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化學科技生活

    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1、人口密度大小,荒無人煙再強地震也不會損失生命;2、地震的強度,強度越大,破壞力就越強;3、與房屋結構有關,框架式就防震,一般磚石和土培房子、窯洞容易;4、與發生的時間有關,白天人們預感能力強,很多戶外活動在進行,可以減少生命傷害,而夜間地震人毫無防備,傷害性強;5、餘震的次數和強度也是主要因素。等等,凡事不可一概而論。

  • 2 # 夕日爆料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在古代又稱為地動.它就象颳風、下雨、閃電、山崩、火山爆發一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 它發源於地下某一點,該點稱為震源(focus).振動從震源傳出,在地球中傳播.地面上離震源最近的一點稱為震中,它是接受振動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動是地震最直觀、最普遍的表現.在海底或濱海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稱為海嘯.地震是極其頻繁的,全球每年發生地震約500萬次,對整個社會有著很大的影響.【地震的術語和相關知識】地球的結構就象雞蛋,可分為三層.中心層是“蛋黃”-地核;中間是“蛋清”-地幔;外層是“蛋殼”-地殼.地震一般發生在地殼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轉和公轉,同時地殼內部也在不停地變化.由此而產生力的作用,使地殼岩層變形、斷裂、錯動,於是便發生地震.地下發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從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從震中到震源的距離叫震源深度.震源濃度小於70公里的地震為淺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間的地震為中源地震,超過300公里的地震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是1963年發生印度尼西亞伊裡安查亞省北部海域的5.8級地震,震源深度786公里.對於同樣大小的地震,由於震源深度不一樣,也不一樣,對地面造成的破壞程度也不一樣.震源越淺,破壞越大,但波及範圍也越小,反之亦然. 某地與震中的距離叫震中距.震中距小於100公里的地震稱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間的地震稱為近震,大於1000公里的地震稱為遠震,其中,震中距越遠的地方受到的影響和破壞越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動是一種複雜的運動,它是由縱波和橫波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震中區,縱波使地面上下顛動.橫波使地面水平晃動.由於縱波傳播速度較快,衰減也較快,橫波傳播速度較慢,衰減也較慢,因此離震中較遠的地方,往往感覺不到上下跳動,但能感到達水平晃動.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級表示,根據地震時釋放的彈性波能量大小來確定震級,中國一般採用里氏震級.通常把小於2.5級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級地震叫有感地震,大於4.7級地震稱為破壞性地震.震級每相差1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差約30倍.比如說,一個7級地震相當於30個6級地震,或相當於900個5級地震,震級相差0.1級,釋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當某地發生一個較大的地震時,在一段時間內,往往會發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個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發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後發生的地震叫餘震.

    地震具有一定的時空分佈規律.從時間上看,地震有活躍期和平靜期交替出現的週期性現象.從空間上看,地震的分佈呈一定的帶狀,稱地震帶,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兩大地震帶.太平洋地震帶幾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淺源地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釋放的地震能量約佔全部能量的80%.地震時一定點地面震動強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中國將地震烈度分為12度. 震級與烈度,兩者雖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強弱,但含義並有一樣.同一個地震,震級只有一個,但烈度卻因地而異,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樣.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倉發生了5.1級地震,有人說在蘇州是4級,在無錫是3級,這是錯的.無論在何處,只能說常熟-太倉發生了5.1級地震,但這次地震,在太倉的沙溪鎮地震烈度是6度,在蘇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無錫地震烈度是3度. 地震烈度是經常使用的一個名詞.劃分烈度有定性和定量標準.在中國地震烈度表上(見下表),對人的感覺、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現象作了描述,可以作為確定烈度的基本依據.【地震起因】引起地球表層振動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為以下幾種:

    1.構造地震 由於地下深處岩層錯動、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稱為構造地震(圖 1—1).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佔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作用,如岩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動區才可能發生火山地震,這類地震只佔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於地下巖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稱為塌陷地震.這類地震的規模比較小,次數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發生在溶洞密佈的石灰岩地區或大規模地下開採的礦區.

