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老師考古故事

    過年祭祖的方式各地有異,有的地方上墳燒紙獻祭,有的地方請祖宗神位在家供奉,無論哪種方式,都是對老祖的一種感恩和追念!

    但是,這僅僅是形式!

    我認為,最實際的方式,是老人活著的時候要盡孝,他們生養了自己,他們老了,病了,自己就該盡心盡力去做自己該做的事!

    我不敢說自己有多麼孝順。

    但是,我弟兄三個,我在對待老人方面,總是把自己當成一個來看。

    從十五六歲就開始照顧老姥爺;二十五六歲奶奶做手術住院,四十五六歲母親做手術,五十二三老父親做手術住院,五十五六歲老岳父住院,以及他們在家療養伺候,總是不離左右。

    也奇怪,無論何時何地,他們總是首先把我叫到身邊。

    我常說,我生來就是伺候老人報恩來的。

    現在,除了老岳父83歲還健在,其他老人都是88歲去世。

    當然,以上的盡孝,也有我妻子的賢惠和功勞,在外是我,在家是她,以致老奶奶和老父親臨死還唸叨妻子的好!

    我父親在時說過,老人死了守靈看香,那不是讓你徐香,那是讓你看著老人的遺骨不被老鼠咬壞!

    清明寒食上墳,那不是讓你燒紙獻祭,那是讓你修理一年來被雨水淋泡的墳丘,讓人家知道這個人家有後!

    所以我說,現在好多年輕人忘了祭祖的本意,僅僅成了讓人家看的形式!

    那麼,這樣的祭祖又有什麼意義呢?

  • 2 # 行動筆記

    上墳的表象是燒紙錢,本質是對已去的所關心的人的紀念的表達方式,就像送花是一樣的意義,但燒紙錢表達的更深刻,燒紙錢有一套完整的經濟邏輯表達體系,比送花所表達的更多的資訊和內容,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另一個世界。

    祭拜祖先更要傳承,祭拜祖先應該是儒家文化的很重要的儀式,很多人看不上儒家,說儒家對科學沒有貢獻,科學很重要,但不是唯一重要的,儒家最大的貢獻就是建立了一套社會人際關係系統,而且是最穩定的系統,儒家是積極的,喚醒了一個又一個志士仁人,儒家是有凝聚力的,有了儒家的家國天下,才有中華大地的一又一次的分裂後又凝聚到一起,好多信念習慣都寫進中華兒女的血液中了,對先人的敬拜也是,雖然是和儀式,但儀式感很重要!

    如果連對先人的敬拜都禁止了,這是對中華文化的毒害,

  • 3 # 冬雪飄飛

    每年的清明(寒食)、7月15日(農曆)、10月1日(農曆)、大年三十等這幾個時間點都是人們去祭祖日子,有些地方還特別的隆重,一般的家裡兄弟姐妹都會一起去祭奠自己的先人。拜祭與迷信沒有關係,應該說也是一種傳承,人總會要死的,當我們離開了這世界,後代就會用上墳、祭祀這種方式去寄託對家人的哀思。還有一層意思,就是去拜祭祖先,說明後繼有人,世代相傳,傳煙火應該就是這個意思,比如生兒育女可以說是傳香火,意思就是一代一代去祭奠前人,燒香燒紙傳承香火。上墳祭祀燒紙習俗可以追溯到漢代,當然過去可能迷信的因素比較多,人死後可以成為鬼,相傳鬼的世界和人間差不多,也需要錢,因此,就有了冥幣,一直傳到今天,人們上墳還會要燒香燒紙(相當於冥幣)。

  • 4 # 匯侃

    過年上祖墳祭拜祖先,絕對不是封建迷信,而是表達了子孫後代對逝去的先輩的深深懷念。她傳承的是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對先輩的感恩,以及對祖先的追思。上墳祭拜祖先,以一種樸素的形式,表達承前啟後不忘根本的情懷。中華民族源遠流長,中華兒女知恩圖報,不忘祖訓,誓將祖宗的功德善行永遠傳承的決心都體現在這樸素的祭拜上,所以說祭拜祖先不是迷信,而是一種感恩的形式和方法。

