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味人生
-
2 # 如是史社
事情的前因後果是這樣的:田文鏡用了來歷不明的銀子被革職查辦了,雍正借江蘇知府的頂戴給田文鏡,完成了籌款賑災。之後又將其頂戴收回。後來,雍正派人去找他跟隨年羹堯進京辦事,田文鏡嘲諷的說了一句“這不可能,我是革員,不配”。
單說《雍正王朝》電視劇裡,這時候,田文鏡年輕時,雖有才,但以他在地板上的情商,出仕不順是肯定的。後來雍正來當地賑災的時候發現人才,於是委以重任——也就是上面說的“借江蘇知府的頂戴給田文鏡”,讓他行事有名。但畢竟這時候雍正還只是個阿哥,他沒有任免官員的權力,所以事後又讓田文鏡恢復原職。
田文鏡一臉“難以置信”,我這麼能幹,你讓我給你辦完事,就摘我頂戴花翎了?所以就有後來晃悠在街上,聽百姓叫著他“田大人”,微笑示意,估計心裡也是不老好的。所以會嘲諷的說出:“這不可能,我是革員,不配”,這句話。
這很符合整個《雍正王朝》對田文鏡這個人物的設定。田文鏡生性耿直又狡黠,是個非常能幹的人。在雍正眼裡,是和年羹堯,李衛齊平的這麼一個位置。你給他什麼棘手的事,他都能給你辦了。
但他用康熙的話就是“忘卻聖人的恕道,百般羞辱斯文”。睚眥必報,得理不饒人。所以有田文鏡為一兩銀子,腰桿直直把老狀元罵了個過癮的橋段。鄔思道有說“可疑之利不可收,得之易時失之易”這話給田文鏡。可見田文鏡是個做事無所不用其極,以目的為導向,不在乎使用手段的人。他還逼死魏東亭,活活把自己樹為雍正新政中百官共同的靶子。所以,這個人又是個忠心清廉的酷吏。
-
3 # 背鍋俠331
我覺得是他心裡有氣!本來他不是科舉出身,但有大才,對科舉出身的人很不屑!本以為自己這次賑災立了功!能留任知府!好在當地揚眉吐氣!因為之前自己做知縣,乾的風生水起,卻不得重用!有機會總是被科舉出身的拿去,並時不時被科舉出身排擠!這次如果做了知府,對於他來說,是多麼露臉的事!結果知府的頂戴還得還回去!當他聽說雍正提攜,氣往上湧,來了一句“我是革元,不配”這本來就是年輕氣盛,人之常情!
-
4 # 炒米視角
”我是革員,我不配!”不單單體現了田文鏡的直來直去,剛直不阿的性格;同時也反映了田文鏡對康熙晚年的官場不滿。
炒米先花部分篇幅來重點講一個知識點。清朝對在職官員的行政處罰,通常是三種,即“罰俸、降級、革職”。罰俸通常幾乎就等於象徵性處罰,罰俸通常不超過一年。有一個月、三個月、半年、一年等不同標準。清朝官員的俸祿很低的,一品大員,一年不過180兩俸祿,罰就罰唄,九牛一毛;
降級就有點嚴重了,降級分兩種,一種叫降級留任,一種叫降級調任。其實降級只要不調任,無非就是福利待遇上有所損失,因為級別低了,有些其他收入勢必減少了,但調任離職,那自己得根基就沒了,還得從新一步一步從苦日子裡熬過;
最嚴重的便是革職,但革職其實也是分的,有一種叫“革職留任”其實就是一種“救贖”制度,那就是官員趁自己還留任,趕緊運作,撤銷處分。”革職不留任”,那就是由官變民,回家種紅薯。其實這裡仍然有“救贖”機會,把自己在任上賺來的所有家底全部掏出來,去活動,還是有機會換職起復的;但“革職永不敘用”就基本上宣佈政治死刑了,《康熙王朝》裡康熙起復老叫花子姚啟聖,就是到燒香禱告,燒掉順治對姚啟聖”永不敘用”的批覆,才重新啟用的。但那畢竟是電視劇裡的橋段,現實中是不可能的。
