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品茶等回味

    我準確的說,哪兒有什麼佛,不理解老師管理,莫名找茬,動不動指責老師的家長風氣,別以為帶來的是什麼佛系老師,哪有什麼佛,是冷暴力,我就永遠不搭理你孩子,你能怎麼找我的茬。家長們長點心吧!教會孩子尊重老師,才是你孩子的福!

  • 2 # 徐匯小愛

    佛系教師可以看作是混日子躺倒型,純粹誤人子弟。

    任何人群都是符合二八定律,即推動發展的是20%,還有80%按部就班,因此職稱評定中設定的20%左右高階是合理的,防止部分混日子的老師也成為高階教師。

    上海高階名額比例通常高中在25-35%之間,初中15%-25%左右。

    上海教師職稱評定也是正向激勵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至於所謂後勤都是高階在上海是不會出現的,越是發達地區越是透明合理。於是大量優秀教師紛紛往發達地區流動,剩下的都是佛系教師,死水一潭。當然上海也有佛系教師,但是透過各種獎勵措施,優秀和普通教師之間收入差距拉大,促使佛系教師不佛。

  • 3 # 輕聊漫語

    保教育關係,是教育法的核心。

    所謂教育關係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產生的,以教育者主動制止、訓戒、管理、疏導受教育者等諸多方面為具體內容的社會關係。這種社會關係的建立,在社會上是以長幼、父母、社會管理者主動投入到對未成年人的管教中而建立的。這種社會關係早年在農村是受民風保護的。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小孩子在地裡、家裡“發廢”,旁邊的長者不予制止,會被鄰里恥笑;重者會被家族的長輩訓斥。目的是要求長者主動參與到教育關係中去。

    在學校教育上,這種教育關係更是被社會認可。不管是私塾中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直接教育關係,還是由學校和學生直接建立、老師具體參與的教育關係,90年代前均被認可。

    後來普法了,作為教育法核心的教師法缺乏對“教育關係保護”的表述。加之有的學校既批評老師不敢大膽管理,出現矛盾後又推卸責任。現實把老師逼到了佛系…

  • 4 # 平凡的小強

    如今是有“佛系老師出現,但是大量出現我還是懷疑的甚至不相信。請相信我們老師整體隊伍還是好的。再說了以前就沒有不負責的老師嗎?肯定有,只是以前資訊科技不發達沒有報道出來而已。我們需要關注的是一個老師是怎麼樣變成“佛系老師”的,我分析原因如下。

    第一對職稱晉升難度大。論資排輩、暗箱操作造成老師對領導不滿。卻又很少能有像有河南焦作第十七中學的姚豔豔老師那樣,能公開表達對領導的不滿意。大部分老師還是把這種不滿轉嫁到學生頭上了。

    第二就是老師缺乏對學生的懲戒權。學生在學校時難免有害群之馬,對於這些學生的背後都有與之對應的父母。如果老師懲罰犯嚴重錯誤的學生,這些家長肯定會找老師麻煩,而學校往往為了息事寧人讓老師低頭認錯,甚至處罰老師。這樣做造成的後果就是老師只負責課堂上教學就算完成任務了,其它一概不管。

    第三就是老師的責任了。有些老師認為自己的能力和收入不相匹配,可是又捨不得這個飯碗。於是就有了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工作態度,至於說那個鍾撞響了沒有不管了。然後下課後立馬精神,憑藉自己老師的身份掙外快去了。

    佛系老師的產生,既有制度的問題,又有學校、家長和老師自己的責任。需要多管齊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5 # 悅來閱喜歡

    首先,這是整個社會思潮的反映,佛系的不僅僅是教師;其次,這是一個職業特點的體現,不佛系又能怎樣?最後,是具體一個單位的小氣候所致,有時候不能不佛系。從另一個角度,對老師來說佛系不是壞事,過於功利反而真的是教育的大敵,佛系的老師對學生來說有時候是好事。

  • 6 # 涼年糕

    現在社會環境確實造就了“佛系老師”的出現。但不會是主流。

    人都有責任感和自尊心。絕大多數老師都跟家長一樣,希望自家孩子更優秀,希望自己孩子能成才。。。。

  • 7 # 亦茶笛安

    修佛的人還講求六度: 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如果衡量一個老師是不是佛系,可以依照六度的標準來。這其中每一項都需要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積極一些,努力一些,更積極一些,更努力一些。所以說,真正佛系的老師也是不錯的,即使他只做到了六度中的一項兩項的,已然很好了。

    我們不能把怯懦、消沉、懶惰的人美化成佛系的人。因為那只是: 假佛系,真懶惰;不精進,真怯懦;敗進取,真消沉。他們放棄了對美好健康生活的不懈追求,放棄了對高層次自我實現的努力。哪裡稱得上佛系?佛——“覺悟者"。只有擁有大智慧、大毅力、大勇氣,把握住大機緣的人才有可能成為覺悟者,這也僅僅是可能,非經過不懈地追求與持之以恆的修行不可。就像唐僧那樣心念純一,不畏艱阻,愈挫愈勇者才會成為覺悟者。這麼著才是佛系。那些墮落的消沉的逃避的怯懦者無論如何與佛系沾不上邊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焦慮症是精神障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