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魯N達

    下午兩點在汽車廣播聽到袁老逝世的訊息時正在開車,當時內心很沉重,不知不覺的把車開到路邊後汽車鳴笛一分鐘,表達可作為一名普通農民對袁老的悼念。

    說起來,袁老也算是高壽,享年91歲,1930年出生,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北韓戰爭、大躍進、文革、改革開放,正是在這些艱苦歲月裡的切身經歷,讓袁老把畢生心血放在培育水稻上,為的就是能讓華人不再捱餓,一生成就無數,獲得的國內榮譽和世界榮譽更是無數。

    從第一代雜交水稻到第三代雜交水稻,累計增收5000億斤,我們吃的10個米粒裡就有三粒是雜交水稻,所以袁老是我們的衣食父母,也被尊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希望我們以後每個人都能做到愛惜糧食,一些農科院科學院士為了提升糧食產量,讓每個人都有飯吃,付出了畢生心血,我們應該尊重那些默默無聞的背後英雄,他們才是我們的偶像,才是最了不起的明星,不要只迷戀那些代言翻車的明星和一些沒有演技的明星。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是強國的根本,再次緬懷袁老先生。

  • 2 # 廈門所見所聞

    說實話,當我刷到新華社釋出的這條資訊的時候,內心真的非常悲痛,雖然不是自己的親爺爺,但聽到這個訊息,真的就像自己的親爺爺去世一般難受。

    當大家以為袁隆平爺爺只是因身體不適,住院休養時,沒想到噩耗真的來了,當看到午休後,下午上班打卡手機,看到新華社釋出袁隆平爺爺去世的確切訊息後,我們才意識到,這次不再是謠言,袁隆平爺爺這回真的離開我們了。

    希望袁老和吳走一路平安。

    袁隆平

    吳孟超

    共和國一下子失去了兩顆巨星

  • 3 # 三農一姐

    震驚全世界的一個訊息,袁隆平院士逝世了!這不僅僅是華人的損失,更是全人類的損失。一位被我們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中國院士走了,他曾獲得共和國的勳章!

