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觀了乂學總部,技術專家向我們展示了智適應教育系統是如何改變教學方法的。徹底改變了我們固有看法的同時也決定了我們投身自適應教育的想法,在組建和運營的過程中也非常感謝總部支援團隊給我的專業指導和引領,讓我從一個小白迅速成長為一個合格的校長,校區的運作也逐漸步入正軌。後來我就開始經驗了我自己的杭州江干松鼠 AI 智適應教育校區,我是投資人兼校長王琳。
教師很重要。智適應教育取代的是學習的方法,而不是教師。那麼教師應該在這樣的情況下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呢?“師者,傳道受業 解惑者也”,“傳道”和“受業”是差不多的意思,兩者都有“施與給予知識和技術”的意思,那麼“解 惑”呢?根據三年系統使用的經驗來看,系統唯一無法滿足的就是“解惑”。比如說為什麼要去解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組?這個“惑”松鼠 AI 無法判斷,也就無從解釋。松鼠 AI 只會判斷你不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嘗試透過讓你減一元一次方程然後再回到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法來傳授你知識。但是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麼,而不是如何解,這個時候人類教師的重要性就顯現出來了,只有人類教師才能發現這個“惑”,才能解釋這個“惑”。
最初我的本意只是想找一個適合我自己孩子的教育輔導機構,在多次嘗試以後發現各種傳統輔導機構都有自己的特長和特點,每個傳統輔導機構都說自己教得好,但是綜合起來就是公校教學的輔班,只不過把公校裡一個班 40 個學生降低到 20 個學生,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把原本在公校裡平均分配給每個學生的時間在理論上提高了一倍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在參觀了乂學總部,技術專家向我們展示了智適應教育系統是如何改變教學方法的。徹底改變了我們固有看法的同時也決定了我們投身自適應教育的想法,在組建和運營的過程中也非常感謝總部支援團隊給我的專業指導和引領,讓我從一個小白迅速成長為一個合格的校長,校區的運作也逐漸步入正軌。後來我就開始經驗了我自己的杭州江干松鼠 AI 智適應教育校區,我是投資人兼校長王琳。
我是2016年3月加入乂學,經過幾個月的考察,選址在一所重點公辦學校和一所重點民辦學校中間,於2016年11月正式開校招生。
一線城市集中了眾多優秀的教育資源,這種教育資源不但是公辦、民辦學校,還包括各種的輔導機構,作為後起之秀,要開啟市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另一方面,一線城市的家長認知度較高,知道人工智慧先進的同時也知道人工智慧尚且處於發展階段,人工智慧輔助教育是新生事物,孩子上輔導班是為了提高成績,並不是被拿來做實驗品的。不過在一個事物的規模效應體現出來以後,一線城市的接納程度和速度會很快上升。
市場非常重要。不管是新校還是老校市場一定要持續不斷的做,市場渠道有很多種,去社群掃樓發傳單,去學校門口地推要電話號碼、去商場圖書館做宣傳,每個節日節點策劃各類活動,進行電話邀約上門試聽,這些是到現在一直在做的。然後每月會去談1到2家的異業合作,還有就是現在線上新媒體的運營,像微信朋友圈推送、大眾點評、抖音等等,雖然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隻要持續不斷的堅持,後期一定會用意想不到效果。
銷售非常重要。我們目標中的生源所在學校一個是市重點公辦學校,一個是重點民辦學校,這兩所學校的學生和家長根本就看不起像我們這種初出茅廬的輔導機構。所以,那段時間裡面我們學校的銷售就轉戰挖掘非重點學校的學生。我們不是要賣課程給你,我們只是為了打破教學資源的不公平,這句話成為了我們銷售的話術之一,智適應教育系統也不負眾望,在系統的幫助下那些非重點學校的學生最終成績與重點學校的學生相比不遑多讓。
有了成績以後,終於吸引了部分重點學校的學生和家長。那麼此時我們再過分強調教學資源不公平也不合時宜,我們的銷售對校區內學生進行了縱向和橫向的比較,不同的學校、不同的時期,我們的話術一直在變化,唯一沒有變化的是“將個性化學習帶給全世界的每一個學生”。
教師很重要。智適應教育取代的是學習的方法,而不是教師。那麼教師應該在這樣的情況下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呢?“師者,傳道受業 解惑者也”,“傳道”和“受業”是差不多的意思,兩者都有“施與給予知識和技術”的意思,那麼“解 惑”呢?根據三年系統使用的經驗來看,系統唯一無法滿足的就是“解惑”。比如說為什麼要去解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組?這個“惑”松鼠 AI 無法判斷,也就無從解釋。松鼠 AI 只會判斷你不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嘗試透過讓你減一元一次方程然後再回到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法來傳授你知識。但是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麼,而不是如何解,這個時候人類教師的重要性就顯現出來了,只有人類教師才能發現這個“惑”,才能解釋這個“惑”。
所以我們在招收智適應教師的時候,不但有學歷、證書等入職前的要求,還有“為人師表”的入職後的要求。我們校區一直要求教師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不但在學習知識上做他們的指導者,還要在生活中做他們的引路人,真正做到全方位的“傳道授業解惑”。
團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獨立的學校單打獨鬥做得都非常精疲力盡,所以在支援部的指導和撮合下,我們幾所智適應學校同氣連枝,就成為了最佳的選擇。我們校區和其他在杭智適應教育學校以聯合體的體量來渲染聲勢;聯合體教師團隊會一起召開教研會,互派教師到對方學校進修,互相學習對方的優點;聯合體的員工還會一起召開年會,評選出優秀員工,形成一種良性競爭的氛圍。在此基礎上,我們又設立了聯合體層面的市場、人事、教學主管的中層崗位,統籌負責幾家校區的相應工作,相關人員的互相流通、互相支援,確保了一個相對較低的員工的離職率。以上的零零總總雖然在操作層面,只是單校團隊建設的擴充套件。看起來也並沒有什麼特別,但是融合了幾家校區的資源和校長的智慧,既分攤了運營成本,又達到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世界上沒有兩顆完全相同的沙子,每所學校、每一個學生都不完全一樣,他人成功的經驗只能拿來做參考,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也是智適應教育一直倡導的個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