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對於普通老百姓是一個用處不大的問題,但對於上海大眾卻是一個比較重要和著急的問題。
研究朗境的銷量,首先必須瞭解朗境到底是什麼樣的一款車。
(一)提到朗境,不得不說朗行,說到朗行,又不得不提Lavida。
(二)三者系出上海大眾,在德國沒有祖宗,是徹頭徹尾的中國定製版車型,朗行、朗境都是基於Lavida平臺打造而成。
(三)朗行屬於典型的旅行車,本質上與Lavida沒什麼區別,就是同一款車旅行版與三廂版的區別。
(四)朗境到底屬於什麼車型?這個還真不是太好鑑定,朗境是基於朗行基礎上打造的一款跨界車,朗境底盤在朗行120mm底盤基礎上增加到130mm,大大提高了透過性。朗境車身下方在朗行的基礎上增加了塑膠防刮邊條和金屬護板,車頂部分增加了行李架,雖有些神似SUV,但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SUV。
(五)上海大眾習慣叫朗境跨界車,當然是有一定道理的,關鍵很多人並不知道朗境怎麼跨界的?跨的哪幾個界?在我看來朗境更像是朗行的增強版,本質上還是一輛旅行車。
瞭解完朗境之後,言歸正傳,分析一下“大眾車比較熱門,為什麼開大眾朗鏡的卻不多呢?”
(一)大眾車比較熱門與大眾朗境銷量好不好並沒有必然、直接的關係。
大眾作為一個華人極度熱捧的汽車品牌,對於朗境確實有著先天的優勢,但最終朗境銷量的好壞還是取決於朗境本身的定位、價格、質量、口碑、營銷策略以及市場的需求。大眾在中國確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並不是每一款車都很成功,就像輝騰的退幕就是典型的例子。
(二)定位模糊。
市場需求是推動所有汽車銷量的根源,華人近年來最熱衷的就是各個級別的SUV,銷量最大的還是傳統的三廂轎車,隨著80後、90後、00後的逐漸長大,新一代人的消費觀念發生了一些變化,兩廂車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歡迎。而再看看旅行車的需求顯然還沒有成為主流,市場還不夠成熟,不管哪個品牌的旅行車也還屬於個別群體消費物件。回看朗境,不管站在旅行車的角度還是站在跨界車的角度都屬於小眾車型,銷量不大是必然的結果,只能穩紮穩打等待市場的成熟。
(三)將朗境定義為跨界車,說實話跨的不明不白、跨的毫無特點,殊不知偏愛跨界車的群體本身都是非常特立獨行的群體,中庸的朗境真的很難吸引這部分個性的群體。而且大眾一直以來都以中庸普通為基調,一時半會很難改變在人們心目中固有的形象。
(四)價格偏高,沒有價效比。
朗行的價格:11.29-16.29萬,朗境的價格:14.89-17.19萬。
說實話,朗境的定價真是硬傷啊,雖屬於朗行的增強版,但價格過於偏高,關鍵在於核心的三大件並沒有看到絲毫增強的痕跡。
發動機依然是那款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隨處可見的1.6L、1.4T發動機,變速箱還是6擋手自一體、7擋雙離合變速箱,動力組合是不錯但也並非有多好,與朗行、Lavida沒有任何區別。再看看懸架,前懸架為麥弗遜獨立懸架,後懸架為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與朗行、Lavida沒有二樣。核心的三大件都一樣談什麼增強版,消費者精明的很啊!長寬高4446*1767*1495mm,軸距:2610mm,拋開增強、跨界、旅行什麼的,根本上講朗境就是一款不折不扣的緊湊型家轎車。這個價位真的可以選擇很好的車了。
綜上建議,大眾朗境想要扭轉現狀,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清晰定位,準確宣傳
(二)增強關鍵部位,調整合理價格
(三)不急不躁,堅持品質,等待機遇
(四)充分利用大眾在人們心目中地位的優勢
