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律文家人
-
2 # 好奇大神
經過計算30公斤木材可以得到一公斤青銅,下面有具體的計算過程。
冶金考古如果想得到這個結果就要提一下冶金考古,這東西看名字就明白什麼意思了我就不解釋了。這裡我要說的是在1980年進行了一次冶金考古,1300kg原料以及600公斤木炭,得到100kg銅。經過這個實驗我們可知道得到1公斤銅需要6公斤木炭。
木材到木炭的轉化率因為不同木材的轉化率是不一樣的,我們取平均值,是五公斤木材出一公斤木炭。
最終計算透過上面兩個轉換的取值,我們可以輕易的計算出30公斤木材可以得到一公斤青銅的結論。
題主所問是指哪個過程的木料。
被認為是中國古文明象徵的商周到戰國的青銅器,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鑄造技術所造就的。中國開始冶煉青銅的時期雖然晚於西方約千餘年,然而後來居上,冶煉水平很快超過了西方。
司母戊大方鼎從重875公斤的司母戊方鼎、精美的曾侯乙尊盤和大型的隨縣編鐘群,以至大量的禮器、日用器、車馬器、兵器、生產工具等,可以看到當時中國已經非常熟練地掌握了綜合利用渾鑄、分鑄、失蠟法、錫焊、銅焊的鑄造技術,在冶鑄工藝技術上已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而《考工記》中所記載的:“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之齊。四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戟之齊。三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五分其金而錫居二,謂之削殺矢之齊。金、錫半,謂之鑑燧之齊”,是世界上最早的合金配比的經驗性科學總結,表明當時中國已認識到合金成分與青銅的效能和用途之間的關係,並已定量地控制銅錫的配比,以得到效能各異,適於不同用途的青銅合金。
《考工記》中還記載有:“凡鑄金之狀,金與錫,黑濁之氣竭,黃白次之;黃白之氣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氣竭,青氣次之,然後可鑄也”,說明當時已掌握了根據火焰的顏色,來判定青銅是否冶煉至精純程度的知識,這是後世化學中火焰鑑別法的濫觴。用以比喻工夫達到純熟完美境界的成語“爐火純青”,就是由此引伸出來的。
鍊銅中的另一項重要成就是溼法鍊銅,也叫膽銅法。這是利用煉丹家所發現的鐵對銅離子的置換反應,進行冶銅的方法。其工藝過程是把硫酸銅或碳酸銅(古稱曾青、膽礬、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1333332636437石膽等)溶於水,使成膽水,然後投鐵塊於溶液中,因鐵的化學效能比銅活潑,鐵離子會置換出銅來。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溼法冶金,宋代已用此法進行大規模的鍊銅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