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籃筐下的視角

    恆河是印度人心中的聖河,髒亂差的水質就無需贅言了,同時恆河中還有兩大氾濫成災的物種,排名第一的是鯰魚,排名第二的則是我們今天的主角恆河鱉。要說在國內釣魚,那麼野生的鱉(甲魚)基本是不可見的,但是在恆河,不但隨處可見,還個頭驚人,它甚至會主動爬到你的身邊希望得到餵食,是不是感覺很“魔幻”?

    那麼恆河中的甲魚情況到底有多“魔幻”?

    鱉這種生物在生長上是比較緩慢的,它屬於變溫動物,當外界溫度低於15℃時,它就會潛入泥沙中開啟冬眠模式。也正是基於這一特點,鱉通常每年體重也就能增長1-200g,因而我們也很少能夠看到體型巨大的鱉。

    恆河鱉的第一特點就是體型龐大,十多斤到幾十斤重的在恆河中隨處可見,體長則可以達到70-100釐米。鱉想要長成這般模樣,起碼得有個十幾年功夫。“老鱉”的稱呼是跑不了的。

    恆河鱉的第二大特點就是數目龐大,根據印度野生動物專家的估計,目前恆河鱉的數目達到了驚人的500萬隻,這已經和鯰魚不相上下了,妥妥的恆河一霸。

    在看到這種情況後,華人不免會想恆河怎麼就會有這麼多巨型鱉,要是以國內的吃貨屬性,這些巨型鱉恐怕可以一隻都不剩。其實印度也不是沒有想過將這些恆河鱉出口到中國換取外匯,但恆河產物就跟福島豬一樣。下面我們就具體聊聊恆河鱉為什麼氾濫成災,為何印度人不吃鱉,華人也不吃恆河鱉。

    恆河鱉氾濫成災的根源

    恆河鱉之所以能夠氾濫的根源還在於恆河這條印度人眼中的聖河,正是恆河在印度人心中的神聖地位,使得恆河成為了鱉類繁衍棲息的溫床。古印度文獻往事書上說:

    無論是見到,觸控到,還是念頌到恆河的名字都能夠洗淨自己的罪過.在恆河中沐浴的人,能獲得至高的祝福.不僅是在聖河裡沐浴能生到天界,而且死後將頭髮,骨頭等留在恆河之中,也能生入天界.恆河流經的地域也被認為是聖地。

    正是因為這種傳承,如今的印度人喜歡到恆河洗澡,以印度最負盛名的大壺節(聖水沐浴節)為例,每次舉行的時候都有數千萬乃至上億信徒參加,前往恆河中洗滌自己的靈魂。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宗教活動。

    恆河在活著的人心中都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麼死後自然同樣崇高。如今印度人仍然將在恆河旁進行火葬視作最吉利的事情,火葬後剩下的骨頭就會直接扔進恆河中,認為這樣能幫助亡者帶去解脫。還有更多的人會直接進行水葬,也就是在死後直接將死者綁在木筏上,然後令其隨恆河漂流。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恆河對於印度人都有著無與倫比的意義,聖河之稱當之無愧。

    那麼這跟恆河鱉的泛濫成災有什麼關係?我只能說關係實在大著了。因為恆河這種在印度人心中的神聖地位,所以他們不但不會吃任何恆河中的動物,還會對向恆河鱉這種生物進行餵食。這簡直不要太舒服了,恆河鱉在恆河中沒有天敵,又有印度人民的悉心照料,想要不快速繁衍都不可能。

    一隻恆河成年的恆河鱉大概能繁殖3-5次,每次產下3-18顆蛋,所以幾十年下來,恆河鱉自然而然地就氾濫成災了。

    為什麼沒人吃恆河鱉?

    對於這件事,我們只能說印度人成也恆河敗也恆河。成也恆河是因為恆河是印度文明興起的搖籃,讓古印度成為了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讓如今的印度人依然以恆河為心中聖地。但正是這種以恆河為聖地的態度,使得恆河水質相當差,從而也讓恆河鱉不能被食用。那麼恆河水質到底有多差?

    先來說說導致恆河水質變差的原因。第一個原因自然就是印度人喜歡到恆河洗澡。想想看,幾千萬人輪流跑到恆河洗澡是多麼壯觀的一件事,同時帶來的自然也是對水質的汙染。與此同時,他們喜歡水葬的習俗也將深度汙染恆河,使得恆河更加容易滋生細菌和病菌。

    其他諸如直接將生活汙水向恆河排放的行為,進一步使得恆河水質變差。咱們腦補一下,恆河沿岸數億人都直接向恆河排放生活汙水是怎麼個情況?這樣的情況下水質能幹淨嗎?但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印度要發展經濟,因此恆河兩岸的化工廠這樣的重汙染企業日益增多。他們選擇的是將沒有淨化的工業廢水直接向恆河排放,恆河不髒才叫奇怪了。

    世界環保組織曾經考察過恆河兩岸的生態環境,他們發現一杯恆河水中有著將近10萬個細菌。就這種水質,印度人都敢直接喝。

    恆河鱉屬於雜食性動物,還有食腐的特點,想想恆河的水葬,想想恆河的水質。這些情況導致了站在恆河食物鏈高點的恆河鱉身上有著大量的細菌和病毒,而且很多病原體透過食物鏈傳到了恆河鱉身上並聚集在其的體內,這些病原體都有很強的抗藥性。

    所以說,恆河鱉作為食物是非常不適合的,它身上的病原體很容易讓人生病。估計也只有從小喝恆河水長大的印度人才能駕馭得了恆河鱉,偏偏他們又是那麼的尊重恆河中的一切生物。

    說在最後

    本質上來說,恆河鱉的泛濫還是印度自己沒有處理好這件事。如果印度人民自己吃恆河鱉,這個問題自然就不會存在了。當然,印度人民有自己的傳統,這點我們可以理解,也尊重。但是想要出口到中國,好歹衛生檢疫需要過關吧,就恆河鱉的這種衛生狀態,任何人都不會接手。所以啊,還是他們自己沒處理好。

  • 2 # 胡亂一談君

    我是小談,有問必答。

    恆河是印度的母親河,即使是汙染很嚴重,也孕育了無數的生命,其中不僅有上百種魚類,還有瀕危物種,比如說恆河豚。但是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印度人為何不吃恆河水產呢?

    恆河來歷

    李太白說,黃河之水天上來,其實對於印度人恆河之水也是天上來。一般大江大河源頭都是冰山,恆河為喜馬拉雅山下,也算是水質較好了。

    印度有關恆河的來歷還有這麼的一個傳說,《羅摩衍那》記載,印度教大神溼婆與烏瑪交合,連續百年,從未停歇。令教徒們十分羨慕,也很恐慌。所以懇請溼婆完事兒之後,將某種蘊含生命之道的體液排入恆河中。

    以此,印度教徒可以透過恆河之水來獲取來自溼婆的神秘能量,這是恆河"母親河"的起源,不過我覺得按照這個傳說,應該叫父親河更為恰當。

    還有一個傳說,也和溼婆有關,簡單說下,大致就是印度幾個大仙鬥法,神仙打架,百姓遭殃,因此就有人去找恆河女神,求他洗刷人間罪業。

    但是恆河女神說,我的能量太大,水深的很,你們把握不住的,去找溼婆吧,最後他能扛得住。

    而後,溼婆就蹲那兒,恆河女神控水從溼婆頭上澆了下去,水順著溼婆的頭髮,流向了四方,形成了綜合交錯的分支。

    這裡,或許是說恆河之水天上來。但是無論哪種說法,都表明很久很久以前,恆河在印度就有很大的地位了。

    大壺節嘛,就有1300年的歷史了。傳說是印度一個神奇的大壺,能讓人起死回生,還是神仙打架,大壺不小心撒了四滴水到恆河裡,這下子,就給恆河又賦滿了能。也是大壺節的來歷,去恆河感受下這四滴大壺水,藉此長生。

