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黒芝麻

    古人的文言文的發音和現在不完全一樣的。例如"吾"字讀音和現代漢語就不同的,從歷代商、周、漢、唐、宋剄諷代,老國音便是粵語的讀音,而現代漢語則是普通話的讀音。這是因為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四聲"有些不同,現代漢語比古代漢語多了平聲,少了"入"聲,古代漢語的四聲是平,上,去,入。現代漢語的四聲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古漢語中的"平,上,去,入"是不能和現代漢語中的"上,去"相當的。古漢語的四聲,也是不能與現代漢語的四聲相當的。以"入聲"為例,古代漢語中禾八聲,但現代漢語普通話中沒有"入聲"了,古代的入盧都轉化剄平,上,去,入聲中去了,如"鴨"字,古代是入聲,而現代漢語普通話裡是陰平;又如"發"字,古代是入聲,而現代是陰平。中國的地域廣闊,方言複雜,各個歷史時期的官方用語不盡相同,故而與現代不會完全一致。

  • 2 # 吳文弄墨

    古人的文言文發音和現在一樣嗎?

    我猜,題主是想問:古人的漢字發音和現在一樣嗎?

    答案是大部分都有變化。

    研究漢字發音的學問叫音韻學。從西漢初就開始了。

    我們可以翻開康熙字典查任何一個字,可以看出漢字讀音流變的端倪。

    我試舉一例。“眈”字。

    《康熙字典》:“《唐韻》丁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含切,音酖。”

    這裡是一些韻書標註“眈”的讀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都是古代不同時期的韻書。而“丁含切”與“都含切”是古代漢字注音的反切法的寫法。意思就是拿“丁”的聲母與“含”的韻母合在一起,從而是“眈”的最終讀音。這裡我們可以發現古代韻書裡的讀音和我們現在是一樣的。

    “又《廣韻》《集韻》都感切,酖上聲。”

    這裡是說“眈”要念“上聲”。也就是dǎn。如果我們細心的話,可以看到又一次出現了《集韻》。一本韻書,同一個字有兩個讀音,一個dān,一個dǎn。這說明古代有兩個讀音。至於什麼時候各讀哪個音,這要看韻書成書於哪個時代。

    “又《廣韻》徒含切《集韻》徒南切,音潭。義同。”

    這裡給出了另一個讀音:“潭”。現在說明“眈”在古代至少有三種讀音了。

    “又《集韻》徒感切,潭上聲。”

    這裡是說又念“坦”音。

    “又《集韻》醜甚切,音踸。出頭視也。通作闖。又葉持林切,音沈。《詩·衞風》于嗟女兮,無與士眈。葉上葚。葚,平聲。《張翰·雜詩》靑條若總翠,黃葉如散金。嘉卉亮有觀,顧此難久眈。”

    這裡給出了另兩個讀音:“chěn”及“chén”。古代“沈”與“沉”通,且讀音也一樣,也就是說“沈”在古代不讀“shěn”,讀“chén”。前者為仄音,後者為平音。後面舉了張翰的一首詩。我們如果稍微眼睛尖的話,可以看到韻腳似乎有問題:“金”和“眈”好像不押韻。其實這首詩裡,“眈”是讀“chén”。而“沉”與“金”是在同一個韻部。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眈”在今天只有一個讀音:dān。但是在古代卻有dān、dǎn、tán、tǎn、chěn、chén等六種音。

    這說明漢字的讀音隨著時代的變化也在流變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疫情之下,有些人不再頻繁的發朋友圈,慢慢的變得沉靜下來,你在疫情之下在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