那麼《雍正王朝》中田文鏡做揚州知縣的時候,因為秉公執法,得罪了權貴。被知府大人車銘勒令停職待參(就是相當於被革職了,等公文下來,就可以滾蛋了。應該屬於“革職”)。而車銘和任伯安之流,已經形成了一個密切的貪腐利益鏈條,只管利益輸送,不管民間水深火熱。當四貝勒胤禛把車銘的頂帶”借”給田文鏡處理“民情”的時候,田文鏡所作所為都是利用手中代行知府的權力,為老百姓辦實事,解決現實問題,深得民心。
可是賑災物資籌措齊備了,四貝勒胤禛的任務完成了,他卻要求田文鏡把官服頂帶還給車銘。一切又回到了原先的狀態。車銘還是知府大人,田文鏡還是那個被革職的生員。
田文鏡本來以為可以繼續大展拳腳,繼續為人民服務了。結果自己又變成老百姓(還是個得罪了權貴的老百姓)了。人生失意的不只是自己的“官途”。而是他本來在一片昏暗中看到了一線光明,結果卻是一場夢。作為平民的自己走在路上,老百姓們都投來尊敬、感恩的目光。可是他知道,用不了多久,老百姓會再次生活到以前的水深火熱中。
所以當胤禛派人來讓田文鏡和年羹堯一起去辦差。田文鏡回道:“這不可能,我是革員我不配!”其中”不可能”表現了田文鏡非常意外;”我是革員,我不配。”表示已經上過你胤禛一次當了,我就是個革員,我只配當個老百姓。你別再來耍我玩了。我也沒這個心思,車銘以及整個揚州的官場,我田文鏡都得罪光了,接下來可能面臨的還有可能是來自車銘等人的報復。
可是當田文鏡看到四爺胤禛真的來了之後,被徹底感動了,立馬跪地“革員田文鏡,謝四爺不棄之恩。”
田文鏡是一個可以為老百姓,得罪整個官場,也在所不惜的“孤臣”。他並不知道自己和胤禛的處境是一樣一樣的,這也是他最終在《雍正王朝》裡能夠成為“凌煙閣名臣”,深得雍正信任的主要原因。
-
5 # 閃客46
《雍正王朝》電視劇中田文鏡的頂戴是雍正從別人頭上借來給他用的,任務完成後理所應當送還他人。他的人品能力雍正心裡已然清楚,雍正登基後才會將“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等重大改革任務交付於他去做。
-
6 # 雪穎溯史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第二集就有過介紹。田文鏡因為得罪上司而被參,導致田文鏡被革職。
胤禛和胤祥奉旨到江南籌糧籌款救災,為了工作,臨時恢復了甚至可以說是給田文鏡升了官。但是在清朝,官員的任命歸朝廷,胤禛和胤祥雖說是皇子加欽差大臣的身份,也沒有權利隨便撤換或任命地方官員。所以在救災結束後,年羹堯對田文鏡講,讓田跟他一起進京時,田文鏡說的話是:“我是革員,不配”。
回覆列表
這段體現了《雍正王朝》想塑造的田文鏡的形象:恩怨分明有仇必報,但卻一心為民,但求無愧於心。
完成賑災後,頂戴自然是要還的,胤禛的行為也確讓田文鏡有些傷心,有種“鳥盡弓藏”的感覺,滿是不信的表情。
隨後田文鏡走在大街上,手上拿著一包“蠶豆”(或許是爆米花、瓜子之類),邊走邊吃,此時街上的百姓,紛紛向“平民田文鏡”作揖行李,尊敬的喊著“田大人”,田文鏡頻頻點頭示意。
按照現在大多數的劇情來演,此刻田文鏡的鏡頭應該是這樣的:一個人拿著一個酒壺走在深夜無人的街頭,背影落魄,漸行漸遠。
用以強烈展示田文鏡心中的“悲鳴”。
劇中塑造的田文鏡是一個“恩怨分明有仇必報但一心為百姓”的清官,對於田文鏡來說賑災一事是頭等大事,既已完成,便不應貪名逐利,自己問心無愧即可。
周圍百姓的問候這位“曾經的田大人”也說明了當官若為民做主,何理烏沙空在身的百姓心理。這段看的真心感慨,一心為民,自然會“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