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易齋主
-
2 # 有話少說
伏羲易,連山易,歸藏易,周易,都是易。
《史記.周本紀》,西伯(即周文王),“其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即,伏羲作八卦,周文王在八卦基礎上作六十四卦。八卦,六十四卦,都是易。為區分,周文王易才有《周易》之名,奉為儒家四書五經之一,又稱《易經》。
伏羲易為八卦,八個卦符,不是文字。連山易,歸藏易,八卦還是六十四卦、是否有文字即卦辭爻辭?不見留傳,不得而知。
周文王易即《周易》為六十四卦。既有卦符,又有文字、即卦辭爻辭。據《史記》,六十四卦為周文王所作,但沒說卦辭爻辭的作者是誰。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周文王易作《易傳》傳授周文王易。《史記》說周文王作六十四卦,但通行本《易傳》卻否定了周文王作六十四卦。《易傳.繫辭下》,有先於周文王的伏羲、神農、黃帝、堯、舜,五位聖人已經使用了六十四卦的文字描述。如,聖人根據六十四卦之“夬”卦發明書契。(另一本不同的馬王堆帛書《易傳》,說法不同,根據“大有”卦發明書契)。
《周易》的文字即卦辭爻辭,是誰寫的呢?《史記》沒說,《易傳》也沒肯定是周文王,只是說,“《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王之事邪?是故其辭危也。”
《周易》卦辭爻辭多有文王身後之事,所以,《周易》的文字,不可能是周文王所寫。
考古發現多個不同版本的《周易》。上博館楚簡,阜陽漢簡,雖然殘缺不全,但從殘存下來的文字看,二者不同,也不同於通行本。馬王堆西漢帛書,儲存較完整,《周易》與《易傳》都與通行本不同。同一個周文王,不可能作這麼多不同的《周易》。同一個孔子,不可能作兩套不同的《易傳》。
西漢之後,《周易》與《易傳》合為一體。現通行本《周易》包括周文王《周易》和孔子《易傳》。
《周易》是誰寫?不能確定是某個人,但可確定不是周文王。成書年代?西漢之後。
-
3 # 劉助進
我們從科學的觀點來剖析《易經》。
《易經》最早是伏羲氏發明,他們把整個天地(宇宙)看成一個整體(所謂的太極),在這個整體中,處處都是對立的東西同時存在。如:上下、左右、正反、日夜……整個天地(宇宙)就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沒有生,就不會有死;沒有對,就不會有錯。伏羲氏把這種對立的東西用“一”和“一一”表示,並把自己喜歡或吉利的東西定為“一”,把不喜歡的,不吉利的東西定為“一一”。後來人們把它叫做“兩儀”,又叫“陰陽”。通過幾百上千年的發展,伏羲氏對陰陽進行兩次排列組合,發現無論怎樣組合排列,都有且只有四種排法(由於我手機操作水平有限,這四種符號寫不出來,見諒),人們把它叫做“四相”。“四相”再透過演變,無論怎樣排列組合,都只能組成八種圖案,即“八卦”。“八卦”再透過重疊組合,又只能組成六十四種圖案,即“六十四卦”。中國古代由於沒有今天的科學知識,只能透過這無數次的排列方法來進行實踐操作,才終於創造出了六十四卦。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整個演變的過程,其實就是今天數學中的排列組合。
而八卦的數字來源,源於河圖和洛書,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這是伏羲氏發現河圖洛書中的圖案與天空星座的數量正好吻合,於是對照圖案反覆研究,為了研究的方便,就把八個卦給這些數字方點陣圖安上了八卦名稱。只有一個星座的方位定為乾,兩個星座的方位定為兌,三個星座的方位定為離……
後來,人們又發現了星座和六十四卦與日月執行、四季交替、四時方位的變化規律有著密切的聯絡,並且用六十四卦進行一些簡單的推理活動。從此,六十四卦就帶有占卜的性質了。
人們經過很多的年代,透過無數次的推理判斷,發現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個卦都代表著一個完整的意思。並且每次預測得到的這個卦的結果都相同,於是,人們就把這個經驗總結出來,記下這種現象,卦辭就這樣產生了。所以卦辭不是唯心的,是唯物的,是人們長期預測過程中的經驗總結。
