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西南聯大起於憂患。 “七七事變”,日本全面侵華,中國全面抗戰爆發,北大、清華、南開這三所大學被迫一路內遷最後在雲南組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南渡北歸,聯大已去,然時至今日,西南聯大為何這樣被懷念?西南聯大校門舊址1.具有獨立、務實的學風聯大教授與學生均推崇獨立自由,形成獨立之人格繼而有獨立之精神,進而產生創造性成果。三校將北大的相容幷包,清華的教授治校,南開的應用實幹相結合形成了新的聯大校風——務實肯幹,崇尚知識救國而絕不投機。獨立自由,務實求學這是聯大人的學風特質之所在,也是我們所向往懷念之所在。2.人才輩出西南聯大的辦學歷史雖然只有短短的8年零11個月,但人才輩出,成就顯著,有“內樹學術自由,外築民主堡壘”之美譽。從1938年至1946年,先後在西南聯大就讀的學生約8000人,畢業生約3800人。在他們中間,有1000多人先後在國內外諸多領域做出突出貢獻並取得傑出成就。其中包括“兩彈”元勳鄧稼先、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政寧、李政道等。1938年8月,西南聯大多位教授在昆明合影,左起周培源、梁思成、陳岱孫、林徽因、金嶽霖、吳有訓3.剛毅堅卓的精神信念長存國家在,人民在,信念在。西南聯大等眾多內遷大學,精神感召是第一位。師生從北至南,輾轉數千裡,在中國大地上這是一次逃難,然而,這並非是單純意義上的逃難,他們帶走了大量的設施、書籍以及一切為民族復興所必需的物資與人才,這是懷著在另一條戰線上獻身的鬥爭意志離去的。在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聯大師生們無論如何顛沛流離,始終堅持笳吹弦誦,筆耕不輟。剛毅堅卓,堅韌不拔,艱難困苦也無所畏懼,堅持抗戰的決心,認為華人可以站起來,身處逆境而堅信正義必勝的信念不動搖,對國家民族高度的責任感等,這種民族自信和堅韌的精神信仰也為後人所感懷。西南聯大校訓:剛毅堅卓4.求學為本的教育理念縱使悲憤,也要前行!在硝煙瀰漫之中,聯大人始終未忘教育之根本——求學,做學問,搞研究。戰火紛飛,眾多師生戰時仍作平時看,北大校長蔣夢麟在躲避空襲間隙完成了《西潮》,費孝通教授趁跑警報期間完成了《人文型別》。即便是思想激進的中文系教授聞一多,在《八年的回憶與感想》中也談及,當校園裡爭執如何實行“戰時教育”時,也認為應該努力研究(做學問搞研究)。 大學常有而西南聯大不常有,今日談論西南聯大,不僅僅是對其人才與精神的懷舊,看聯大我們還可以反觀今日之大學,今日的“大學之道”該怎麼走,誠然,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大學,但不能忘卻:“大學的本質是啟蒙,不是愚昧;大學的靈魂是思想,不是馴服。”辭宮闕,駐衡湘,在山城,南遷沒有成為南渡,西南聯大值得回憶,國難恥而不辱,學風歷難不衰。參考文獻張曼菱:《西南聯大行思錄》 三聯書店 2013陳平原:《抗戰烽火中的中國大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5張健:《西南聯大愛國精神的形成及其歷史作用》 清華大學碩士論文 2005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本,大二,打算從軟體工程轉專業到漢語言文學,是否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