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對於普通老百姓是一個用處不大的問題,但對於上海大眾卻是一個比較重要和著急的問題。
研究朗境的銷量,首先必須瞭解朗境到底是什麼樣的一款車。
(一)提到朗境,不得不說朗行,說到朗行,又不得不提Lavida。
(二)三者系出上海大眾,在德國沒有祖宗,是徹頭徹尾的中國定製版車型,朗行、朗境都是基於Lavida平臺打造而成。
(三)朗行屬於典型的旅行車,本質上與Lavida沒什麼區別,就是同一款車旅行版與三廂版的區別。
(四)朗境到底屬於什麼車型?這個還真不是太好鑑定,朗境是基於朗行基礎上打造的一款跨界車,朗境底盤在朗行120mm底盤基礎上增加到130mm,大大提高了透過性。朗境車身下方在朗行的基礎上增加了塑膠防刮邊條和金屬護板,車頂部分增加了行李架,雖有些神似SUV,但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SUV。
(五)上海大眾習慣叫朗境跨界車,當然是有一定道理的,關鍵很多人並不知道朗境怎麼跨界的?跨的哪幾個界?在我看來朗境更像是朗行的增強版,本質上還是一輛旅行車。
瞭解完朗境之後,言歸正傳,分析一下“大眾車比較熱門,為什麼開大眾朗鏡的卻不多呢?”
(一)大眾車比較熱門與大眾朗境銷量好不好並沒有必然、直接的關係。
大眾作為一個華人極度熱捧的汽車品牌,對於朗境確實有著先天的優勢,但最終朗境銷量的好壞還是取決於朗境本身的定位、價格、質量、口碑、營銷策略以及市場的需求。大眾在中國確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並不是每一款車都很成功,就像輝騰的退幕就是典型的例子。
(二)定位模糊。
市場需求是推動所有汽車銷量的根源,華人近年來最熱衷的就是各個級別的SUV,銷量最大的還是傳統的三廂轎車,隨著80後、90後、00後的逐漸長大,新一代人的消費觀念發生了一些變化,兩廂車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歡迎。而再看看旅行車的需求顯然還沒有成為主流,市場還不夠成熟,不管哪個品牌的旅行車也還屬於個別群體消費物件。回看朗境,不管站在旅行車的角度還是站在跨界車的角度都屬於小眾車型,銷量不大是必然的結果,只能穩紮穩打等待市場的成熟。
(三)將朗境定義為跨界車,說實話跨的不明不白、跨的毫無特點,殊不知偏愛跨界車的群體本身都是非常特立獨行的群體,中庸的朗境真的很難吸引這部分個性的群體。而且大眾一直以來都以中庸普通為基調,一時半會很難改變在人們心目中固有的形象。
(四)價格偏高,沒有價效比。
朗行的價格:11.29-16.29萬,朗境的價格:14.89-17.19萬。
說實話,朗境的定價真是硬傷啊,雖屬於朗行的增強版,但價格過於偏高,關鍵在於核心的三大件並沒有看到絲毫增強的痕跡。
發動機依然是那款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隨處可見的1.6L、1.4T發動機,變速箱還是6擋手自一體、7擋雙離合變速箱,動力組合是不錯但也並非有多好,與朗行、Lavida沒有任何區別。再看看懸架,前懸架為麥弗遜獨立懸架,後懸架為扭力梁式非獨立懸架,與朗行、Lavida沒有二樣。核心的三大件都一樣談什麼增強版,消費者精明的很啊!長寬高4446*1767*1495mm,軸距:2610mm,拋開增強、跨界、旅行什麼的,根本上講朗境就是一款不折不扣的緊湊型家轎車。這個價位真的可以選擇很好的車了。
綜上建議,大眾朗境想要扭轉現狀,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清晰定位,準確宣傳
(二)增強關鍵部位,調整合理價格
(三)不急不躁,堅持品質,等待機遇
(四)充分利用大眾在人們心目中地位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