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ihe梓赫

    歷史上最早記錄就是徐福攜百工和三千童男女出海尋藥,一去不返的記錄了。官方記錄唐朝是雙方交流的高潮,鑑真東渡傳播佛法,日本派遣唐使入唐學習。當然,民間一直以來都有不間斷的交往,沿海漁民之間的往來頻繁。明朝更是出現了以汪直為首的中國海盜勾結倭寇為害,劫掠我沿海省份的惡劣事件。其實,民間交往從未間斷。

  • 2 # 國家人文歷史

    這個問題太過於廣泛。其實,不同時期的中日交往情況是不同的,各有特點。而有關民間的情況記載較少,只能根據當時的概況進行簡單描述。

    最早的有關中日交往的記載可追溯到秦漢時期。相傳秦始皇為求長生不老之藥,派人四處尋找仙島。而徐福就是其中一員,他可能到達了日本。日本的和歌縣新宮市有石碑,上有“秦徐福之墓”字樣。《後漢書》裡記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東漢政府與倭奴國建立外交關係。但由於這個時候還不具備從海上乘船到日本的技術條件,故從雙方使者往來多是透過北韓半島,再經過北韓海峽或沿岸航行到日本。此時的文化交流是由中國移民帶去日本,多為單向的文化輸出。

    隋唐時期,是中日交往的一個高峰時期。這一時期,無論是官方使者,還是民間人士都有來中的。唐朝的繁盛國力引來各國使者,日本也想要學習唐朝,走向強盛。此時的日本正值大和時代後期,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前期。造船、航海技術也足以實現渡海直達。所以,日本先後有十幾次派遣了大量遣唐使、留學生、留學僧來華。如著名的阿倍仲麻呂、吉備真備等。而中國也有鑑真東渡,把律宗佛教、建築、手工技巧等都帶去了日本。但從記載中可知,這時候往來中日的人還是以官方使者、僧人為主,其他的平民百姓還是相對較少的。

    到了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空前發展,多數海上航行的路線也都要經過日本,往來的交通大大便捷。所以,這一時期的交流更加多樣化,不再侷限於官方使者、僧人,而是多了很多經營海外貿易的商人。中國向日本多出口絲織品、瓷器、藥材、書籍等,日本也把自己的水銀、硫磺、木材、珍珠等運往中國。明清時期,海禁政策的頒佈,而日本正值戰國時代,與中國的朝貢貿易並不能滿足所有勢力,故多有武士、浪人、海盜在中國沿海作案。明苦於此,直到戚繼光主持抗倭,才解決了倭患。而日本進入幕府統治之後,也學習中國實行了閉關鎖國,此後,中日交往大量減少,基本斷絕。由此可見,古代中日的民間交流侷限性較大,受戰爭情況、國家政治形勢、技術的發展、經濟的發展等多種因素影響。國家利益是國家外交活動的根本趨向,古今皆是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已經兩次被室友的鼾聲在凌晨吵醒了,我該怎麼辦啊,絕望,睡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