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少顏翁

    秦、齊、兩國的國策不同,奠定了兩國的格局不同。

    秦國深徹變法

    秦國自秦孝公登上君位以來,嘔心瀝血,歷經圖治。決心徹底改革秦國,在變法之前,秦國的綜合國力同魏國,楚國、齊國、趙國、對比,還相差甚遠。而秦國的弊政一直困擾著秦孝公,秦國迫切需要一批有實力的改革型人才。在當時天下的賢能之才多數聚集於山東六國,其中,齊、魏、兩國是很多士子實現政治理想的首選之地。可以說那時的秦國在經濟、政治、軍事上與山東六國的差距不是一點,首先國家的強盛發展,經濟增長,離不開人才的不斷輸送。秦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在西邊,氣候條件相比南方要惡劣一點。在加上秦國經濟條件很差!政治上又沒有相應的國策,因此賢德的人才很少入秦。這就造成了秦國的窘境,齊國、魏國與秦國相比要好很多。後來秦孝公的一紙雄文《求賢令》上痛斥了秦國幾代先輩國君窮兵黷武。下提出能使秦國強盛者,願與其共享秦國!此雄文一出迅速傳遍山東六國,士子們無不口耳相傳,秦公胸懷天下少有!

    稷下學宮、齊國的人才儲備庫。

    齊國在政治上的優待國策招攬了天下人才,在藉助稷下學宮的名譽。使的齊國一躍成為當時的文化思想中心,大量的人才湧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齊國的發展,在其它諸國看來齊國的內政改革很成功,實際上齊國的改革,充其量只能稱之為整頓吏治,懲治貪腐。實際上真正的深側改革。是要從根本上改變原有的體系、體制,是新政治體系與舊政治體系的一種博弈。而齊國沒有這麼做,因為深度變法挑戰是權貴階級。齊國的政權結構正是由這種階級構建的!加之齊國的富裕不會像秦國的貧窮那樣逼迫國君改變現狀,秦、齊、兩國一切的改變都取決於國君的胸懷與格局。一句話說的非常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總結:前期的齊國,綜合國力是處於優勢的,風水輪流轉。秦國後來居上,透過變法逆襲齊國!使齊國的優勢轉變為劣勢!

  • 2 # 博厚堂

    秦國的商君變法大概和齊威王是同一個時代,這時的齊國政治上縐忌為相,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文化上設立有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學術文化中心——稷下學宮(先秦的兩院?);經濟上持續著齊國自管仲以來的重商傳統。所以若以綜合國力論,這時的秦國肯定不能比。並且這時的齊國放在整個天下而言,也是第一強國。

    但其實秦國自自商君之後走的完全是一條不同於其它任何國,甚至是任何時代的道路,於其說是國家,不如說是公司。秦國自此更像是一架高度配合,高速運轉的機器,所以之後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司董事或者監事,可以兼任財務總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