    恆河水產能不能吃

    自然是能吃的,比較有上百種魚,印度教又很少吃大型動物的肉,自然可選的也就只有雞鴨魚了。

    但是,因上世紀開始,印度建國之後發展工業,廢水處理就變成一件棘手的問題,恆河呢,也只能向母親一樣包容和接受,畢竟是母親河。

    07年,恆河被評為世界五條汙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2011年有份報告說,當時瓦拉納西的朝聖季,朝聖者和當地居民每天要往恆河排放2億公升未經處理的汙水。最上游,大腸桿菌超標100倍以上,最下游,據說超標20萬倍。

    這種環境之下,魚能活下來真的是奇蹟了,也之後印度人敢吃。

    據傳,恆河老鱉、鯰魚特別多,他們吃腐肉長大,體型比人還大,能上到1.8米,150多斤,因此也被叫做是食人鯰。這個印度人見了也會慌的,一般不會吃。

    恆河憋也是,體型巨大,並且是接受了恆河水的洗禮,讓印度人退而遠之。再有,就是本身來講,恆河對印度人就有種特殊意義,來自於恆河的水產也是這樣,地位比較神聖。

    因此呢,印度人吃魚,就採取一種很奇葩的方式"魚撞刀",印度教不能殺生,魚也有可能來自神聖的恆河,更不該死了。所以,只能將刀固定,採取持魚撞刀方式,讓魚自行了斷。

  • 3 # 沐雲科學君

    老鱉是大家熟知的動物,也稱甲魚,它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宴請賓客的上佳食材。咱們國內以中華鱉最為常見,這種老鱉體長約為30釐米,體軀扁平,呈橢圓形,黃河流域的鱉成土黃色,而南方流域的老鱉體表多見黑色斑紋。雖然顏色有所差別,但無一例外的是中華鱉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富含多種維生素與礦物質,備受人們喜愛。

    並非所有老鱉都招人待見,人們會欣喜的去池塘、河流等地方釣中華鱉,但在那條河流裡面你連釣魚的心思都沒有,除非你是印度人。沒錯,這條河流就是印度恆河。

    目前恆河裡面兩種生物氾濫成災,成群結隊出沒,一種是體型碩大、性情兇猛的鯰魚,一種就是數量龐大的恆河鱉。這種鱉在恆河水系裡面自由自在的繁殖生長,沒有天敵制約,如同置身天堂,一個個體型大如鍋蓋,重量高達數十斤,偏偏這種老鱉不擔心被人捕捉,敢於向恆河岸邊的人乞求食物,於是數量進一步膨脹,目前數量高達500萬,儼然成為了恆河水系裡面的小霸王。

    其他水域的老鱉生長的過程中總是要小心翼翼才行,因為人類盯著它們肥美的肉質呢,而恆河流域的老鱉就不一樣了,壽終正寢對於它們來說不是難事,以至於千年王八萬年龜中的王八指的就是恆河鱉。其實恆河鱉不僅僅分佈於恆河流域,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和默哈納迪河以及孟加拉國等地方都有分佈,但恆河流域的老鱉最為特殊。

    這種老鱉壽命悠長,可達上百年,棲息於恆河這樣資源豐富的水域中,個個展現出了絕活,體型越來越壯碩,成年個體甚至能夠長到1米長,並且繁殖能力驚人,每年從5月到次年1月都是產卵期,雌性恆河鱉一次最多可產卵50枚,最少也得10幾枚,每年都有大量的幼鱉出生、成長,最終使得恆河裡面的老鱉數量達到了驚人的地步!

    既然老鱉是營養豐富的魚類,恆河鱉數量無疑對於恆河流域的生態構成了影響,那麼為何不打撈起來,做成菜品呢?

    其實當地有關部門還真的有此想法,但最終也不了了之,因為恆河鱉已經毒素纏身,堪稱毒鱉,試問誰敢食用這樣的動物?恆河鱉之所以變身毒鱉,跟其雜食性習性有關,這種動物吃的比較雜,葷素不忌,河底的魚蝦甚至河面上漂浮的腐肉,恆河鱉是來者不懼。當然,讓恆河鱉沒人敢下口的原因還在於恆河這條印度的母親河,早已經不是一條幹淨清澈的河流。

    恆河水是目前世界上汙染最嚴重的水系之一

    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全長2700公里,流域面積106萬平方公里,佔據25%的印度領土,被譽為印度的母親河,創造了著名的恆河文明。但就是這樣一條河流,如今已經是充滿垃圾、漂浮死屍,汙染不堪的“毒”河流。

    都說幹了乾了這碗恆河水,來世還做印度人,恐怕只有虔誠的印度教教徒才敢這麼做,其他人都是調侃而已。

    上世紀80年代恆河還算是一條清澈的河流,河水裡面富含數量眾多的溶解氧和微生物,自我淨化能力超強,個別地段完全能夠達到飲用水標準。不過隨著印度經濟騰飛,工業化程序加快,沿岸冶煉、化工廠數量暴漲,工業廢水被肆無忌憚的排放,這使得恆河河水重金屬嚴重超標。另外,沿岸城市的生活廢水與垃圾,居民沐浴、洗滌、等各種活動都在恆河裡面進行,這無疑加重了恆河的負擔。

    恆河是印度人心中的聖河,沐浴恆河水甚至能起到淨化心靈的作用,每年都有無數印度人到恆河裡面沐浴,著名的大壺節,約有1.5億人會到恆河裡面沐浴。這還不算啥,印度人有水葬的習俗,人們會將屍體、骨灰以及動物的屍體直接投入恆河中,而造成的結果就是恆河裡面不時地會有浮屍飄過,外華人覺得驚悚,但印度人已經見怪不怪了。

    目前的恆河裡面宗教祭品、腐屍、生活垃圾、工業廢水廢料等應有盡有,汙染之重嚴重超過了河流的自我淨化能力,目前每毫升水裡面大腸桿菌數量高達10萬計,遠遠超過其他河流的平均水平。

    莫迪曾經發出了雄心勃勃的恆河淨化計劃,結果也不了了之。據說去印度旅遊時,千萬不能喝小吃攤上的水,否則的話,拉肚子會讓你拉的懷疑人生,

    試想一下,在這樣汙染嚴重的河流裡面生活的水生動物,體內一定是重金屬超標,充滿了各種塑膠垃圾顆粒。北美五大湖亞洲鯉魚一度讓人覺得無法食用,相比之下,恆河鱉可比亞洲鯉魚髒多了,其攜帶了大量的細菌與病毒,並且深入到肉質裡面,哪怕是最厲害的廚師也難以處理乾淨。

    如此毒物不能食用,自然不可能出口。恆河鱉雖然體型比較大,但外形與很多鱉類並無太大區別,能夠攜帶到其他國家呢?不用擔心這個,目前咱們國家進出口海岸檢測比較嚴格,2018年時江蘇南京機場檢疫局就查出了一位來自孟加拉國的乘客旅行箱中攜帶的一隻恆河鱉。目前活動物屬於禁止入境動植物,恆河鱉又屬於國家一級保護物種,所以即使你想食用,也不可能實現。

  • 4 # 博學的阿虎

    印度恆河被稱為“母親河”,是南亞第一大河。源於喜馬拉雅山脈南坡加姆爾的甘戈特里冰川,流經印度、孟加拉國最後注入孟加拉灣,全長約2700多千米,流域面積達90.5萬平方千米,是印度教徒心目中的聖河,也是印度文明的搖籃。

    為什麼,印度恆河裡的老鱉會那麼多?

