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學習的黑魚
-
2 # 五嶽掩赤城
毛子的技術上差遠了,毛子的A-135是前蘇聯時代的留下的A-35反導系統的縫縫補補。屬於早期的反導技術,跟美國現役反導系統的陸基中段精確點殺方式差遠了。
A-135是末端攔截,而且是用核彈頭面殺傷來攔截來襲核彈頭A-135反導導彈是沿用冷戰時期的反導理念,部署在重要城市和工業區周圍,對來襲的核彈頭進行末端高速攔截。特別注意的是,這種攔截方式,是採用以核彈頭高空引爆,來摧毀來襲的核彈頭,以核彈摧毀核彈。A-135反導系統的攔截彈,53T6攔截彈。因為是以核彈摧毀核彈,所以該攔截彈必須要在短時間內飛出大氣層,進行大氣層外攔截。如果在大氣層內攔截,核爆炸造成的汙染等於自己傷害自己。所以53T6攔截彈外形非常“尖銳”,其飛行速度達到14倍音速以上。
53T6攔截彈發射時,可以用爆炸來形容,快速的飆出高速,短時間內飛出大氣層,進行反導攔截,53T6攔截彈最大攔截距離為800公里。而這種攔截方式是冷戰時期,經典的攔截思路,不僅是毛子的A-35反導攔截系統,美國和我們以前也都有進行類似的研究。
美國的斯普林特
我們也有反擊一號
美國國家反導系統的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是毛子難以實現的。美國的反導系統,是一個全系列多型別的反導攔截系統,其包括對上升段和外大氣層進行攔截的標準-3、對中程彈道導彈進行攔截的薩德、以及最後大氣層內攔截的愛國者。而其中技術水平最高,對洲際導彈進行攔截的則是GMD陸基中段反導攔截系統,直接在導彈飛行中段,距離目標還有數千公里外的太空之中就進行摧毀。
陸基中段反導攔截系統示意圖
作為GMD反導的核心,GBI攔截彈實際上是一枚中型的Taurus固體燃料運載火箭改進而成,其最大攔截高度達到2000公里,最遠攔截距離達到5000公里。而其使用的摧毀方式是使用攔截器,張開一個網,直接對核彈頭進行精確的點對點硬碰撞,從而摧毀核彈頭(雙方都是十幾倍音速的高速硬碰撞)。這種精確的攔截方式所需要的技術含量,不是毛子A-135簡單粗暴的直接引爆核彈頭就可以比擬的。
所以說,毛子的A-135反導體系,從技術角度來講,已經落後整整一代,從技術角度上沒有炫耀的價值,目前能夠進行陸基中段反導的就中美兩家。
-
3 # 軍武資料庫
美國的技術水準更高,俄羅斯的更符合戰鬥民族風格而且攔截效率更高。
只不過A-135反導彈系統有點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感覺。
我們經常在某些軍事媒體上看到一直大型的陣列雷達天線。
這些 矗立於荒原上的巨大建築物就是A-135反導彈系統的巨型警戒雷達。
當初設立這套反導彈系統的目的是為了防禦莫斯科及其周圍地區不受到來自於美國的洲際導彈攻擊。於1989年就宣佈成軍,在1995年開始執行正式的戰鬥執勤。
由於系統設計不是保護整個蘇聯的廣大領土只保護莫斯科周邊,因此在系統完工後只有圍繞著莫斯科的七個地點進行部署
A-135系統由早期反導預警雷達和攔截導彈系統組成
具體的技術細節不多說。美觀國家的反導彈系統基本上的思路都是差不多的。
而A-135和美國的反導彈系統的主要區別是美國主要的反導系統大部分是使用動能攔截,例如薩德:
透過攔截彈碰撞來襲導彈彈頭進行摧毀。
而A-135是利用裝有1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進行攔截,通常發現對方來襲導彈後發射51T6或者53T6攔截彈進行攔截,在800公里高度的高空引爆攔截彈上面的核彈頭使來襲彈道導彈失效。
從攔截的技術手段來說,美國的攔截系統更具備技術性——動能碰撞要求的精準度很高,但好處就是成本低、攔截彈尺寸小,反應速度快。
而A-135系統從技術手段上來說相對比較簡單,對精準度的要求較低,但由於使用核彈頭在一個範圍內進行無差別的攔截,實際上攔截效率更高一些。但同動能攔截彈相比,攔截彈成本更高、尺寸更大、反應速度更慢、維護更加複雜。
不過能想出用核彈攔截洲際導彈的方式也的確是戰鬥民族特有的風格。當年美國導彈精度50米殺傷範圍100米的時候,蘇聯做不到這麼好的精度不就是將導彈的當量提高了嗎——精度100米,殺傷範圍300米!其實比美國的精確的導彈效果更好吧。
回覆列表
這款導彈跟以前的S400、S500這些防空反導武器相比,是專門用於反導作戰的武器。從進攻能力來看,雙方都有毀滅對手多少遍的能力。美國有民兵3加上三叉戟2D5,空中B1、B2、B52和B61系列的核炸彈。俄羅斯有亞爾斯、薩爾瑪特、白楊,海基布拉瓦、空基各型核巡航導彈,美國目前彈道導彈的防禦能力相對領先,俄羅斯之所以研發專門用於反導作戰的武器裝備,來提高戰略導彈防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