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長老

    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臺,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12個要地,這一帶的炮臺本來就是是保衛京津地區的軍事防禦,是晚清政府最好的炮臺之一,拆除這一軍事設施各國列強就可以控制中國的京津地區,之後可以更好的威脅清政府,在列強軍隊挺進時受到過大沽口炮臺的攻擊,知道大沽口炮臺的威力,認為不出拆除,他們以後在侵略清政府會遇到一定困難,說到底為了之後的利益,清政府也會因此失去一道保護的屏障,列強們以後進軍會更加順利。

    《辛丑條約》的簽訂進一步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全面控制和掠奪,標誌著中國已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也就是變成了洋人的朝廷。

    光緒二十六年五月(6月)下旬清廷對八國聯軍宣戰後,清軍一再潰敗。六月上旬,慈禧太后改任兩廣總督李鴻章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命其從速來京,全權與各國協商議和。七月十三日(8月7日),八國聯軍逼近北京,清廷正式任命李鴻章為全權議和大臣,與列強談判。二十一日,北京淪陷。慈禧太后在逃跑途中命榮祿、徐桐、崇綺(1823―1900)留京乞和。八月初三,再派慶親王奕劻與李鴻章共同協商議和事宜。侵華列強對此反應不一。

    簡單來說:打不過列強,京師都丟了,皇帝都跑了,列強要什麼,還不給嗎?

    不過這不是一時達成的條約,清政府與列強,經過很多次的討價還價,才達成的協議,所以沒有那麼簡單,如果可以不拆,滿清政府會拆嗎?在威脅面前,保留了自己最大利益才是最正確的,列強當時讓清政府必須要拆大沽口到京師的炮臺,沒有退讓的餘地,清政府才只好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即將高考的高三同學怎樣在500分的基礎上提高80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