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你理解錯誤了,有點類似於我們在看書時對那些不太懂的詞「望文生義」。
的確,在「物件選擇窗格」中,組合後的物件,會以類似圖中的形式呈現出「分組」的效果:
但在「動畫窗格」中,這樣的層級結構卻並不是由「組合」形成的,你並不能把橢圓的動畫和矩形的動畫「組合」到一起。不但如此,就連設定好動畫的兩個物件,一被組合,它們各自的動畫都會消失掉。
那麼你看到的這個類似組合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呢?它其實是在為一段文字設定動畫時的一個動畫選項。
下面我們試著為一段文字設定動畫,看看它是怎麼形成的:
1、鍵入一段文字:
這段文字有三段話,但隸屬於同一個文字框,在PPT裡被預設看做是一個物件。如果你給這段文字新增動畫的話,只會形成一個動畫:
2、我們換一個方式,不用自己新建的文字框,而是用PPT自帶的佔位符看看會是什麼樣子。同樣鍵入三段話:
同樣為這個佔位符大框設定一個動畫——你會發現這次動畫窗格里出現的卻是你提問是看到的那種情況:
為什麼兩次都是選中、新增動畫,卻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情況呢?這就是因為我們使用預設的佔位符輸入文欄位落時,每次回車都會自動生成一個專案符號。
在PPT裡,一個佔位符下的多個專案符號被認為是有多個要點。按照常理,多個要點是需要分批次展示的,所以軟體就自動把一個動畫「分配」給了多個要點,讓每個要點都被單獨賦予這個動畫,於是就有了你所看到的「分組」。
事實上這並不是組合,而是介乎於「一個整體動畫」與「多個單一動畫」之間的一種形式,既有整體性,又有獨立性——我們可以把它認為是「一套動畫」。
那麼,對於前面的那種使用文字框鍵入的段落,能不能使用這種「一套動畫」的設定呢?難不成非得用PPT自帶的佔位符才行?
也不是,你只需要在設定好整體動畫之後,在「效果選項」裡把「作為一個物件」更改為「按段落」,也同樣可以變成這樣「一套動畫」的形式:
就是這樣子了~
這個是你理解錯誤了,有點類似於我們在看書時對那些不太懂的詞「望文生義」。
的確,在「物件選擇窗格」中,組合後的物件,會以類似圖中的形式呈現出「分組」的效果:
但在「動畫窗格」中,這樣的層級結構卻並不是由「組合」形成的,你並不能把橢圓的動畫和矩形的動畫「組合」到一起。不但如此,就連設定好動畫的兩個物件,一被組合,它們各自的動畫都會消失掉。
那麼你看到的這個類似組合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呢?它其實是在為一段文字設定動畫時的一個動畫選項。
下面我們試著為一段文字設定動畫,看看它是怎麼形成的:
段落動畫示例1、鍵入一段文字:
這段文字有三段話,但隸屬於同一個文字框,在PPT裡被預設看做是一個物件。如果你給這段文字新增動畫的話,只會形成一個動畫:
2、我們換一個方式,不用自己新建的文字框,而是用PPT自帶的佔位符看看會是什麼樣子。同樣鍵入三段話:
同樣為這個佔位符大框設定一個動畫——你會發現這次動畫窗格里出現的卻是你提問是看到的那種情況:
為什麼兩次都是選中、新增動畫,卻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情況呢?這就是因為我們使用預設的佔位符輸入文欄位落時,每次回車都會自動生成一個專案符號。
在PPT裡,一個佔位符下的多個專案符號被認為是有多個要點。按照常理,多個要點是需要分批次展示的,所以軟體就自動把一個動畫「分配」給了多個要點,讓每個要點都被單獨賦予這個動畫,於是就有了你所看到的「分組」。
事實上這並不是組合,而是介乎於「一個整體動畫」與「多個單一動畫」之間的一種形式,既有整體性,又有獨立性——我們可以把它認為是「一套動畫」。
那麼,對於前面的那種使用文字框鍵入的段落,能不能使用這種「一套動畫」的設定呢?難不成非得用PPT自帶的佔位符才行?
也不是,你只需要在設定好整體動畫之後,在「效果選項」裡把「作為一個物件」更改為「按段落」,也同樣可以變成這樣「一套動畫」的形式:
就是這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