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是小維尼winnie呀

    美國電影製作公司與院線分離的情況主要是歷史上的反壟斷訴訟造成的。

    1948年5月美國最高法院根據反托拉斯法對“派拉蒙案”做出裁決,判定大製片廠垂直壟斷為非法,要求製片公司放棄電影發行和電影院放映的業務。切斷了大公司的主要財源,迫使公司大幅度減少影片生產。 它也改變了好萊塢的電影生產、發行和放映模式。

    1948年之前,美國電影業主要是由八大公司控制的,其中又以派拉蒙、米高梅、20世紀FOCUS、華納兄弟和雷電華五家制片、發行、放映一體化的大公司實力最為雄厚。在20世紀20至40年代,它們大約生產了95%最為賣座的大製作電影,控 制著70%的首輪影院。他們更彼此聯合,形成了一種寡頭壟斷的結構,發展出了很多限制競爭、提高自身利潤的策略,給獨立電影公司、發行和放映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在放映業方面,五大公司之外的影院要想放映其製作、發行的電影,不但要接受較低的電影收益分成比例,往往必須接受打包式購買(block booking)和投盲標 (blind bidding)的不公平待遇。

    終於,大片廠的不公平貿易競爭促成了1938年美國羅斯福政府Justice. Coincidentally部門對所有大片廠的訴訟。一個由Mary Pickford, Samuel Goldwyn, Walter Wanger等人領導的獨立電影製片人組織於1942年起訴了派拉蒙位於底特律的院線,這是第一樁製片人起訴放映方的大訴訟。這個1938年開始由聯邦政府起訴的案子最終於1948年上訴到美國最高法院。最終裁決大片廠敗訴,要求他們放棄電影院放映的業務。這個案件之後,放映方可以自由選擇放映任何一家片廠或者獨立製片人出品的電影。因此,票房租金(大部分票房收入落到製片人的口袋中)減少了,從那以後直到現在,各個片廠之間都存在競爭,不久,影片獨立發行歸影片獨立放映方所有。這一事件,和電視的出現一起,給電影業以沉重打擊。

    由此可見,其實不存在高曉松說的“悖論”,只有有了壟斷地位,哪怕扼殺其他公司的好片,也要優先放映自己公司的爛片。所以,商業社會沒有所謂的“道德”,只有法律和市場規則,缺乏規則或者不尊重規則才是亂象的根源。

  • 2 # 方士的知識樂園

    主要是反壟斷。

    美帝的商業模式非常成熟,他們很早就已經發現如果任由公司進行壟斷行為,會對整個市場帶來極為負面的影響。所以他們對於壟斷非常嚴格。

    電影工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七十年前,美國就出臺了播放和製作分離的管理法。

  • 3 # 廣影環球影業

    電影製作公司跟電影院運營工作有很大差別的。

    所謂專業人做專業事。

    拍電影好看,不代表電影院運營的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WIFI出現之前我們用的是什麼類似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