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鬱香墨
-
2 # 快意詩畫
死搬硬套,拿我們老家的俗話是比到箍箍下鴨蛋。
古人也是人,不會這麼機械地死腦筋。毛筆是古人唯一的書寫工具,從小學到大學都是毛筆不離手,這也是古人在書法方面完勝現代人的根源。
古人啟蒙教育就是以國學為主,誦讀三字經,百家姓,從電視上得來的印象就是先生搖頭晃腦地教,學生也晃腦搖頭地讀,聲調悠長,韻律生動,從此便提筆作文。
我們的祖先崇尚耕讀文化,在科舉制度下,考試人的文章都要受到仔細審閱,如果字跡拙劣,便會落榜。故古時讀書人,最重視書寫的練習。
從古代傳下來的,我知道最多的便是古人練字有多刻苦,像墨池,退筆成冢,歐陽詢觀碑,懷素種蕉練字•••••••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從中可以明白,書法的成功,離不開勤奮。
當然古人也有很多關於書法技巧的書論著作,諸如書譜,筆勢記••••••等可供我們參考。
古人學書肯定也是從點畫這些基礎的東西練起,永字八法便是明證。至於階段也一定是由簡至繁,從易入難。蘇東坡說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即可知道古人也是從楷至行至草順序漸進。楷書練基本功,行書實用性強,草書最能表現書寫者氣概,情緒,藝術性最強。這個應該因人而異,沒有具體標準吧?
學習書法是一個書家一輩子的事,所謂活到老學到老,藝無止境。
下附拙寫,拋磚引玉,請指正。
-
3 # 飛哥企劃
古人學習書法還是有很多章法的,其實並沒有什麼官樣的規定與要求。因為古人能讀書寫字的人的目的不同。從實用角度出發,歷朝歷代都不同。
漢朝以來,書也經歷了很多的更新與變化,從篆書到漢隸,從楷到行到草書。
因此,古人習書都是實用為主,書法為功,知識為本,很多人學書法都是為了附庸風雅而已,
古人學習書法,由於是慣用和流行毛筆字,所以都是以毛筆字作記錄,寫書信,寫文章。據查有關資料,古人學書法絕大部份都是從楷書學起,寫好楷書,行,草書也就自然而然順理成章了。至於學習書法時間性的分段,無據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