  • 5 # 811811811811

    老人們說這就是個念想,即便是祖墳也是填就近的幾個,再遠處的都是小號的,前幾代人叫什麼後輩都不知道了,所謂的封建迷信別弄大了,自己知道就行了,別影響正常生活

  • 6 # 石匠秦人

    一年分四季,

    立春過春節。

    祭祀為感恩,

    多向前輩學。

    皇家生龍子,

    百姓多耕作。

    車馬各有道,

    歲月成蹉跎。

    祖先已遠去,

    得靠自己活。

    人生多勉力,

    志士莫怨嗟。

    虎在山林嘯,

    草莽英雄多。

  • 7 # 隨遇而安英雄本色

    這是表明懷念祖先,敬重祖先,也就是不忘根。我們要傳承祖先的思想品德,我們要感恩祖先的養育,這是道德高尚的表現,家庭也是做人的起步點。

    在古代人們的家族觀念很重,從小來說是家族觀念,從大了說是民族觀念。古代家族都非常團結,古人認為,因為小家不團結,大家也根本團結不了,確實如此。

    現在的兄弟姐妹都非常獨立,其實也就是冷漠。對方家庭出了事,我們都感覺那是他的事,不是我的事,你們想想人們都有這種思想,家人都不願意幫助。那麼真正到國家發生問題,誰會出來擔當奉獻呢?

  • 8 # 劉助進

    過年上祖墳祭拜祖先,這不是封建迷信!

    我母親四十五歲才生下我,我爸在我六歲時就因病去逝了,我母親是改嫁過來的,跟我爸就只生下了我一人,我父親死後,我母親獨自一人把我撫養大,那個時候集體生產,糧食緊缺,青黃不接,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可我媽媽卻常常煮飯時,薯米和米不攪拌,飯熟了之後,她吃上面的著米,給我裝下面的白米飯。最讓我感恩的是——媽媽經常去六十多里遠的山地給供銷社擔鹽進去,再從山地擔曬簟回來,目的就是給我交學費、買筆墨紙硯。可是,在我進入工作單位時,她卻撒手人寰,與我永別!

    我現在每年正月初一拿一些香和楮去墳地給我母親拜年,清明節去掃墓,中元節祭祀,幾十年來,我從沒間斷過。我雖然知道沒有什麼鬼神,但我多麼希望有鬼神,讓我和我的媽媽團聚,了卻我思念母親的心願!

    請問:我這種思母之情是封建迷信嗎?

  • 9 # 直爽星空QN

    拜祭祀祖先,就是要後輩牢記祖先辛苦創下的家業,把它發楊光大,就象我們現在過上好日子了,不要忘記先烈們為了今天流血犧牲。不要忘本?

  • 10 # 大林W

    近兩天有點忙,所以選擇晚上回答一下。其實呀過年上祖墳祭拜祖先,第一是古往今來的傳統做做法,應該稱作中華文明行動,每逢佳節倍思親其中的一部分。第二這也是對故去祖輩的哀思集中表現,筆者認為應該繼續。

    如果說年節只與活著的親人團聚,把故去的親人一筆勾消忘掉,這從實際中體驗是辦不到的事。比如某某爹媽生前與兒女們感情特深,或者說養育之恩難已忘掉,剛剛去世一年半載,或者幾天幾個月,往遠了說十年八年,甚至二三十年,難到說你就忘了嗎?除非你是木頭。這就是非常客觀的理由,任何人也違背不了這個現實。

    年節上墳拜祖從社會角度來講,是一種文明,從親情來講是一種孝心在現。人類從生到死,一代一代的繁衍,一代一代的傳承,這不是所謂的“迷信"。誰說他是"迷信",他一定是錯誤的,也反人類的代表者。這樣說不算誇大,人人都有生身父母,人人都會做父母,生老病死是一種常態,死後入土,後人年節祭拜哪能算成"迷信"!

    所謂"迷信",先從迷說起,迷應該理解為著迷、入迷、迷惑等;信說的是信任、信服、資訊等。"迷信"組合起來就成了一個代名詞,特別是批判封建迷信時期,這迷信二字真成了反面教科書。在實際應用中也不能完全否認"迷信"二字,應該承認人人都有迷信這種觀念,是捧是駁,各說其詞。年節祭拜祖先說是封建迷信不成立,應該繼承。

    如果象教科書中選擇的"陳勝武廣起義"一課,寫的陳勝武廣為起義成功,把一些宣傳陳勝武的資訊裝在魚肚裡,說明白了這才是一種迷信、迷惑。

    以上回答雖雜亂無序,但足夠說明筆者觀點。年節拜祭祖先是文明之舉、孝道之舉,不是迷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年齡敬仰錢科學家的多?什麼年齡敬仰馬雲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