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木子非子

    所謂的“道德綁架”,從其定義來看,是說在用聖人或超人的標準要求普通人,用美德來要求道德義務,主要是源於群體思想覺悟低,資源分配不均勻所產生的不平衡心理。簡言之:以善之名行惡。

    從小到大,相信我們每個人都被“道德綁架”過。

    小時候:

    學校組織獻愛心捐款,同桌被老師要求多捐,因為他爸是老闆,不肯的話就是不願做公益做好事;

    老師將學霸班長與差生組成對子,要求班長每天用課餘輔導功課,期終還要看到差生成績提高;

    學期考試得獎拿了1000元獎學金,被同學說:應該讓給困難同學,他們比我更需要這錢;

    大家都報了班主任老師在家辦的課外輔導班,就我沒報,老師當眾說我驕傲不虛心,搞特殊。 長大了:

    大學同學有一對戀人,很相愛,但男孩車禍導致下身癱瘓,女孩在他出院後與他分手,被所有人痛罵絕情;

    上班了,老闆三天兩頭要求加班,找他要加班費,他說大家加班都不要工資,你怎麼好意思要;

    出國旅遊,同事讓幫她買化妝品,買驢包,不預付錢還要我貨比三家,多拍照讓她選,說難得麻煩我;

    各位親朋好友逢年過節就說:人家都結婚了,你怎麼還不結婚,太挑剔了吧;

    畢業多年,老同學來借5萬說要投資專案,我表示拿不出,說我年薪那麼高,這點小錢還不肯借;

    《論語》曾有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道理大家都懂,但“道德綁架”自古就有,一直在我們的周邊發生著,像棉花裡的針刺痛著人們的神經。而之所以容易得手,是因為中國是一個道德社會,在我們的社會中,人們對道德力量的恐懼有時候甚於對法的力量的恐懼。它貫穿著弱勢群體的慣性思維,動機崇高,手段錯誤,是對人們自由意志的強姦。

    反過來說,“道德綁架”也不能被泛用,更不能成為不做的 “擋箭牌”,看到別人遇難不管、老人倒地不去救助、伴侶生病馬上離婚甩下“包袱”、該承擔的社會責任一推了事……時間久了,道德將會消失,社會將冰冷。

    說到底,道德是一種修養,不是責任!道德是不能拿來要求別人的!正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希望他人怎樣待你,你就怎樣去待人。

    德國科學家康德有句名言: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最能震撼人們的心靈,一是我們內心的崇高,二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胡適說過一段話。“一個骯髒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迴歸。一個乾淨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範,人人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為一個偽君子遍佈的骯髒國家。”

    每個人都有選擇和決定自己生活的自由和權利,願更多地用包容感恩和理性思維去看待他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又是加時賽!還沒碰到東西部第一就經常打加時,籃網是強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