    1. 印度恆河處在三角洲地區上游,更適合兩棲動物生長

    由於恆河是典型的山地河流,河水補給來源於冰雪融冰,上、中游有2100多千米在印度境內,下游又有500千米在孟加拉國,而流入孟加拉國又分成數條支流,在瓜倫多卡德附近與南亞另一大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匯合,兩河巨大的水量衝擊,最終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印度三角洲。

    而一般所形成的三角洲的地域土層深厚,水網密佈,表面平坦,土質肥沃,特別適合一些兩棲動物生存,比如雨蛙、樹蛙、蟾蜍、大鯢、蠑螈、蚓螈、吻蚓、魚螈、山鱉、石蛙、和鯢魚等等。

    而印度恆河又處在三角洲地區的上游,加之上游河網密度,蜿蜒曲折,上游河水質量普遍比下游好,自然,會吸引一些老鱉(甲魚)遷移到恆河當中。

    2.印度恆河光照水源充足,適宜滋生浮游生物,老鱉在這裡不缺吃,不缺喝

    老鱉,學名為鱉,又稱甲魚或水魚、黿魚、團魚,是爬行類兩棲動物。身體特徵表現為吻長尖突,長有四爪,趾間有蹼.行動遲緩。背部扁圓,呈橄欖色,頭部淡青灰色,腹部白色,邊緣有裙邊。

    由於印度恆河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明顯的旱雨兩季,降水集中在6――9月,為雨季。其他月份為旱季。

    在高溫雨季時,一些小魚、小蝦、螺、蚌、水生昆蟲、蚯蚓、等浮游生物,充分獲得了生存發展空間,繁殖能力變得越來越快,於是恆河成了甲魚生存必備的營養地,自然甲魚的繁殖速度也就跟著上來了。

    況且甲魚還是以肉食為主的雜食性動物。除了吃一些浮游生物,同時也吃蔬菜、草類、瓜果等。如果在食物不足的情況下,甚至連自己的同類都可互相殘食。

    3.甲魚是一種變溫動物,對周圍溫度的變化非常敏感,而印度恆河氣溫普遍高,可使甲魚繁殖速度變得快

    其實甲魚是一種變溫動物,對周圍溫度的變化非常敏感。

    當外界溫度降至15℃以下時,甲魚就開始停食,潛伏在水底泥沙中冬眠(一般為10月至翌年4月),冬眠期長達半年之久。因此,在自然條件下甲魚,生長的比較緩慢,一般一年只長100克左右。

    剛才已經說了印度恆河這個地區,是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甲魚活動比較頻繁,並不會陷入冬眠狀態,自然,進食比較多,加快了繁殖速度。

    所以,印度恆河裡的老鱉會那麼多,以我看主要原因為:一、光照充足,二、水產豐富、三、水質優良

    那麼有人會吃它嗎?

    其實甲魚能吃,做好了可是一頓美味佳餚,不過印度恆河裡的甲魚就別想了,因為印度的恆河不太乾淨。

    雖然被當地的人們稱為“聖河”,但是大家也知道,印度人每年都要到河裡進行清洗身體還亂扔垃圾,甚至每年都有一些在恆河裡洗澡溺水身亡的人死在恆河裡,你想恆河裡的魚類或者老鱉等生物還敢吃嗎?

    而下面我分享在生活當中有關甲魚的兩種吃法:

    1. 肉片燒甲魚

    取甲魚500克(兩個),生豬肉(六瘦四肥)100克,鮮筍500克。將甲魚剁成一寸左右的塊,豬肉切成薄片,鮮筍切成長方片蔥、薑末爆鍋用。

    炒鍋置於火上,放入植物油750克,八成熱時,投入甲魚塊爆炸,至甲魚塊外部發硬、油中響聲漸弱時,撈出瀝盡鍋中留油25克。用蔥、薑末爆鍋,放入肉片和鮮筍片煸炒,至肉片呈粉紅色,添入醬油40克,黃酒25克,清湯500克,精鹽1克,白糖2.5克,味精25克,胡椒麵0.5克,用水澱粉勾芡,淋些香油後出勺。

    這道菜鹹鮮香嫩,味道醇濃,技術難度也不大。關鍵是要調好口味,以鹹味為主,略帶回甜辣香;再就是要燜到火候,但又應避免過於酥爛。

    2. 清蒸甲魚

    取甲魚500克,熟火腿150克,幹冬菇25克,肥膘肉50克甲魚宰殺(去硬殼)收拾乾淨後,剁成一寸見方的塊,裙邊切成八分長的條。

    熟火腿切成八分長、五分寬、一分厚的片。幹冬菇用溫水泡開,去根蒂洗淨。肥膘肉切成小片甲魚塊和裙邊放在盆裡,用25克黃酒,1克粗鹽醃15分鐘用清水洗淨,瀝乾水,整齊地放入碗中,上面放裙邊和火腿、香菇肥膘。

    再放幾個蒜瓣、兩段蔥,兩片姜和0.5克白胡椒,最後添入25克黃酒,上屜蒸至酥爛,取出揀掉蔥、姜、蒜瓣和肥膘,把甲魚倒扣在大湯碗裡鍋置於火上,放入清湯200克(最好用雞湯),加入少許精鹽、味精,沸後撤去浮沫,倒在盛甲魚的湯碗裡即可。

    這道菜味道鮮香,湯清肉爛,春夏食用皆宜。

    結語

    總的來說,印度恆河每年甲魚比較氾濫,之所以比較氾濫,主要還是恆河的氣溫、水源土壤、等這些自然條件決定的。雖然甲魚能吃,但是,印度恆河裡的甲魚,就算洗的乾乾淨淨,做成菜擺在我的面前,我也無法嚥下口,你們說是嗎?

  • 5 # 百科千尋君

    當然吃,有幾種都快吃絕了。

    南亞和東南亞一樣,氣候和水文環境適合鱉科動物生存,因而鱉科物種較多,但大部分物種的數量都在下降,主要威脅是人類過度捕撈、水體汙染、外來物種入侵和水利設施建設。印度人會捕撈恆河裡的鱉,既可以食用,也可以當作寵物或出售鱉殼和裙邊。

    恆河流域的鱉科動物有很多種,比如恆河鱉、印度小頭鱉、印度孔雀鱉、萊氏鱉、黑鱉、緣板鱉、黿等。

    1、恆河鱉,IUCN評估為瀕危。近幾十年來,恆河鱉一直遭到當地人的捕殺,既有活體貿易也有加工製品,即乾燥的鱉殼和裙邊。2000年至2015年期間,在查獲的19批非法貿易的貨物裡發現16400多隻活體恆河鱉。在少數地區,這種鱉被認為是神聖的,信徒會給它們投餵食物,造成在小面積區域裡集中出現,估計就是自媒體在網上看到這些圖片,就編造出“印度人不吃恆河鱉”這種故事。

    2、印度小頭鱉,IUCN評估為瀕危,分佈廣泛但密度較低,受到捕撈和棲息地喪失的威脅。它喜歡清澈的水域,有沙質底部的大中型河流。它大部分時間隱藏在沙子裡,有時只露出鼻尖。