    4.誘發地震 由於水庫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動而引發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這類地震僅僅在某些特定的水庫庫區或油田地區發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藥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注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地震波發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將震源深度小於70公里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12公里.

    【中國最著名的八大地震 】地震名稱 日期 時間 震級(Ms) 震中烈度 震源深度(Km)

    1. 河北邢臺地震 1966.3.8 05:29:14.0 6.8 IX 10 河北寧晉東汪 1966.3.22 16:19:46.0 7.2 X 10

    2. 雲南通海地震 1970.1.5 01:00:37.0 7.7 X 13

    3. 四川爐霍地震 1973.2.6 18:37:08.3 7.9 X 17

    4. 雲南昭通地震 1974.5.11 03:25:18.3 7.1 IX 14

    5. 遼寧海城地震 1975.2.04 19:36:06.0 7.3 IX 12

    6. 雲南龍陵地震 1976.5.29 20:23:18.0 7.3 IX 24 1976.5.29 22:00:22.5 7.4 IX 20

    7. 河北唐山地震 1976.7.28 03:42:53.8 7.8 XI 22

    8. 四川松潘地震 1976.8.16 22:06:46.2 7.2 IX 24 1976.8.23 11:30:10.0 7.2 VIII 23

    【二十世紀以來人類歷史上發生的八大最強地震】

    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28日(臺北時間29日零時9分)發生里氏8.5級地震,這是自1900年以來人類歷史上發生的八大最強烈地震之一.以下是八次大地震的基本情況(按震級排列):

    1、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里氏9.5級.發生在智利中部海域,並引發海嘯及火山爆發.此次地震共導致5000人死亡,200萬人無家可歸.

    2、美國阿拉斯加大地震(1964年3月28日):里氏9.2級.此次引發海嘯,導致125人死亡,財產損失達3.11億美元.阿拉斯加州大部分地區、加拿大育空地區及哥倫比亞等地都有強烈震感.

    3、美國阿拉斯加大地震(1957年3月9日):里氏9.1級,發生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德里亞島及烏那克島附近海域.地震導致休眠長達200年的維塞維朵夫火山噴發,並引發15米高的大海嘯,影響遠至夏威夷島.

    4、(並列)XX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里氏9.0級,發生在位於XX蘇門答臘島上的亞齊省.地震引發的海嘯席捲斯里蘭卡、泰國、印度尼西亞及印度等國,導致約30萬人失蹤或死亡;

    4、(並列)俄羅斯大地震(1952年11月4日):里氏9.0級.此次地震引發的海嘯波及夏威夷群島,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5、厄瓜多大地震(1906年1月31日):里氏8.8級,發生在厄瓜多及哥倫比亞沿岸.地震引發強烈海嘯,導致1000多人死亡.中美洲沿岸、聖-費朗西斯科及日本等地都有震感.6、(並列)XX大地震(2005年3月28日):里氏8.7級,震中位於XX蘇門答臘島以北海域,離三個月前發生9.0級地震位置不遠.目前已經造成1000人死亡,但並未引發海嘯.

    6、(並列)美國阿拉斯加大地震(1965年2月4日):里氏8.7級.地震引發高達10.7米的海嘯,席捲了整個舒曼雅島.

    7、中國西藏大地震(1950年8月15日):里氏8.6級.2000餘座房屋及寺廟被毀.印度雅魯藏布江損失最為慘重,至少有1500人死亡.8、(並列)俄羅斯大地震(1923年2月3日):里氏8.5級,發生在俄羅斯堪察加半島;8、(並列)XX大地震(1938年2月3日):里氏8.5級,發生在XX班達附近海域.地震引發海嘯及火山噴發,人員及財產損失慘重;

    8、(並列)俄羅斯千島群島大地震(1963年10月13日):里氏8.5級,並波及日本及俄羅斯等地.(春風)

    【地震自救大全】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防護的較好方法.所謂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據不同的情況作出不同的對策.