    看到這則訊息,作為三農人瞬間淚流滿面。因為只有三農人才知道農業研究的辛苦和酸甜苦辣

    是他解決了大半個華人的飯碗問題,是他解決了3億5,000萬人的溫飽問題,是他用畢生的精力研究水稻單產屢創記錄的問題,是他解決了鹽鹼地裡能種水稻。

    糧價如此的低迷,農民種地收入已經不能維持家庭的正常開支,農民的辛苦換不來應有的報酬。

    袁老始終記在心裡面,他建議取消對石油的補貼,把水稻價格提高到兩元一斤,增加農民的家庭收入。

    記得小的時候,吃上一碗白白的大米飯,那是多麼幸福的事情。至少那種米飯的香甜味,幾天都忘不了。

    我們是北方人,在七八十年代,北方種水稻的地方非常的少。所以能吃白白的一碗大米飯,那就是一種奢望。

    為了吃上一碗米飯,每當我們家庭親屬有出嫁的女兒,我都會哭著要求搬著一個小椅子,走上幾里路送親,為的就是吃上一碗米飯。

    因為那個時候比較小,個子也不是太高,只能扛著一個小凳子或者小椅子。儘管一路累得汗流浹背,但是能夠討得一碗米飯,也是非常值得的。

    記得那一年,我近門的三姑出嫁。三姑的婆家離我們村有四里路。

    三姑出嫁的那一天,正是寒冬臘月,天上下著鵝毛大雪。

    我們作為小孩,本來不打算讓我們去。如果只讓大人們去,送親的人顯得比較少。所以我和近親的幾個小夥伴被列入了名單。

    那天雪下的特別的大,天濛濛的,視線也不過1千米。我們小孩子必須跟在大人後面,但是由於雪非常的深,走的也特別的慢。

    當然,天氣特別的寒冷,穿著棉褲棉襖也走不動,而且肩上還扛著小凳子。

    短短的4里路,從早上的7點出發,一直走到上午的11點,整整走了4個多小時。就是為了吃上一碗米飯。由於天氣特別的寒冷,米飯已經涼了。

    在過去北方人吃米飯,是非常稀罕的一種食物。所以在小的時候,吃米飯的情景歷歷在目,對米飯的感情非常的深刻。

    可如今我們吃米飯,成為了家常便飯,想什麼時候吃香噴噴的米飯,直接就放在鍋裡燒上一大鍋。

    更何況目前國家儲備稻穀是最多的一種,糧食已經超過了1.3億噸,確保了全華人民米飯的充足供應。

    現在稻穀的價格非常的便宜,平均每斤在1.26~1.36元之間,優質的稻穀價格也不過1.45元,似乎出現了供過於求的行情。

    這些成就必須感恩於,我們敬愛的偉大的農業科學家袁隆平,是他研究出了雜交水稻,確保了華人能夠吃上放心的米飯,而且全部能吃飽。

    但是令我們震驚的是,今天袁隆平在湖南長沙逝世了。生命定格在2021年5月22日13:07,享年91歲。

    這則訊息的確震驚了全世界,袁隆平的逝世是人類的巨大損失。

    特別對於農民以及從事工作的三農人而言,都知道袁隆平院士對於人類農業科學發展的重要性,特別對於雜交水稻研究方面更是碩果累累。

    如果沒有袁老畢生精力研究的高產雜交水稻,就沒有今天我們吃飽飯的現象。因為袁老研究的雜交水稻,不僅僅在耕田裡能種植,還能在鹽鹼地裡能種植。

    袁老的目標是雜交水稻的單產最高記錄屢破新高。目前正在朝著畝產1200公斤的目標邁進,在田地裡已經種上了今年高產的水稻秧苗,結果袁老看不到了。

    我作為一個三農人,今天突然看到袁老師是眼淚止不住的流了下來,感覺都非常的震驚。畢竟我知道從事農業研究的辛苦。

    不知不覺的淚水禁不住的流下來,澀澀的,酸酸的,鹹鹹的……

    即便是有千言萬語,也描述不清楚心中的痛,也說不完對袁老的崇敬之情。

    “我們吃飽了,您也老了!”我們會珍惜每一粒糧食,碗裡的米飯全部吃乾淨。

    英雄逝世,隕星墜落,山河嗚咽,日月同泣,草木含悲,天地不朽!

    袁老,您一路走好!我們會努力完成你定下的目標,會為人類的糧食安全做出自己的貢獻。

  • 4 # 心向Sunny明媚不憂傷

    今天13時07分,袁隆平爺爺去世,享年91歲。

    我的父母輩都是經歷過60年饑荒,那時候的他們,只是幾歲的小孩子,餓的除了吃野菜,還撿樹上掉下來的杏花吃……

    而袁隆平爺爺,他一生都在致力於研究水稻,讓我們不再餓肚子,能夠吃飽飯,吃好飯。

    有人問他,他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他說:我有八個字: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我們這個搞應用科學的,實幹苦幹才能夠實踐出真知,書本知識很重要,電腦技術也很重要,但書本上,種不出水稻,電腦上也種不出水稻,你只有在實驗田裡才能夠長出我所希望的水稻出來。

    他一生在實驗田裡灑下了無數汗水,他說他就是種了一輩子稻子的農民。他崇高的境界,樸素的情懷,偉大的貢獻,讓我們無數人尊敬愛戴他。

    當得知他離去的訊息,我們無數人萬分悲痛,熱淚盈眶,感恩善良的老人,人民真正的科學家,共和國當之無愧的英雄!

    袁爺爺將永遠是華人驕傲,人類的功勳!國之棟樑,名垂青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願您一路走好……

  • 5 # 面具下的小強

    袁爺爺對於我而言,好似陌生人,因為他們只存在於我的課本中,只存在於我未曾經歷過的年代中。

    而這些人與我而言又好似我認識的朋友,因為他們的付出時刻影響著我的生活、我的思想。

    很久之前我也不明白他們到底是陌生人還是朋友,但現在我想他們對我的生活、對我思想方面的影響是遠勝於課本上對他們的介紹 遠勝於那段我未曾經歷過的歲月。

    還記得,袁爺爺看到自己“還是吃得太飽了”的表情包,笑了出來,同時又語重心長地說:“你們年輕人不知道,沒飯吃真難受啊,餓死人啊!”

    他也曾說過“儘管天上有一顆以我的名字命名的行星,地上到處有我的畫像,名字也經常出現在各種媒體上,但我絕對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因為我童心未泯,不喜歡古板,不喜歡一本正經。”

    這樣乾淨又努力的人真的是非常非常少見了!

    但現在,突然意識到先生走了,難道上帝也想吃一下您的大米了嗎?

    於我而言,於大家而言,於我們國家而言,對袁爺爺的離開,真是不捨,難受!