    3、印度孔雀鱉,IUCN評估為易危,它在印度阿薩姆邦、特里普拉邦和孟加拉國是貿易最頻繁的物種之一,貿易產品有活體動物和動物製品(比如干燥的鱉殼和裙邊),孟加拉國的貿易量在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達到頂峰,當時年出口量約1萬噸(約70萬隻成年鱉)。恆河流域棲息地的破壞、水汙染和漁網也是主要的威脅因素。

    4、萊氏鱉,IUCN評估為極危。在1983年以前,調查的35個印度市場中有2個發現了這種鱉。在1991-1993年調查的61個市場中有1個發現這個物種。到2011年,這一物種被認為很難找到,沒有可繁殖的種群,而且採訪表明,漁民不再尋找該物種,因為很少見。

    5、黑鱉,IUCN評估為極危,印度和孟加拉國的半圈養種群面臨的主要威脅是真菌侵襲和近親繁殖帶來的健康風險。儘管有不明原因的死亡事件被記錄在案,但在人類提供食物的擁擠地區,圈養的種群仍在少數孤立的寺廟池塘中存活。

    6、緣板鱉,又稱印度箱鱉,IUCN評估為易危。在1983年以前被調查的35個印度市場中有22個發現了這種鱉,在1991-1993年被調查的61個市場中有7個發現了這種鱉,它們是這兩個時期最常交易的鱉。在2000-2015年期間,從非法貿易中共截獲了13批2300多隻活體。在45年間,這一物種的數量減少了30%。

    7、黿,IUCN評估為瀕危,從大部分地區原產地滅絕,生存狀況不詳。

    這些恆河流域主要的鱉科物種生存狀況都不太好。

  • 6 # 小狠解讀

    恆河邊上一隻只臉盆大小的老鱉爭相搶食,這場景有密集恐懼症的人見了直接暈倒,哪還敢吃它?不吐出來算很給面子了。不談心理厭惡,這是拿生命開玩笑嗎?

    說實話,沒到印度之前,我對恆河充滿了嚮往,和浪漫的印象。小時印度歌舞和電視劇,把恆河描繪的美輪美奐。印度女孩沐浴在清澈的恆河水邊,夕陽下散發曼妙青春的氣息,想想便令我激動不已。

    並且,我對印度人物事充滿好感,且十分關注。因親戚在新德里和孟買做生意。經常描繪印度人對待動物的善意。大街上牛橫行無忌。野生猴子撒歡之類的,也保護得周全。讓內心小環保的我,十分欣喜憧憬。

    但到印度之後,將我之前心中對恆河那點浪漫幻想,都拋到了爪哇國。甚至對異域風情的印度美女,也沒那麼感 冒了。因為,印度並非全都美好,甚至個別地方,讓人始料不及。

    2017年6月,為看望表哥,我帶著護照,和滿足願望的心理,在北京首都機場晚上7點20分登機,飛往印度新德里。9個半小時的路程,彷佛一週那麼漫長。沒辦法,等待的時光是緩慢的。

    到新德里機場,已凌晨2點15分了。可一下飛機直到機場出口,沒等我欣賞印度美妙的日出,一陣陣尿騷味道便席捲而來。讓潔癖的我,差點伴隨著時差嘔吐出來。

    表哥開著路虎車接我。這一路,表哥想要把憋了一輩子的中國話,都準備跟我說完。可我一點聊天的心思也沒有,只略帶小興奮地,看著如中國縣城街道般的印度馬路。尋思:印度怎麼會是這樣子呢?

    長話短說,迴歸正題。表哥帶我回到住處,我睡了有10個小時。後來研究哪裡去玩,我便想到了恆河。1是滿足兒時願望。2是到印度不去其母親河,實在說不過去。3是也沒啥花費。

    先說下這10天之旅的美妙之處:在於印度富麗堂皇的泰姬陵,在於印度百姓的淳樸熱情(小商販,計程車司機除外),在於火辣的晚風和那味道酸酸,口感不錯的咖哩球。這些體驗算是好的。

    但也有不足之處,特別是關於印度恆河的心碎:

    那是第5天到瓦拉納西后,我倆開車到了恆河岸邊,讓我吃驚的事情太多了:有在恆河洗衣服打水的。有在恆河洗澡的,有認真朝拜的,還有觀看風景的。令我感嘆,恆河果然是印度人的信仰支撐。

    但我還是明顯聞到了,一種類似甲烷氨氣類的味道。雖然,印度幾乎哪個地方都有異味。但這味道,我還是很清晰地聞了出來。跟平時的尿騷味不太一樣,用東北話說胡巴 爛 啃,烤焦了的味道。

    表哥嘿嘿一笑,順手指著前面20多米的恆河水面說:你看那是什麼?我驚出一身冷汗,原來水面漂浮著具屍體(照片不上了),已略微腐爛。 屍體下方水裡翻滾著,我定睛仔細看,一群老鱉。另外還有鯰魚,數量驚人。

    這在中國是見不到的場面。我一陣噁心收起眼不想看。表哥惡作劇的回車拿出袋裝麵包,取出麵包右手碾碎,向恆河裡撒了一把麵包屑。

    引用《雷神3》索爾見綠巨人的話:這場面終身難忘了。剛開始滾起一陣水花,接下來密密麻麻的老鱉翻滾搶奪麵包渣。這些老鱉像一輩子沒吃過食物。尖尖的腦袋,偶爾還帶出來幾條鯰魚鬚子。

    我雖沒有密集恐懼症,可心情也不美妙。破天荒認為,這種野生狀態不是環保,而是有點噁心人。

    見到上述恆河場景,你認為印度恆河裡的老鱉會有人吃嗎?

    歐美人應該不會吃:以歐美人散漫出奇的飲食觀,缺乏廚藝的技術,富足的食物條件,吃魚只吃海魚和無刺魚,不吃淡水魚的挑剔個性。甚至英華人吃個雞肉連骨頭都不想吐,要紳士風度的架勢。

    暫不說恆河汙染的垃圾屍體,只說老鱉這奇怪模樣,大部分歐美人恐怕碰都不想碰的。

    那印度本地人會吃嗎?我問過表哥和印度當地人,表示也不會吃不是因為老鱉肉髒和不好吃,而是有2方面原因:

    印度人一方面,大多信仰宗教,無論是印度教還是佛教,伊斯蘭教,抑或其他教派,殺生都是大忌,有違信仰。

    另一方面,印度人吃素觀念已根深蒂固,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大部分印度人,特別是高種姓貴族,只吃植物的根莖和葉片。肉類頂多吃雞肉。豬肉牛肉幾乎不吃。這是眾所周知的,沒啥異議。

    那全世界聞名的“吃貨”,華人會嘗試嗎?華人確實有拿老鱉甲魚進補的習慣,特別南方如廣東廣西等地區省份。認為鱉滋陰壯陽,有中藥的藥用價值。新鮮老鱉的味道也不錯,順帶連鱷龜也吃。

    但華人對食材的乾淨標準,執著的非同尋常。對吃恆河腐肉屍體,沾染一身細菌病毒的老鱉,華人應該不感興趣。對比中國老鱉,無論養殖或野生,至少不吃人的屍體吧?

    其他國度如非洲,要麼距離太遠,要麼經濟條件不好,要麼有飲食禁忌,應該也不會有人想吃它。

    那恆河裡老鱉數量有多少呢?

    有資料統計:印度恆河裡老鱉,估計有300-500萬隻。老鱉不僅數量眾多,個體也大得驚人,有些老鱉大約十幾斤重。甚至,大部分老鱉體型比臉盆還大,像鍋蓋似的。

    此外,很多老鱉體型從頭部至尾部,長度達到了70-100釐米。這長度與地板磚長度差不多,可能還略大幾釐米。

    印度恆河裡老鱉為什麼這麼多?