    ▲學校人員避震 在學校中,地震時最需要的是學校領導和教師的冷靜與果斷.有中長期地震預報的地區,平時要結合教學活動,向學生們講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識.震前要安排好學生轉移、撤離的路線和場地;震後沉著地指揮學生有秩序地撤離.在比較堅固、安全的房屋裡,可以躲避在課桌下、講臺旁、教學樓內的學生可以到開間小、有管道支撐的房間裡,決不可讓學生們亂跑或跳樓.

    ▲地震時,在街上行走避震 地震發生時,高層建築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樓外側混凝土碎塊、以及廣告招牌,馬口鐵板、霓紅燈架等,可能掉下傷人,因此在街上走時,最好將身邊的皮包或柔軟的物品頂在頭上,無物品時也可用手護在頭上,儘可能作好自我防禦的準備,要鎮靜,應該迅速離開電線杆和圍牆,跑向比較開闊的地區躲避.

    ▲車間工人避震 車間工人可以躲在車、機床及較高大裝置下,不可驚慌亂跑,特殊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關閉易燃易爆、有毒氣體閥門,及時降低高溫、高壓管道的溫度和壓力,關閉運轉裝置.大部分人員可撤離工作現場,在有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員留在現場隨時監視險情,及時處理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

    ▲地震發生時行駛的車輛應急避震

    (1)司機應儘快減速,逐步剎閘;

    (2)乘客(特別在火車上)

    應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並注意防止行李從架上掉下傷人,面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將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墊上,護住面部,身體傾向通道,兩手護住頭部;背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兩手護住後腦部,並抬膝護腹,緊縮身體,作好防禦姿勢.

    ▲樓房內人員地震時應急避震 地震一旦發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及時判別震動狀況,千萬不可在慌亂中跳樓,這一點極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堅實的傢俱下,或牆角處,亦可轉移到承重牆較多、開間小的廚房、廁所去暫避一時.因為這些地方結合力強,尤其是管道經過處理,具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係數較大.總之,震時可根據建築物佈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和通道進行躲避,減少人員傷亡.

    ▲在商店遇震應急避震 在百貨公司遇到地震時,要保持鎮靜.由於人員慌亂,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難通道阻塞.此時,應躲在近處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邊(避開商品陳列櫥),或朝著沒有障礙的通道躲避,然後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處於樓上位置,原則上向底層轉移為好.但樓梯往往是建築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準脫險的合適時機.服務員要組織群眾就近躲避,震後安全撤離.

    ▲震後自救 地震時如被埋壓在廢墟下,周圍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極小的空間,你一定不要驚慌,要沉著,樹立生存的信心,相信會有人來救你,要千方百計保護自己. 地震後,往往還有多次餘震發生,處境可能繼續惡化,為了免遭新的傷害,要儘量改善自己所處環境.此時,如果應急包在身旁,將會為你脫險起很大作用. 在這種極不利的環境下,首先要保護呼吸暢通,挪開頭部、胸部的雜物,聞到煤氣、毒氣時,用溼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體;擴大和穩定生存空間,用磚塊、術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餘震發生後,環境進一步惡化. 設法脫離險境.如果找不到脫離險境的通道,儘量儲存體力,用石塊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出呼救訊號,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動,這樣會大量消耗精力和體力,儘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或閉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員到來.如果受傷,要想法包紮,避免流血過多. 維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廢墟下的時間比較長,救援人員未到,或者沒有聽到呼救訊號,就要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節約,儘量尋找食品和飲用水,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震後互救 震後,外界救災隊伍不可能立即趕到救災現場,在這種情況下,為使更多被埋壓在廢墟下的人員,獲得寶貴的生命,災區群眾積極投入互救,是減輕人員傷亡最及時、最有效的辦法,也體現了"救人於危難之中",的崇高美德. 搶救時間及時,獲救的希望就越大.據有關資料顯示,震後20分鐘獲救的救活率達98%以上,震後一小時獲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後2小時還無法獲救的人員中,窒息死亡人數佔死亡人數的58%.他們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築物垮塌砸死,而是室息死亡,如能及時救助,是完全可以獲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幾十萬人被埋壓在廢墟中,災區群眾透過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壓人員重新獲得生命.由災區群眾參與的互救行動,在整個抗震救災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震後救人時間要快 震後救人,力求時間要快、目標準確、方法恰當,互救隊伍不斷壯大的原則.具體做法是:先救近處的,不論是家人、鄰居,還是陌生人,不要捨近求遠;先救容易救的人,這樣,可迅速壯大互救隊伍;先救青壯年和醫務人員,可使他們在救災中充分發揮作用;先救"生",後救"人".唐山地震中一農村婦女,每救一個人,只把其頭部露出,避免窒息,接著再去救另一個人,在很短時間內使幾十人獲救.

