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梁69853253
-
2 # 雲卷飛山
謝邀。孔子父親叔梁紇本是宋國貴族,因避亂而來到魯國,其先祖是商紂後代。孔子以氏為姓,其父叔梁紇正妻施氏生了九個女兒,沒有兒子。其小妾有個兒子但有足疾,不討叔梁紇喜歡。六十六歲時娶了顏氏三女顏徵在,顏氏上有兩個姐姐未出嫁,年齡肯定不過十六七歲,因年齡懸殊太大,不合禮制,稱為‘’野合‘’,生下了孔子。
孔子三歲時,其父叔梁紇病死。顏徵在失去了叔梁紇庇護,被正妻施氏趕出了家門。顏徵在帶著孔子和那個有足疾的哥哥搬到曲阜闕里,過著清貧生活。
孔子十五歲時,才意識到要志於學;十七歲時母親病逝,那一年,季氏宴請士一級的貴族,孔子去赴宴,卻被季氏家臣陽虎拒之門外。因此不知題主所說十七歲就揚名六國這話從何而來?況且當時屬春秋時期,天下尚有幾十個諸侯國,說揚名六國那是戰國時說的話。
孔子十九歲時去了老家宋國,娶了妻,二十歲時才做了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官。到三十歲時才小有名氣,因而他才說‘’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這以後,拜見了老子,知識慢慢積累而自成一家。
孔子自幼家貧,也要下田幹活,算是半耕半讀吧。因出身貴族,身份高於平民,學習的條件還是有的。至於讀了些什麼書,史書鮮有記載。因為後來經過‘’焚書坑儒‘’,漢武帝時‘’獨尊儒術‘’,再有一次次官修徵書,特別是到了清修《四庫全書》,名是儲存,其實是將不符合統治者意志的書,暗裡毀滅,其害不亞於焚書。因此傳到今天的古書除了儒家經典,是少而又少。
春秋時代,正是中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時代。而魯國當時處於齊魯文化交流中心,學術氛圍濃厚,能誕生孔子這樣一個‘’萬世師表‘’巨星也見怪不怪。
另外,我還有一個怪論,老夫少妻所生之子往往更聰明,也符合父母差異越大,越具優勢的理論,孔子的脫穎而出,可能有賴於此。再說,他爹六十七歲才生他,也活到了七十歲。一千年後杜甫都還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可見孔子絕對屬優良品種,那個時代有才華的人多了去,但大多英年早逝,這就影響到了個人事業的成就。孔子在那個年代活到了七十三歲,足以讓他的才能發揮到頂峰。這只是個人揣測,就當笑話。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主要是得益於孔子家族重仁孝德,有孝根善根,根者能生也,長也。緣起於周禮,孝仁德也。學前人之所學,行前人之所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彰顯孔子追求的是道,遵道而行而實踐(時習),相輔相成,內容形式統一,成就就快,受後代子子孫孫尊敬,惠及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