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品小十六
-
2 # 帥鄉劉哥
我個人覺得上山不空手,下山不空簍。廣義應該是因為山上都是耕地之類的,自然是上山要拿著工具,種子之類的去播種。下山回家自然是希望簍中裝滿收成。
-
3 # 啦啦啦微圈子
首先我們先理解下詞句字面上的意思,上山不空手,下山不空簍:因為很多農村的環境都會靠著大山,而以前的時候,大山裡是物產最豐富的地方,那裡有野菜,野果,藥材,所以只要你去山上幹活的時候,帶上工具,在你下山的時候,你的簍子不會是空的。
這個山區裡的朋友應該可以感受到,我是個90的小夥,以前也親身體驗,以前小時候,清晨黎明,山裡會有紅菌,一種真菌,不單有很好的食用價值,它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拿去賣,會是個好價錢,我們村裡人對它非常喜愛,都會去尋摘。山裡還有什麼呢?其實挺多的,那時候可不像現在,吃什麼都有,那時候食物很珍惜,種菜不好長沒有那麼多菜種子,沒有那麼容易吃到水果,我們大家可以在山上找到野菜,野菜有很多厥類是可以食用的,還有很多野果子,山楂呀,金蘋呀,等等。
也經常聽上一輩的老人說,那時侯會更多,因為當時基本是沒有什麼勞動機會,有空的時候上山,解決一頓半餐,還是可以的。
所以有些人會說:上山不空手,下山不空簍。
-
4 # 建行漸遠
農村老話說“上山不空手,下山不空簍”是啥意思?
過去在農村,如果你看到上地裡幹活的老農,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們一般是用鋤頭、鐵鍁撅著個簍子。總之,上山的時候是不會空著手的。為什麼這樣呢?
過去農村生活條件不如現在,就是一些喂莊稼的肥料,也很稀缺。所以,上山的時候,都會拿著個簍子,路上看到雞糞、牛糞、馬糞的便會剷起來,丟進簍子裡,到了地裡直接埋進莊稼地裡,當做莊稼的養料。
農村山上野菜多,大家都會趁著休息的空擋,挖一些野菜,裝進簍子裡。拿回家洗洗,又能吃上一頓。特別是秋收以後,這簍子裡的花樣可多了。
記得小時候,大人們一從山上回來,將簍子往院子裡一放。我們小孩子們便哄得一下子圍了過去,伸手就扒拉,看看父親的簍子裡有什麼還吃的。別說,有時候那簍子裡盛的東西真的能讓我們喜出望外。
根據季節的不同,簍子裡的可供我們吃的東西也不同。從螞蚱、草包、側粒、坡盤頭、瓜蔞等,到山棗、鬼芋頭、甚至有時候還能見到栗子、野核桃呢。
記得又一次,應該是秋末初冬的時候,天已經“晌歪”了,父親才挎著籃子回到家。那時候是生產隊,別人都收工回家好久了。母親做好飯,我們也餓的前心貼後背了。我跑出去看了好多回了,失望了好多次後,才看見父親滿良笑容的回來了。原來,生產隊收工後,父親在一個地堰上挖菜的時候,發現了一個老鼠洞,於是他順著洞口挖了起來。根據他的經驗,老鼠都會儲存一些過冬的糧食。那天,父親的簍子裡裝的滿滿的,最多的算是花生,還有一些黃豆、玉米等。那時候,那些可都是稀罕物啊。要知道,那時每家每戶分的那點糧食可是有限的。
即使在寒冷的冬天,父親的簍子裡也沒有空過。有時候,一些松花、松針,回家之後,倒進廂房,也算是引火的好柴火呢。
如今,我們老家的一些上了年歲的人,上山的時候,還是習慣地挎上個簍子,也許是多年來已經養成了習慣吧。但是,現在的小孩子們,卻沒有了翻簍子的習慣,因為現在的孩子零食多了去了,哪會還能因為那一點點吃的,屁顛屁顛的去翻簍子呢。那個年代,已經遠去了。 -
5 # 下壩毛哥
農村老話“上山不空手,下山不空簍”是啥意思?