    ▲救人的方法 應根據震後環境和條件的實際情況,採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將被埋壓人員,安全地從廢墟中救出來.通過了解、搜尋,確定廢墟中有人員埋壓後,判斷其埋壓位置,向廢墟中喊話或敲擊等方法傳遞營救訊號. 營救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埋壓人員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鐵棒、鋤頭、棍棒等)不要傷及埋壓人員;二是不要破壞了埋壓人員所處空間周圍的支撐條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壓人員再次遇險;三是應儘快與埋壓人員的封閉空間溝通,使新鮮空氣流人,挖扒中如塵土太大應噴水降塵,以免埋壓者窒息;四是埋壓時間較長,一時又難以救出,可設法向埋壓者輸送飲用水、食品和藥品,以維持其生命. 在進行營救行動之前,要有計劃、有步驟,哪裡該挖,哪裡不該挖,哪裡該用鋤頭,哪裡該用棍棒,都要有所考慮.過去曾發生過救援人員盲目行動,踩塌被埋壓者頭上的房蓋,砸死被埋人員,因此在營救過程中要有科學的分析和行動,才能收到好的營救效果,盲目行動,往往會給營救物件造成新的傷害.

    ▲施救和護理 先將被埋壓人員的頭部,從廢墟中暴露出來,清除口鼻內的塵土,以保證其呼吸暢通,對於傷害嚴重,不能自行離開埋壓處的人員,應該設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圍的埋壓物,再將被埋壓人員抬出廢虛,切忌強拉硬拖. 對飢渴、受傷、窒息較嚴重,埋壓時間又較長的人員,被救出後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強光刺激,對傷者,根據受傷輕重,採取包紮或送醫療點搶救治療.

    ▲ b]避震要點 震時是跑還是躲,中國多數專家認為: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避震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旁)、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處開闊、安全的地方. 身體應採取的姿勢: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儘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 保護頭頸、眼睛,掩住口鼻. 避開人流,不要亂擠亂擁,不要隨便點明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

    ▲學校避震 正在上課時,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 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後應當有組織地撤離. 千萬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陽臺上去! 必要時應在室外上課.

    ▲家庭避震 地震預警時間短暫,室內避震更具有現實性,而室內房屋倒塌後形成的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地點,可稱其為避震空間.這主要是指大塊倒塌體與支撐物構成的空間. 室內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是: 炕沿下、堅固傢俱附近; 內牆牆根、牆角; 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

    ▲公共場所避震 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不要擁向出口,要避免擁擠,要避開人流,避免被擠到牆壁或柵欄處. 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開弔燈、電扇等懸掛物; 用書包等保護頭部; 等地震過去後,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 在商場、書店、展覽、地鐵等處: 選擇結實的櫃檯、商品(如低矮傢俱等)或柱子邊,以及內牆角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頭; 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或櫃檯; 避開高大不穩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 避開廣告牌、吊燈等高聳或懸掛物. 在行駛的電(汽)車內: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傷;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過去後再下車.

    ▲戶外避震 就地選擇開闊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 不要隨便返回室內. 避開高大建築物或構築物: 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建築; 過街橋、立交橋; 高煙囪、水塔下. 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 變壓器、電線杆、路燈等; 廣告牌、吊車等. 避開其他危險場所: 狹窄的街道; 危舊房屋,危牆; 女兒牆、高門臉、雨篷下; 磚瓦、木料等物的堆放處.

    ▲強震過後如何自救 1、地震發生後,應積極參與救助工作,可將耳朵靠牆,聽聽是否有幸存者聲音. 2、使傷者先暴露頭部,保持呼吸暢通,如有窒息,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3、一旦被埋壓,要設法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並設法用磚石、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加固環境. 4、地震是一瞬間發生的,任何人應先儲存自己,再展開救助.先救易,後救難;先救近,後救遠.

