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思無邪學無涯

    平民百姓這個概念在春秋戰國時代很複雜。春秋時國野合流,野人(居住在城外的平民)開始享有服兵役的權力,使得持有武器,組建武裝力量不再是華人的特權,由此才有了戰國時代的平民階層。另外,“百姓”在商代特指貴族,到了周代也只有貴族才有姓氏。春秋時代姓氏還是很嚴明的,女子稱姓別血脈,男子稱氏表尊卑。戰國時代姓氏開始混亂,華人中冒用國姓的也不少——主要是三代貴族之外的破落士人(因為卿士之子襲爵為大夫,大夫之子襲爵為士,士之子無爵)。不管怎麼說,普通的平民還是不會有姓氏的。

    鑑於問題中給出的時代太模糊,我只能視作一般的平民階層作答:

    一般平民基本都有一個字或者兩個字的“名”,可以稱作“某之‘名’”,就是某家的小誰。在兩人見面稱呼時,用“你我”是沒問題的,稱呼第三人是直接稱名。

    對於不認識的年輕男子,最普遍且不會犯錯的稱呼是“君子”。“君子”在漢代以前泛指一切年輕男性。儒家意義上的君子在戰國時代被稱作“士”、“高士”、“國士”。

    “子”“某子”“先生”也可以稱呼年輕男子,是敬稱,一般得靠得上關係,否則鬧笑話。戰國策裡就有平原君稱毛遂為“先生”,楚王稱毛遂為“客”。

    “客”是對所有陌生人的稱呼——只要你身在異鄉,而且看對方是外來的,都可以稱呼為“客”。

  • 2 # 子龍zh

    中國戰國時間,成年男子的稱呼是不同的。

    《白虎通》上說,大夫的兒子稱大子,士的兒子稱冢子,周天子的兒子稱王子,孫子稱王孫,國君稱公,國君的兒子們則稱公子,孫子被稱為公孫。

    庶民沒有稱呼,直呼其名,或“汝“爾”之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亞索這麼弱還有這麼多人玩?受虐狂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