    表哥說,印度人不喜殺生,特別在齋祭月。雖然印度人也在恆河捕魚,但捉到的老鱉基本都放生掉。放生方式也不復雜,直接扔進恆河。

    另外,很多印度人觀念傳統:1是祖輩不吃鱉肉。2是怕殺生造業。3是懼怕因果。同時,很多印度人又普遍迷信,認為萬物都有靈魂。

    底層達利特人連殺魚,都要發明魚撞刀的方式,更何況老鱉這麼靈性的生物,他們是不敢動的。

    我琢磨印度人既然放過老鱉,若恆河有老鱉天敵,老鱉應該數量不會多後來我一查資料,恆河老鱉,幾乎是所有生物的天敵。老鱉自身已經差不多橫行恆河,沒有對手了。

    比如:小型生物對老鱉沒威脅。但恆河裡大型的食肉生物,表哥問當地人和我所親見,只有體型1.5米-1.8米,體重73公斤以上的巨型坦克鴨嘴魚,和體長2.6米的恆河豚,2種勉強能稱得上對手。

    其中巨型坦克鴨嘴魚牙齒很厲害,口中長倒刺。但即使如此,巨型坦克鴨嘴獸對老鱉堅硬,且厚達幾釐米,滑不溜秋的外殼,也幾乎無能為力。甚至吞不下老鱉,還可能被噎死。

    另外,巨型坦克鴨嘴魚平時會選擇捕獵,像鯰魚這種肉質好吃肉量大,容易咀嚼下嚥的魚類。相對比難啃難捉的老鱉,鯰魚也更易被捕捉食用。

    橫河豚更不用提,對恆河老鱉幾乎沒興趣。本身橫河豚吃肉便挑剔,逮不到也難下嚥。

    同時,恆河水汙染程度,已到十分危急的程度。2007年,恆河被評為世界5大汙染嚴重水域。印度人雖稱呼恆河為“母親河”,卻對恆河沒一點孝心,只知一味索取。

    大多數印度人不僅吃喝拉撒,洗澡在恆河,連糞便屍體垃圾,也一併倒入恆河水。印度高層雖然有所作為,但也難改印度人長期形成的習慣和文化。這導致印度恆河汙染越來越嚴重,細菌病毒也越來越多。

    聽表哥說,有檢測人員曾在恆河流域瓦拉納西附近,測得水中糞生大腸桿菌群數量,已超過印度政府所訂標準值的100倍以上。這汙染結果是觸目驚心的。

    這汙染程度在一般的國度。是不可能出現的。可印度人該喝喝,而且生喝,不用煮沸後再喝。讓人感嘆印度胃的生猛。可印度人喝了之後,還是會生病,甚至可能導致孩子畸形。

    這些病菌不僅對人類造成危害,也對140種魚類,90種兩棲類,及瀕危的恆河豚和舉行坦克鴨嘴魚造成威脅,數量銳減。只因,食物鏈中扛不住的物種,只能被淘汰。

    恆河汙染加上食物鏈內病菌多,老鱉這兩種大型魚類天敵變得數量銳減,能制服恆河老鱉的對手越來越少。對手扛不住,而老鱉的生命力卻很頑強,卻死得少,活得多,數量差距越來越大。

    一般魚類,蝦類和老鱉都是雜食性的。逮到啥吃啥,一點不挑剔,胃口很好。且老鱉體質又好,連魚卵,幼苗,甚至排洩物都不放棄。雖然,有些垃圾在老鱉體內會殘留重金屬,但幾乎影響不到老鱉生存狀態。

    更何況,恆河老鱉出眾的繁殖能力,對數量也有很大貢獻:

    恆河裡甲魚主要以恆河鱉為主要品種,它們繁殖能力強,每年5-8月產卵,體重在500克以上的雌鱉可產卵24-30枚,一般可產卵3-4次,更多一次可產近40枚卵。

    老鱉出名的繁殖力驚人,更難得壽命也穩如泰山的長壽,一般老鱉壽命在30年至60年左右。個別老鱉壽命甚至比人還能活得長久,達到70年。

    另外,恆河生態環境也越來越適合老鱉生存,持續進化下,老鱉胃口奇好,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此消彼長,老鱉數量便越來越多。

    總的來說:我真想象不出什麼人敢吃印度恆河裡面的老鱉。本來吃老鱉的人便不多,更何況印度恆河的老鱉,是吃過人類屍體的物種。恆河汙染那麼大,垃圾細菌病毒又多。不談心理厭惡,這是拿生命開玩笑。

    外 無人捉,內無天敵,百病不侵,唯我獨尊。恆河老鱉才縱橫江湖繁衍眾多,大有一統恆河之實力。

    到這,我想給去印度旅遊的朋友個建議:心理不強大不要去恆河,特別是膽小的女孩子。恆河的美好,就讓它永遠停留在心間吧。

  • 7 # 體育超人說

    印度人不吃,因為恆河是印度人心中的聖河,在印度人心中有著神聖的地位,恆河中的老鱉自然被視為聖物,無人吃;華人不會吃,因為恆河中充滿了糞便、腐屍與各種有害微生物,華人不敢吃!

    第一次接觸恆河是在地理課本上,得知那時印度的母親河,是印度文明的起源地,在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印度文明的發展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

    後來也曾在電視上看到過浪漫而又美好的恆河,印度人民在美輪美奐的恆河邊載歌載舞、美麗的印度姑娘在夕陽下的恆河裡沐浴、虔誠的印度教徒在神聖的恆河邊祈福...

    但實際情況是這樣嗎?我的同事去過恆河後回來反饋的情況是這樣的。

    同事曾經出差去過印度,出於好奇和嚮往,他去了一趟恆河。據他說,他剛到恆河邊,看到的場景很是熱鬧:有在河裡洗澡的、有在河邊洗衣服的、也有在面對河中心跪地祈禱的、當然也有河邊觀景嘻戲的。

    但真正讓我同事印象深刻的有兩樣:刺鼻的化學氣味和河邊密密麻麻的老鱉,尤其是老鱉,同事還給我們展示了照片,確實夠多,估計密集恐怖症人群會害怕這種場景。

    當時我們還調侃同事說,這麼多的老鱉,那得多補啊,印度人不吃嗎?要是這在中國,估計這群老鱉已經成為盤中物了。

    同事嫌棄一笑,嘲笑我們無知,而他接下來的解釋更讓我們匪夷所思。

    恆河中為什麼那麼多老鱉

    恆河自古以來就被印度人民奉為“聖河”、“母親河”,在印度人心中有著神聖的地位。

    活著的人會將恆河裡的水視為聖水,用來洗滌自己的靈魂;而將死之人則將能把自己的骨灰帶入恆河棲視為最高的禮葬。

    正因為這種傳承,無論是生者還是逝者,恆河對於他們來說,都有著無與倫比的意義。

    恆河被他們視為聖河,那裡面的活物自然被視為聖物,印度人不但不會吃裡面的活物,相反會不斷對它們進行餵食。這樣的環境為生物的繁衍提供了理想的溫床,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如此密集的老鱉在河邊聚集的根本原因。