    ▲地震謠言如何甄別 1、正確認識國內外當前地震預報的實際水平,人類目前作出的較大時間尺度的中長期預報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臨預報的成功率還相對較低. 2、要明確,在中國,釋出地震預報的許可權在政府,任何其他單位或個人都無權釋出地震預報訊息.對待地震謠傳,要做到不相信、不傳播、及時報告. 3、學習地震常識,消除恐震心理. 4、不要輕信謠言,盲目搶購.

    ▲大震來臨時,家庭成員該如何避震,專家建議掌握三條原則: 原則一:因地制宜,正確抉擇.震時每個人所處的環境、狀況千差萬別,避震方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些情況包括:是住平房還是住樓房,地震發生在白天還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堅固,室內有沒有避震空間,你所處的位置離房門遠近,室外是否開闊、安全. 原則二:行動果斷、切忌猶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鈞一髮之際,決不能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如住平房避震時,更要行動果斷,或就近躲避,或緊急外出,切勿往返. 原則三: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古人在《地震錄》裡曾記載:"卒然聞變,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縱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就是說,發生地震時,不要急著跑出室外,而應抓緊求生時間尋找合適的避震場所,採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靜待地震過去,這樣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無恙.

    ▲高樓避震三大策略 專家建議,在北京這樣以樓房為主的大都市中,居民應該有意識地掌握一些科學適用的避震策略.策略一:震時保持冷靜,震後走到戶外.這是避震的國際通用守則,國內外許多起地震例項表明,在地震發生的短暫瞬間,人們在進入或離開建築物時,被砸死砸傷的機率最大.因此專家告誡,室內避震條件好的,首先要選擇室內避震.如果建築物抗震能力差,則儘可能從室內跑出去. 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北京地區居民樓房應具有抵禦烈度為8度的地震破壞的能力.專家建議,地震發生時先不要慌,保持視野開闊和機動性,以便相機行事.特別要牢記的是,不要滯留床上;不可跑向陽臺;不可跑到樓道等人員擁擠的地方去;不可跳樓;不可使用電梯,若震時在電梯裡應儘快離開,若門打不開時要抱頭蹲下.另外,要立即滅火斷電,防止燙傷觸電和發生火情. 策略二:避震位置至關重要.住樓房避震,可根據建築物佈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躲避.最好找一個可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蹲在暖氣旁較安全,暖氣的承載力較大,金屬管道的網路性結構和彈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動時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氣管道通氣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員窒息;管道內的存水還可延長存活期.更重要的一點是,被困人員可採用擊打暖氣管道的方式向外界傳遞資訊,而暖氣靠外牆的位置有利於最快獲得救助.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躲在廚房、衛生間這樣的小開間時,儘量離爐具、煤氣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遠些.若廚房、衛生間處在建築物的犄角旮旯裡,且隔斷牆為薄板牆時,就不要把它選擇為最佳避震場所.此外,不要鑽進櫃子或箱子裡,因為人一旦鑽進去後便立刻喪失機動性,視野受阻,四肢被縛,不僅會錯過逃生機會還不利於被救;躺臥的姿勢也不好,人體的平面面積加大,被擊中的機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難機動變位. 策略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內.這是確保在都市震災中獲得他人及時救助的重要原則.不要靠近煤氣灶、煤氣管道和家用電器;不要選擇建築物的內側位置,儘量靠近外牆,但不可躲在窗戶下面;儘量靠近水源處,一旦被困,要設法與外界聯絡,除用手機聯絡外,可敲擊管道和暖氣片,也可開啟手電筒

    ▲家庭避震秘笈 1.抓緊時間緊急避險.如果感覺晃動很輕,說明震源比較遠,只需躲在堅實的傢俱底下就可以.大地震從開始到振動過程結束,時間不過十幾秒到幾十秒,因此抓緊時間進行避震最為關鍵,不要耽誤時間. 2.選擇合適避震空間.室內較安全的避震空間有:承重牆牆根、牆角;有水管和暖氣管道等處.屋內最不利避震的場所是:沒有支撐物的床上;吊頂、吊燈下;周圍無支撐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鏡子)和大窗戶旁. 3.做好自我保護.首先要鎮靜,選擇好躲避處後應蹲下或坐下,臉朝下,額頭枕在兩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邊牢固的物體,以免震時摔倒或因身體失控移位而受傷;保護頭頸部,低頭,用手護住頭部或後頸;保護眼睛,低頭、閉眼,以防異物傷害;保護口、鼻,有可能時,可用溼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氣.

