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冬子情感客棧

    如果沒有社會和父母的壓力,你到底想不想結婚?其實被催婚和相親還是挺多的,我很憂心忡忡,我跟她簽訂了一個協定,每半年催一次婚……"

    最近31歲的蔣方舟在《時間的密碼2》接受採訪時候,說出了這樣一段話。

    答:蔣方舟與媽媽催婚協議,我認為一方面是安慰媽媽,另外蔣方舟眼看自己已年過三十,若相親過程中遇到合適的,那也是個機會。

    站在父母的角度來說,他們是擔心未來的養老和無人陪伴的寂寞。畢竟這樣一直獨行下去不是老人所希望的。父母所有的幸福就是他們賺得錢有人花,他們做得美食能有人來分享,看到子女兒孫滿堂他們滿滿的幸福。若有一天你與一位心儀的男士結了婚,有了一個可愛的寶寶,到那個時候你應該感謝父母,因為他們真心在為子女考慮。

    對於現代未婚男女來說,很多人一直在等待,等待那個最好的。

    催婚、相親似乎能逃避就逃避。蔣方舟倒不那麼排斥,而且跟媽媽有了一個催婚協議。允許媽媽每半年催一次婚。

    蔣方舟之所以一直在等待,她有一套自己的愛情觀點。這些年她上過很多節目,主動或被動地談過很多愛情觀點。

    蔣方舟說,十八歲的時候,她覺得年輕人配不上她,中年人配不上她,只有70歲的老頭才配得上她。

    這裡所說的配得上,不是物質,純粹是精神世界。她看過太多書,有太多自己的想法,覺得同齡人很幼稚,跟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才更匹配。

    以前,她希望自己的愛的人,是不建立在任何基礎上,就是純粹地愛。隨著年齡長大,31歲的蔣方舟,今年不再說純粹的愛情,而是說,想要充滿煙火氣的,世俗的,庸俗的愛情。

    並且說:成長其實就是,你以為自己做的事情特立獨行,發現別人都這麼做的,你以為自己的想法獨一無二,發現並沒有什麼了不起。

    於是,越來越務實了。生活就是這麼充滿煙火氣,就是這麼庸俗,只是年輕的我們,自以為獨一無二,年齡大了才慢慢發現,曾經我們鄙視的,可能才是真正需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未來的我們會不會都去養老院生活?養兒養女,真的能防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