資源更加豐富,社會的容忍度更加寬鬆,導致他們有機會再應試教育的基礎上,拓展素質教育。實際上我們的中小學教育是很成功的,其實你回頭想一想,如果現在已經身為人父人母的你,能把中小學所有的古詩詞,優美散文,經典文言文都背誦下來,並能領悟其中的道理,你想一想你是怎樣一種優秀的存在,如果你還能非常好的掌握到數學的邏輯分析,物理化學的普遍真理,地理生物的世界萬向,歷史政治的廣博深遠,你想想你又是什麼樣的存在。一定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才,哪怕你只掌握了三分之一,恐怕都可以成為人中龍鳳。關鍵不在於應試教育本身,而在於我們如何去認識我們的教育,將我們的學習能力轉化為創造能力,不是一味的吸收,而是在學習吸收的過程中,不斷的拓展我們的創造力,想象力。這恐怕是我們當下教育,需要延伸的地方,而不是去變革應試教育本身。

    所以不要輕信什麼應試教育過了的說法,輔導班過分的說法,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一定要鼓勵孩子全面發展,充分利用各種時間掌握多種技能,一方面是興趣的培養,一方面是邏輯訓練智力的提高,一方面是人文素養的薰陶,另外一方面是對世界的認知和態度。

  • 3 # 風水分享學

    我認為輔導火的原因是:輔導班會認真教孩子:不然他這個輔導班會開不下去。為什麼孩子們在學校學習不好,在輔導班學習後就提升好多了呢?還有就是學校發給學生們的書籍本來就多。老師還會變相的要學生買其他一些資料來老師講。是不是學校發的書老師都講透徹了。學生們都完全董了??????

  • 4 # 福田棠爸

    題主其實提了2個問題:

    1、中小學的應試科目存在過度教育嗎?

    答案是:是的。

    考試通常有兩個功能:一是檢驗,二是選拔。你提到的應試科目,學習的最直接目的就是選拔,高考本質就是一場選拔考試。

    但是由於各種原因,這些選拔考試又不能出題太難,所以區分度很低,這就是為什麼有“提高一分,幹掉千人”的說法。

    知識點就那麼多,大家都同樣掌握了知識點,那要怎麼才能在競爭中領先呢?只能比誰做得更極致。你也會,我也會,但是我考試考得多,發揮更穩定,不犯不該犯的錯,我就比你分數高;你也穩,我也穩,但是我刷題刷得多,好多試題都做過差不多一樣的,不假思索一氣呵成,我就比你快,能做更多題,能有更多時間檢查或者挑戰難題,我就比你分數高;你也快,我也快,但是我的字都是練過的印刷體,就算一樣的答案,主觀題我的分數就是比你高一點......

    所以到最後,掌握知識僅僅只是參與競爭的前提,真正決定輸贏的都是掌握知識以外的東西,這就是過度教育。

    2、輔導班這麼火爆,是不是有點過了?

    答案是:不一定。

    從原理上看,學校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負責有教無類;輔導班負責因材施教。按說這種初衷肯定是好的。特別是輔導班都是市場行為,有需求才會有供給,所以再怎麼火爆也不算過。

    但實際上肯定沒有那麼理想,市場中的供給方總是傾向於過度開發需求,而教育行業本身的性質決定了它是一個資訊極度不對稱的行業。所以家長、學生被過度營銷,購買了本來不需要的教育服務,這種情況很常見。

    另外,就像前面分析的,哪怕只能提高很少的分數,就很有可能贏來較大的優勢。所以競爭對手(就是其他學生)的行為也會極大影響自己的決策,長此以往,整體氛圍只會越來越激進。

    從這個角度來說,確實也是“過了”。

    不過說到底,家長都是成年人,又沒有強買強賣,都是自願買單,而且高質量的輔導班的名額還需要搶,又怎麼能說是“過了”呢?簡直就是“不足”。

    所以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棍子打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什麼都喜歡扯上生活方式的人是種什麼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