    試想一下,一隻老鱉一年繁殖3次,每次下10顆蛋。恆河中沒有老鱉的天敵,又有印度人的悉心照料,幾十年下來,老鱉不氾濫才是不正常。

    有人吃老鱉嗎

    印度人不吃老鱉,倒不是因為嫌棄老鱉髒或者嫌棄老鱉肉不好吃,只是因為這些老鱉生活在恆河中,生活在他們的聖河中。

    印度大多數人信仰宗教,他們十分尊重自己的聖河,他們不敢冒險吃河裡面的聖物,除非他們不想活了。

    歐美人不吃老鱉,因為他們太懶了,並且廚藝也太low了。以他們的廚藝,根本無法烹製老鱉。

    作為“吃貨”的華人更不會吃恆河中的老鱉,因為它們的生存環境太恐怖了。現在的恆河中充滿了糞便、腐屍,還有各種有害微生物,這樣環境中長大的老鱉得多嚇人,華人還沒那膽量嘗試如此噁心+恐怖的食材。

    恆河怎麼了

    同事說了,恆河現在已經完全變樣了,再也不是古印度搖籃的那條母親河了,裡面的水質已經徹底變質,原因如下:

    1.成千上萬人在恆河中洗澡

    印度人喜歡在恆河中洗澡,一方面與他們熱情奔放的性格有關,他們習慣眾人一起在恆河沐浴的嬉鬧;另一方面,很多人印度人希望恆河能洗掉他們身上的汙穢,淨化、洗滌他們的心靈。

    幾千上萬人一起在恆河水中洗澡,對印度人來說那都是更平常的事。印度人是享受了,恆河水卻被他們汙染了。

    2.生活汙水與工業廢水排放

    近些年,印度飛速發展,尤其是工業。而印度的很多生活區和工業區就分佈在恆河的兩側,為了圖方便,他們會直接將沒有處理的廢水排入恆河。

    試想一下,恆河沿岸數以億計的人群和數以萬計的工廠每天都在向恆河中排放,恆河水不髒才奇怪了。

    3.水葬習俗

    印度人信仰宗教,他們渴望死後被葬進恆河水中,這樣能淨化他們的靈魂,能更好的讓他們超度。

    於是有錢人死後,會將骨灰撒入河中以求得安息;沒錢人死後,則將屍體直接扔入河中。

    尤其是現在疫情期間,印度死亡很多人,而有些就直接被扔入了恆河中。這就是為什麼經常在恆河中看到漂著的腐屍,而腐屍中會釋放大量的細菌和病毒,這其實是對恆河水汙染最大的一個因素。

    寫在最後

    恆河已經不是以前那條恆河了,她已經被印度人糟蹋的體無完膚,裡面充斥著各種垃圾與細菌,恆河的狀況令人擔憂。裡面的老鱉已經氾濫,但卻沒法食用。

    同事說了,如果你心裡素質不夠硬,千萬不要到恆河去!

  • 8 # 晚風文史

    剛到印度那會兒不懂,我和同事捉了一隻恆河鱉燒熟了吃,結果得知真相後,同事直接把吃下去的鱉肉給吐了出來。

    初到印度,飲食上備受煎熬

    幾年前公司派我和老王到印度常駐,剛到那陣子真是遭老罪了。別的方面還能忍受,就是在吃上太讓人痛苦。先是體驗印度美食兩個人就拉了足有一星期肚子,體重瘦了幾斤。

    後面不敢出去吃了,但是依然很煎熬。尤其是吃肉方面,印度人不吃豬肉,也不吃牛肉,只有雞肉和羊肉,魚肉也很少見。

    其中雞肉最便宜常見,結果連續吃了兩個月雞肉,兩個人都快吃吐了。那會兒看到印度街頭的流浪豬流浪牛,真想上去啃兩口。

    但是流浪豬和流浪牛都是吃垃圾長大的,真是不敢吃。而且就算敢吃,也不好處理。所以剛去印度那兩個月,真是把我倆給饞壞了。

    捉到一隻恆河鱉,好好補補身體

    有一次到一個小城市出差半個月,工作的地點恰好離恆河不遠,老王是南方人,在水裡游泳真是得心應手,於是天天往那跑,我是旱鴨子,去一次就沒了興致。

    恆河其實沒啥看頭,就是一條普通的大河。水質看著還可以,沒有那麼渾濁,水面上也沒見到有什麼垃圾。

    有一天老王游泳回來,手裡拎著一隻老鱉,個頭有鍋蓋那麼大,看著有一二十斤。

    他說是在恆河裡抓到的,今天要好好補一補。而且恆河裡面老鱉多的是,往後就有口福了,可以天天吃,爭取把以前拉出去的全給補回來。

    老王是個資深吃貨,號稱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沒有他不敢吃的。如今捉到恆河老鱉,這是大補的美食,自然不肯放過。

    但是我心裡就有點不踏實,平時印度人都在恆河裡洗澡洗衣服啥的,聽說死後火化骨灰也會撒到河裡,這東西到底能不能吃呢。

    老王說,你儘管放心好了,洗澡洗衣服,那都沒啥,小時候在農村,大家也是在河裡洗澡洗衣服,河裡的魚不照樣燒來吃嘛。撒骨灰只有在瓦拉納西才有,那地方在下游,咱們在上游,離得遠著呢。

    他說的好像很有道理,於是我就放下心來。兩個人手忙腳亂的一陣收拾,然後就放進鍋裡清燉,撒點印度隨處可見的瑪薩拉香料,沒多久,就飄出了香味。

    做好以後,我還是有點犯怵,雖然很想改善一下口味,但是這東西到底吃著怎麼樣,我心裡也沒底。

    就在我猶豫的時候,老王早已拿出叉子,整了一大塊肉,放在嘴裡慢慢嚼,一邊吃還一邊閉上眼睛,慢慢體會味道,那表情一臉享受。

    聽完印度人的話,再也不敢吃了

    我看了嘴裡直咽口水,想想這兩個月天天雞肉吃到反胃,也顧不得那麼多了,下手整了塊肉,正準備往嘴裡放,就聽見身後一聲大喝:你們在吃什麼東西?

    回頭只見幾個印度人站在門口,滿臉疑問看著我們。

    “老鱉。”我說。

    “哪裡抓的?”

    “恆河裡抓的。”

    “那東西不能吃。”幾個印度人聽說是恆河裡抓的老鱉,一個個瞪大了眼睛,顯得十分驚恐,紛紛七嘴八舌說道:

    “恆河裡的東西不能吃,吃了是犯罪”“人死了骨灰都撒恆河裡面”“有的不火化直接就葬在恆河裡了”

    老王聽他們這麼說,嘴裡停了下來,但是印度人說的什麼不火化直接葬在恆河裡,我們還是將信將疑,畢竟我們在恆河邊的時候,什麼也沒看到啊。

    見我們還是不太相信,其中一個印度人拿出手機,給我們播放了一段影片。只見影片中恆河水面上漂浮著人的屍體,還有其它動物比如狗和牛的屍體。印度人說恆河裡的老鱉就是吃這些東西長大的。

    聽他這麼說,我的頭皮頓時感到一陣發麻,心裡有點噁心,然後就見老王捂著嘴衝出房門,蹲在外面不停的乾嘔。

    看到這一場面,我暗自慶幸自己沒吃,剩下的還沒吃完的老鱉也全給倒掉了。從那以後,我們在印度不光沒再吃過老鱉,連魚也不敢吃了。

    恆河鱉概況

    恆河鱉主要分佈在南亞恆河印度河流域,背部呈橄欖色或綠色,腹部為淡黃色或者灰色。龜甲質地柔軟,表面比較粗糙。成年恆河鱉體長70到100釐米,龜甲就像一個大鍋蓋。

    恆河鱉在中國境內十分稀有,2018年的時候還被列為1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但是這種動物在印度卻有很多,尤其是恆河裡,恆河鱉簡直氾濫成災。