在農村,上山下地,是農民們日常勞作中的常態,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種自然資源,在農民的生活中起到不小的作用。
在過去,農村受到自然條件的影響,很多地方沒有水電,沒有天然氣,取暖做飯都是靠柴禾,要想燒柴禾就得進山。因為大山裡,不僅有農民燒火做飯的柴禾,還有野果供人食用,也有裝修房屋的板材木料,更有治病救人的草藥及牲口所需的草料。
上山不空手
要想在山裡獲得生活所需的山貨,沒有工具,進山也徒勞,就算有所獲也只是皮毛,浪費體力不說,沒有獲取到更多的資源,所以,工具,很重要,不管是柴刀還是揹簍,不管是柴架還是繩索,空手進山的收穫是非常小的。因為農民上山不是為了爬山旅遊看風景,見慣了山川,上山是為了獲取某種生活所需的自然資源。同時老話也傳遞著人生哲學及勤勞的民風,做人做事,要考慮後果,打有準備的仗,方能獲得勝利及收穫,上山不易,不要徒勞。
下山不空簍
由於農民日常進山是為了獲取自然資源,既然上到山裡,就不能空手而歸。山裡各種資源,總有用的著的地方。上山撿柴,沒有也可以打點豬草;上山挖藥,沒有也可以順帶撿點柴禾回家。同樣,平日裡忙農活,沒有富餘時間進山,且進一趟山實屬不易,羊腸小道,荊棘滿地,看看農民的手就知道,山裡的農民,手幾乎都被刺扎過,所以,不能徒勞,不能空手而歸。
農村老話,雖然是農民的話,但卻是農民智慧的結晶,是長期生產勞動中對事物的總結,是一種文化,其中包含著做人的哲理及積極向上的精神,值得傳承與發揚。
對於“上山不空手,下山不空簍”,你怎麼看?
-
6 # 老艾葉
農村老話說上山不空手,下山不空簍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這話談不上什麼科學依據,上句有點兒可往科學上靠,下句只能說一種生活經驗總結。
人類自從直立行走,將前肢(手)解放了出來,能夠靈巧應用於生活各方面,但在上山的斜行往上走動時,己經不如四肢著地時穩定,易向各方向滑倒,身體重心抬高,和人的兩腳移動後重心變化,主要靠人體平衡掌控,這個我們人的手己過短,在直立上行時就很少能著地平衡重心作用,如果手上捂著一根棍子,這時己經起到手能延長著地穩定作用。這個有一點科學依據。
其餘是生活經驗了,如手上握著一根棍子,春夏秋時,可打草驚蛇,可打去早晨路邊草叢露水,粘衣褲草籽,這樣行走後衣褲不溼,草籽不會插入褲子使人難受。手上有根棍子可臨時作一切襲擊武器等。這些都是生活經驗。
下山不空簍這加重了身體附重,是更易使人易滑倒,從行走移動上不能說什麼科學了,只是在社會起居生活中是可行的,以免浪費時間去在將來需要時再來補辦採摘。
-
7 # 駿景農業
很多農村老話,總是讓人在看的一瞬間,就會有所領悟!
大山中,總是有著很多寶貝,而且在以前,大家都是生活在農村,條件與現在比起來差一些,家裡孩子多,糧食還有限,有時候需要去山上採些野菜果子蘑菇之類的來果腹,所以也就有了這句話。手中拿著鏟子刀具之類的工具,背上都揹著簍子,經常是上山幹活順便採些野菜,果子之類的,反正簍子裡一定會有東西,不會白跑一趟。有時也會在路邊撿一些馬糞牛糞之類的,作為家裡田地的肥料。
要是既沒帶工具又沒帶簍子,那基本就是白跑一趟了,兩隻手也拿不回太多東西的。
這句老話雖然在現在這個大家都可以吃飽穿暖的時代,不太適用,但是也可以告誡我們,做什麼事情一定要有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
駿景——裡脊
回覆列表
農村老話說“上山不空手,下山不空簍”是啥意思? 我想這句話,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很少聽說過,這話在上世紀生產隊分解之前,經常會聽到生產隊長開會的時候這樣說“咱們有的社員,上山不空手,下山不空簍”。
上世紀生產隊的時候,人們都集體上山幹活,那個時候糧食都是集體的,社員要幹活掙公分才能分糧食,只是一年到頭下來,掙的工分不夠吃的。特別是一些孩子多的人家,等不到來年分糧食家裡就沒吃的了,是常有的事。家裡老人孩子眼巴巴的張嘴等著吃飯呢,可沒米下鍋,所以有的人每天上山幹活的時候,就會順手挎上個簍子或筐子。
之所以挎個簍子或筐子,有多種原因,有的人是想趁幹活休息的時候,順便拔點兒野菜回家餵豬餵雞什麼的,當然也有的人想趁大家不注意的時候,順手牽羊的劃拉點兒吃的回家。碰見地瓜拿幾塊地瓜,碰見玉米掰幾棒子玉米。其實,那個年代,也算不上什麼大事,但是一旦被生產隊長髮現了,那就是偷,是挖社會主義牆角。
因此,只要隊裡開會,隊長都會提到這句話:上山不空手,下山不空簍。此話只能來自於那個貧窮的年代,換了現在,誰會去在意那點兒吃的,有誰還會去偷偷摸摸的掰玉米摳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