    ▲地震時的10條須知

    ◆1. 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請躲在桌子等堅固傢俱的下面 大的晃動時間約為1分鐘左右.這是首先應顧及的是您自己與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較低、且結實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並緊緊抓牢桌子腿.在沒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場合,無論如何,也要用坐墊等物保護好頭部.

    ◆2. 搖晃時立即關火,失火時立即滅火 大地震時,也會有不能依賴消防車來滅火的情形.因此,我們每個人關火、滅火的這種努力,是能否將地震災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從平時就養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關火的習慣吧. 為了不使火災釀成大禍,家裡人自不用說,左鄰右舍之間互相幫助,厲行早期滅火是極為重要的.地震的時候,關火的機會有三次: 第一次機會 在大的晃動來臨之前的小的晃動之時 在感知小的晃動的瞬間,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關火!",關閉正在使用的取暖爐、煤氣爐等. 第二次機會 在大的晃動停息的時候 在發生大的晃動時去關火,放在煤氣爐、取暖爐上面的水壺等滑落下來,那是很危險的. 大的晃動停息後,再一次呼喊:"關火!關火!",並去關火. 第三次機會 在著火之後 即便發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鐘之內,還是可以撲滅的.為了能夠迅速滅火,請將滅火器、消防水桶經常放置在離用火場所較近的地方.

    ◆3. 不要慌張地向戶外跑

  • 3 # 萬邦咸寧

    有多方面原因,地震震級小損失大有這些原因:1.屬淺源地震,烈度大;2.建築物防震效能差,3.人口密度大,防震意識不強,4.救災能力不足,特別是自救互救能力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提高防震減災意識,這次紐西蘭南島7.5級強震,人員傷亡少和紐西蘭重視防震意識有極大關係,比如,紐西蘭位於多震區,建築物重視防震措施,做到大震不倒,小震不壞,還有民眾防震意識強,不恐慌,有序撤離,都有應急藥品和食品儲備等,地震不可避免,那就做好一切防震減災準備,減少傷亡和財產損失。

  • 4 # 地震博士

    其實,地震震害的大小除了和震級有關,還有很多因素,所以不同地區發生的震級大小相同的地震,所造成的破壞程度和災害大小是很不一樣的,總結起來地震震害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響:

    (1)地震震級和震源深度

    震級越大,釋放的能量也越大,可能造成的災害當然也越大。在震級相同的情況下,震源深度越淺,震中烈度越高,破壞也就越重。一些震源深度特別淺的地震,即使震級不太大,也可能造成“出乎意料”的破壞。

    (2)場地條件

    場地條件主要包括土質、地形、地下水位和是否有斷裂帶透過等。一般來說,土質鬆軟、覆蓋土層厚、地下水位高,地形起伏大、有斷裂帶透過,都可能使地震災害加重。所以,在進行工程建設時,應當儘量避開那些不利地段,選擇有利地段。

    (3)人口密度和經濟發展程度

    地震,如果發生在沒有人煙的高山、沙漠或者海底,即使震級再大,也不會造成傷亡或損失。1997年11月8日發生在西藏北部的7.5級地震就是這樣的。相反,如果地震發生在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社會財富集中的地區,特別是在大城市,就可能造成巨大的災害。

    (4)建築物的質量

    地震時房屋等建築物的倒塌和嚴重破壞,是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最重要的直接原因之一。房屋等建築物的質量好壞、抗震效能如何,直接影響到受災的程度,因此,必須作好建築物的抗震設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佳能的全畫素雙核CMOS AF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