中國古代預測事情都是採用蓍草來預測的,所以,每次預測都有且只有一個動爻出現,這樣,六十四卦就只有64ⅹ6二384(個)動爻,每個動爻都有一個預測吉凶的完整的意思。這就是爻辭。爻辭不是胡亂編造的,它有著嚴密的邏輯推理。學過《易經》的人就知道,《乾》變《天風姤》,只要《乾》卦的初九發動就能變到《天風姤》卦,《乾》卦卦辭:“元,亨,利,貞。”《天風姤》卦卦辭:“女壯,勿用取女。”這種變化很明顯,這個女人生理功能太強,你滿足不了她,所以這個女人你不能娶,你如果硬要娶此女,以後後果不堪設想。而《乾》卦的初九爻辭:“潛龍,勿用。”意思就是說:“你現在還沒有成長成熟,滿足不了她,所以不能夠做這件事情。”你看,主卦到變卦的變化過程與動爻爻辭何其吻合。正因如此,爻辭不是胡亂編造的,而是根據主卦變到變卦的過程推匯出來的,有著嚴密的邏輯性。
《周易》本來是由卦辭和爻辭兩部分組成,後來經過孔子及其弟子補編了十翼,對這兩部分內容進行了解釋說明,使它更趨完善。到了宋代,隨看玄學的興起,儒家學派在《周易》中進行了唯心滲透,使它帶有了少部分迷信色彩,因而有的地方出現了鬼神之說。如“求神收拾氾濫之水一帆風順”等等。
根據科學發現,《周易》並不完善。因為根據六十四卦迴圈變化的規律,應當每一個卦都可以變到六十四卦中的任意一個卦。而《周易》中的卦只能在本宮變化,一個卦只有從下至上的第一爻動,第二爻動,第三爻動,第四爻動,第五爻動,第六爻動,這6種變法,整個六十四卦就只有64ⅹ6=384(種)變法。事實上,根據六十四卦的迴圈變法,應該有64x63=4032(種)變法,那麼,還有3648種變法哪裡去了呢?原來,《周易》中只記載了一個動爻發動的情況,還有兩個動爻、三個動爻、四個動爻、五個動爻、六個動爻同時發動的情況沒有記載。怪不得孔子斷卦準確率不高。他在解釋爻辭時,根本沒有發現爻辭的秘密——所有爻辭,都是主卦到變卦推匯出來的。例如:從《乾》卦變到《天地否》卦,他就根本找不到相應的爻辭來解釋這種變化的結果。而根據科學的方法,我們一下子就找到了預測的結果——主卦《乾》卦卦意:“掌握了規律就會勝利,阻礙了規律就會失敗。”變卦《天地否》卦卦意:“小人相害。”連起來解釋:本來《乾》卦就很艱難,要掌握規律才能勝利,現在又加之有小人從中作梗,要想勝利就難上加難了。所以,馬上就斷“一定會失敗”。這種斷法,並且準確率非常高。
《周易》不是真正的《易經》,真正的《易經》是由《周易》、《連山》和《歸藏》三本組成的一個全套。可是《連山》與《歸藏》早在周朝之前就已經失傳。我想另外3648條爻辭的詳細內容應該在《連山》與《歸藏》中能夠找到答案。據我個人分析,《連山》與《歸藏》的內容散落在民間和各門各派中。因為“六爻預測法”似乎能夠解決其餘3648條爻辭中的每條爻辭的意思。而“六爻預測法”似乎是道家學派傳出來的,可能道家學派隱藏有《連山》與《歸藏》的真本!
-
4 # 攝影師驚鴻Captain
《史記》記載,文王拘而演《周易》。這句話現在來看真假難辨。
現在主要問題在於後人越來越看不懂這些書籍了。看不懂就沒法下定論,是好是壞說不清楚。
司馬遷曾經評價《易經》:“易本隱以之顯”,意思就是用《易經》算命算卦的同時,這其中還隱藏著歷史規律和規則,不僅可以算命,還可以推算古今。按照這個說法,如果將來有誰破譯了《周易》內的秘密,往前推算,就能知道是誰寫的,也能知道成書年代了。
後世的馮友蘭也說《易經》“神無方而易無體”,在他們看來,《易經》沒有講什麼實質性的東西,但卻是萬事萬物衍生的根本,任何事物和規律都可以回溯到《易經》本身。
不僅是中國古代的先賢發現,就連西方人發現的二進位制等規律,都被認為源自《易經》,《易經》是這一切的源頭,從而有了《易經》內涵廣且深的認知。
腦子裡突然冒出一個想法:用電腦二進位制演算法來嘗試破譯《周易》密碼,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新發現呢?因為周易的陽爻和陰爻的表示方法爻,很像二進位制0和1的計數方法。
回覆列表
周易的意思是周代的易經。易經最早的形成年代極其久遠,傳說中是伏羲氏時就存在了。周易之前還有連山易和歸藏易,基本原理和周易基本相同,所不同者就是64卦的卦序不同,所以現在只流傳下來周易一種。顧名思義,周易肯定是周代開國之初創作的,但肯定不是周文王所做。因為周易明夷卦所採用的是武王伐紂的典故,這個是在周文王死後才有的。只是因為周文王是周代的開創者,所以就安在他的名頭下面了。以上所說的是周易的經文部分。包括64卦每卦下的卦辭和彖辭、爻辭。而被稱為十翼的對周易的解釋部分,應該是戰國晚期的儒家作品。以前有說法是孔子所做,我認為是不對的。孔子曾說過,自己述而不作。且繫辭中多處子曰,孔子自己肯定不會這樣寫的,應該是孔門弟子記錄的孔子言論。所以周易一書從最開始創作,但最終形成完整的體系,前後有差不多近千年的歷史。前國學大師熊十力稱其為人天大典,鎮國之寶實不為過。但十分可惜的是,由於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導致周易傳授中斷,現在能真正理解周易精髓的人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