    據統計,恆河裡的恆河鱉數量共有300萬到500萬隻之間,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中國,野生龜鱉類動物已經很難再見到蹤跡,幾乎都被列為瀕危物種,是重點保護物件。

    為什麼都是人口大國,印度恆河裡的老鱉數量卻這麼多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1、印度人不吃

    鱉在中國傳統飲食文化中是一種非常名貴的食材,鱉肉營養價值豐富,吃了可以強身健體,是大補的食物,連龜殼也是一味名貴的藥材。正因為鱉全身是寶,所以我們華人對鱉趨之若鶩。

    但是印度人顯然沒有吃鱉肉的習慣,他們從來就沒把鱉當作食物看待。牛被印度人奉為神明,但是依然有大量印度人吃牛肉,卻從沒聽說過有人吃鱉肉。

    印度人不吃鱉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因素,就是宗教原因。印度人普遍信奉印度教,而印度教推崇素食,認為吃肉會玷汙靈魂,因此信仰虔誠的印度人很少吃肉。

    印度教中有各種動物神,比如牛和猴子之類,印度人對動物可謂是愛護有加,教義中明確反對殺生,屠宰業從業者受到人們的嚴重鄙視,地位極為底下。殺魚殺鱉這種事一般人也不願幹。

    恆河是印度教中的一條聖河,在印度人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虔誠的印度教徒特別推崇在恆河中沐浴,並飲用恆河聖水。認為此舉可以滌盪心靈,淨化靈魂。

    正是由於恆河地位猶如神靈,因此人們對恆河的感情也投射到了在恆河裡生活的動物身上,認為這些動物由恆河孕育,應當受到人們的尊敬。所以他們不吃恆河裡的各種動物,自然包括鱉。

    印度人不光不吃,還出於愛護動物的目的,時常向恆河裡的鱉投餵食物,結果鱉肆意生長,一個個長得膘肥體壯。

    2、天敵很少

    和性格溫順的烏龜不一樣,鱉生性兇猛,攻擊性強,成年恆河鱉體長70到100釐米,個頭很大,一般動物也惹不起。再加上鱉的警惕性比較高,即便大型動物想要捕獵,也很難得手。

    恆河中的大型食肉動物有恆河鱷魚和恆河鯰魚,但是恆河鱷魚由於皮很珍貴,所以長期被非法捕殺,如今數量稀少,瀕臨滅絕,對恆河鱉沒有任何威脅。

    恆河鯰魚是一種巨型鯰魚,體長最高可達1.8米,體重幾十公斤,長著一口尖牙,經常以恆河中埋葬的死者遺骸為食,因此又被叫做恆河食人鯰。

    恆河食人鯰雖然可怕,但是恆河鱉也不是吃素的,再加上恆河鱉體型也很大,而且還有龜甲保護,所以恆河鯰對它束手無策,兩者之間相安無事,井水不犯河水。

    3、生存能力強

    鱉的生存能力非常強,能連續兩三個月不吃東西,依靠平時體記憶體儲的營養物質,各項生理功能依然運作良好。

    除了能忍飢挨餓,鱉的食性也特別雜,水裡的小魚小蝦,蝌蚪貝類,各種蚯蚓昆蟲,甚至動物內臟屍體腐肉,都是它的盤中餐。

    4、繁殖能力強

    恆河鱉從每年的五月到來年的一月會產卵孵化後代,其中十二月到一月是產卵高峰期,雌鱉每年產卵一窩,數量最多可達五十枚,少則十幾枚。

    不光產卵多,恆河鱉還有保護卵的天性,它們會一直守在卵旁邊,一直到幼鱉孵化,能獨立捕食為止。所以恆河鱉後代數量增長迅猛。

    5、壽命長

    千年王八萬年龜是我們普通百姓耳熟能詳的一句俗語,用來說明鱉長壽的特點。當然這是誇張的說法,但是現實中鱉的壽命確實不一般。

    恆河鱉是典型的長壽物種,自然壽命普遍超過七十年,達到一百年的也比比皆是,在動物界中是當之無愧的大壽星。

    為了解決恆河鱉氾濫的問題,印度人沒少想辦法,其中一個辦法就是出口國外創匯,尤其是中國,歷來有吃鱉肉補身體的飲食文化,所以就成為了主要目標。

    印度人算盤打的倒是挺好,本國因為宗教原因不吃鱉,外華人又不信印度教,讓他們吃不就好了。但是這個辦法卻一點效果也沒有,根本沒有哪個國家的人願意吃恆河鱉。

    為什麼國外也沒有人吃恆河鱉

    1、容易引起心理上的不適

    印度人不光火葬,把骨灰撒在恆河裡,而且還會實行水葬,直接把人的遺骸丟入恆河中,而恆河鱉就會吃人的遺骸。這光想想就會讓人內心感到不適,更不要說吃了,人的道德本能會阻止人們做出這樣的行為。

    2、恆河鱉體內毒素太多

    恆河受汙染情況十分嚴重,兩岸恆河平原是印度人口最為密集的區域,巨量的生活工業汙水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恆河,各種有毒化學物質和重金屬透過食物鏈堆積在恆河鱉體內,吃了以後會對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3、肉質不好

    恆河鱉的肉質比較粗糙,無論是口感還是營養價值,遠不如中國本土的中華鱉,有更好的選擇,自然沒人願意吃那差的了。

    寫在最後

    恆河鱉數量氾濫,但是印度人不吃,其它國家的人也不吃,所以恆河鱉的價格就比較低。中國歷史上就曾經有人用恆河鱉冒充中華鱉,以次充好,賺取差價。

    恆河鱉和中華鱉的主要區別在於,恆河鱉背部厚,中華鱉背部薄,恆河鱉裙邊少,中華鱉裙邊多,注意這兩點,就能避免上當受騙。

    野生恆河鱉在中國屬於1級保護動物,於是就有人提出,既然印度氾濫成災,那引入中國一些,可以緩解該物種在中國稀少的處境。

    其實這樣是不行的。主要是因為來自印度的恆河鱉對於中國而言是一種外來物種,其體內含有未知的各種細菌和寄生蟲,有可能對本土物種造成威脅,破壞原本的生態平衡。

  • 9 # 元寶媽愛生活

    有個在印度工作了6年多的同事告訴我,印度恆河裡的老鱉已經氾濫成災可印度人從來不吃,就算酷愛美食的華人也不會打這些老鱉的主意。吃下這些老鱉不僅需要巨大的勇氣,身體還得冒著巨大的健康風險,代價太大寧可不吃…

    同事在跟我講這些情況的時候我一臉的不可思議,大家都知道老鱉可是對身體大補的營養食物呢,特別是野生的老鱉營養價值更高。印度恆河裡的那些老鱉可是正兒八經的野生物種,這麼美味的食物人們竟然視而不見甚至嚴禁食用,難道是印度人不愛美食嗎?

    同事搖搖頭,嘆了口氣說到如果我要是看到那些老鱉的生長環境,估計得好幾天吃不下飯。“不會吧?哪有你說的這麼嚴重?恆河水可是印度人眼裡的聖潔之水,大家都說他們平常洗衣做飯都用的是這裡面的水呢!如此聖潔的水怎麼會有你說的那麼髒!”我大聲反駁道。

    “恆河水是聖潔之水不假,但你光知道印度人用它來洗衣做飯,你卻不知道它還被用來洗澡、安葬去世的人、傾倒排洩物等等,現在的恆河水已經成為一個垃圾遍地、臭氣熏天的河流了,早已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那個神聖之河了。”朋友的語氣中帶著惋惜。

    看著我無比驚訝又滿是疑惑的表情,同事說:“印度一直都有水葬的習俗,人去世後遺體就用布包裹起來被推入恆河裡去,順著河流一直漂。因為在印度人心中,恆河水是聖水,安葬在此能洗掉人生前的罪惡,然後以一個全新的面貌進入下一個輪迴。但他們卻從沒想過這些去世的人會給河水造成多大的汙染。”

    “不光如此,隨著印度國家的發展,大量的工業廢水、生活汙水也完全沒經過任何處理就被直接排入恆河。水裡面的重金屬含量已經嚴重超標,甚至水裡的大腸桿菌已經超過飲用標準的100多倍!想想看,常年生活在這片水域的老鱉怎麼可能躲過這些汙染,簡直就是移動的病菌傳染源。”

    同事的一番解釋,讓我不禁陷入沉思,任何一種生物如果數量過多肯定會影響生態平衡。那恆河水裡的老鱉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呢?

    一、老鱉自身的繁殖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強。據統計,一隻鱉一次可以產卵30-50枚,而每隔時間它們就會產一次卵,如此強大的繁殖能力導致老鱉的數量呈直線上升的趨勢。而且它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特別強,乾淨的河水、垃圾成堆的水溝都能發現它們活動的痕跡,不會因為生存環境受到汙染出現物種減少的情況。強大的繁殖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是這些生活在恆河裡的老鱉能不斷繁衍生息的基本條件,也是最重要的條件。

    二、較長的生長壽命會形成巨大的體型,雜食性的進食習慣使得老鱉在恆河處於食物鏈頂端。老鱉的壽命很長,平均壽命在30-50歲,有些甚至能達到60歲。如此長的壽命會讓鱉的體型也隨著壽命的增長而變得更大,同事說“大如磨盤”的老鱉在印度恆河很常見。龐大的體型加上雜食性的飲食習慣,使得這些老鱉在恆河裡幾乎處於食物鏈的頂端,大到魚類、小到小蝦、微生物都是它們的食物來源。充足的食物、很長的生命週期也是恆河老鱉數量繁多的原因之一。

    三、恆河在印度人心中的神聖地位決定河裡的一切生物都不可褻瀆。恆河在印度人心目中的地位不亞於黃河、長江在我們華人心中的地位,甚至比這還要高。不僅僅是“母親河”,也是一條聖河。聖潔的恆河水不光為兩岸的老百姓解決了生活難題,更在人去世後可以洗滌生前的罪惡,恆河是不容褻瀆和破壞的。愛屋及烏,恆河水裡的一切生物都是充滿靈性的,都受著恆河水的庇佑,所以人類不可捕撈食用,否則是褻瀆神靈的行為,是要遭到報應的。因為有了人為的保護,所以導致恆河裡的老鱉數量也越來越多。

    以上三點不難看出,恆河水裡的老鱉數量多不僅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為的因素,雙方的相互作用下使得它們近乎呈現氾濫成災的現狀。可問題就來了,連受過汙染的水都敢喝的印度人,特別是那些連溫飽都成問題、整日在垃圾堆裡覓食為生的底層民眾,為什麼不去恆河裡捕撈這些老鱉來食用呢?同事跟我解釋了其中原因,我總結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四點。

    一、印度人本身的宗教信仰,把老鱉當作聖靈之物不可食用。前面有說過恆河在印度人心中的神聖地位,同樣老鱉在印度人心中也是聖靈之物。而且印度人絕大多數都信教,是素食主義者,受到自身宗教信仰的影響他們把老鱉當作神靈來崇拜,不會冒然到恆河裡去捕撈食用。

    二、壽命太長導致肉質較老,吃到嘴裡的口感並不好。老鱉的壽命很長,生長週期太長的動物如果用來食用的話,口感會很差,肉質很老並不適合用來食用。這很容易理解,就像我們吃豬肉,一頭1年生長期的豬肉質肯定比一頭3年期的豬肉質要好,口感要好。

    三、恆河水的汙染日益嚴重,食用老鱉會帶來潛在的健康危險。恆河雖然是印度人的聖河,但卻完全沒有得到一條聖河該有的待遇。水葬、工業廢水、生活汙水統統不經過任何處理肆意排入恆河,人們在恆河裡洗衣、洗菜、飲用、洗澡等等,有些河段甚至漂滿了垃圾。而老鱉就生活在這樣的河裡,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也導致它們體內的重金屬嚴重超標,吃進體內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屬,會隨著時間逐漸在它們體內沉積下來無法排出體外。試想,如果食用這樣的老鱉會給人類的健康帶來多麼不可預想的後果!

    四、印度人傳統的烹飪方式不適合食用老鱉。“萬物皆可糊”是印度人傳統的烹飪方式,不管是何種食材,到了印度人手裡就被做成了各種顏色的糊狀物。畫素食做成糊狀很容易,因為洗、切、炒都很簡單容易,可身上背個硬硬的殼不僅切起來很麻煩,而且老鱉的身上骨頭也很多,難以連骨頭帶渣一起吞下肚。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飲食習慣,在我們看來具備高營養價值的老鱉卻被印度人視而不見,不光是受到宗教信仰的影響,也跟日益加劇的環境汙染有著很大的關係,我們不能忽視這些環境問題。同時,為了保持恆河水域生物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減少對環境的汙染和破壞,用真正科學有效的手段來保持恆河水的乾淨聖潔才是當務之急。你們覺得呢?

  • 10 # S桑榆非晚

    印度恆河裡的老鱉那麼多是因為他們自己都不吃,別人就更不會吃,所以一直繁殖一直繁殖就會越來越多。

    大家都知道,恆河是印度人的母親河,同時恆水也被印度人稱為聖水,但實際上恆河裡的水特別髒,印度人喜歡把垃圾都往恆河裡丟,印度還盛行水葬,一般屍體也會往恆河裡扔,印度80%的疾病都跟水汙染有關,可想而知,恆河裡的水有多髒?

    印度恆河裡的巨鱉通俗點來講就是我們說的甲魚,這種食材營養成分豐富,其中富含角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對於增強人體抵抗力有著非常好的效果,那麼,這種滋補佳品為什麼沒有人敢吃呢?

    我們可以分為三點來概括,為什麼這種滋補佳品沒有人敢吃?

    印度是個信仰很重的國家

    印度有很多宗教,而且他們也認為這種巨鱉是神聖的,如果把它們吃掉,就是對神靈的褻瀆。

    這也是老鱉氾濫成災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只能等它們老去到自然死亡,但是老鱉的壽命有長達50-75年。

    烹飪複雜,吃起來不方便

    大家都知道印度人吃飯是喜歡用手抓起來吃的,她們的烹飪方式也是極其簡單,而老鱉這種食物骨頭多,烹飪起來也特別麻煩,所以他們不會去弄來吃。

    恆河垃圾眾多

    除了以上兩點,第三點是大家最熟悉的,大家都知道恆河水是很髒的,印度人喜歡把垃圾都往恆河裡丟,甚至屍體都會丟進恆河,因為印度盛行水葬。

    可想而知,恆河水有多髒,老鱉也是不缺食物的,所以才成長的更快,個頭的更大。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是個美食大國,上下5000的歷史文化,也是個美食大國,一般我們愛吃的,外華人都不愛吃,外華人氾濫成災的,我們都可以吃到絕種,但是印度的老鱉我們是不吃的。

    所以恆河邊也並不是吃貨們就能夠解決的,如果讓它流入其他領水域的話,那麼很容易就會導致當地水源受到一些大的汙染,這樣的話也會影響到大自然,所以像這種黃河邊,即使氾濫成災,也無人敢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100萬換你從書中汲取來的知識,你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