  • 6 # 三月暖陽

    雖然不追星,但看到這個新聞時真的很難受,難過了很久。

    不知道用什麼語言來表達自己對袁爺爺的感激之情。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袁老,我們這一代人很多人都活不過來。

    袁老的偉大,不僅僅在於雜交水稻的成功,更是作為一個已經獲得大成就、已90多歲高齡的院士,依然奮戰在最前線。

    即使有這麼多榮譽加身,也依然保持平凡的生活,當個普通老農。

    心繫工作,心繫人民。

    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奉獻給了中國雜交水稻事業。

    你說,這樣的人,又如何能不讓人喜愛?!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我們難以改變。

    對於袁老來說,這未嘗不是躺下歇一歇的機會。

    願百年、千年後,人們依然傳頌您的偉大功績。

  • 7 # 七哥評說

    一小時前,從官媒看到“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的訊息,心裡不僅一揪,直感告訴我,這不應該是假訊息。但馬上又充滿幻想:最好還是謠言吧!於是,我立即查詢了另外幾家官媒,證實訊息的確是真的。至此,不由鼻子一酸,熱淚順著臉頰汩汩流淌下來。

    我們上世紀中葉出生的人,大部分經歷了國家三年自然災害困難時期,知道吃不飽肚子的痛苦,也最知道糧食的金貴。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知道了袁隆平先生研究成功的“南優2號”雜交水稻,將產量從當時的200公斤左右提高到800多公斤,最終,袁隆平研究團隊完成了從700-1100公斤的五期超產稻目標。不僅為中國,也為世界解決糧食困難和糧食安全作出了偉大的傑出的貢獻。記得是在八十年代初,袁老先生獲得了世界多個獎項,被授予“雜交水稻之父”。

    袁老先生為解決我們吃飽肚子問題作出貢獻,也讓華人和世界記住了他。袁老先生獲得“共和國勳章”的榮譽,當之無愧,民之嚮往。

    每當我們端起白米飯時,一定會想起您的音容笑貌……

    袁老先生,一路走好!

  • 8 # 洞洞隨筆

    功在當代! 惠澤千秋 !

    致敬! 緬懷!國士無雙,袁老爺爺,一路走好,願您安息!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點07分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老是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他還堅持在海南三亞南繁基地開展科研工作。

    這位終生致力於解決人民溫飽問題的老人,離我們而去了,卻給我們留下了稻米滿倉!怎能讓我們不淚奔?怎能讓我們不懷念?

    禾下乘涼夢,一稻一人生,相信夜空的繁星裡有你也會更閃亮!

  • 9 # 西北田野

    上午說老人家走了,一會被證實是假的,現在多麼希望還是假新聞,真相永遠這麼殘酷!國士無雙,國之脊樑,讓華人都能吃上飽飯的袁爺爺今天離開了我們。

    年幼時覺得不理解的,現在突然明白了。

    突聞噩耗,瞬間淚目。這一刻突然理解了老一輩聽聞偉人離世時,萬里河山同悲慼的沉痛。

    袁老千古,一路走好。

    華人永遠不會忘記您!

    驚聞噩耗,不敢相信,我輩楷模,科技巨匠,國之脊樑,袁老大人,駕鶴仙去,國失重器,親失長者,華夏神州,天地同悲,萬眾同哀,袁老一路走好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泊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穫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的人遠離飢餓。

    他走在田野間,低頭不語,面露微笑。

    微風輕輕颳起他的衣角,撫摸著經過的每一株禾苗。

    放眼望去,無邊的稻浪蕩漾著,向他招手示意。他微微領首,滿懷愛意地看著它們。看著,他親愛的孩子們。

    太陽也趕來見他一面,放射出厚朴而火辣的熱情。他也向太陽笑了笑,這麼久來承蒙她對孩子的照顧。太陽在麥海中找尋,終於找到他,站在一片綠蔭下,依舊微笑不語。

    太陽愈發看的清了,那綠蔭原是株禾苗,只是長的那樣的高大偉岸,默默無言地為他遮陽。他輕撫著禾苗挺拔的身軀,緩緩閉上了眼。

    當他把華人自己的飯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的時候,我看到了他眼含驕傲和不捨得淚花!就這麼個偉大質樸的老人!你受中國萬萬人敬仰!一路走好!

    其實我不追星!我只追袁老這顆偉大的星!民以食為天!食以稻為先!如果沒有袁老,我們可能和非洲一樣,還吃不飽!袁老是我們永遠的恩人,老人家,一路走好!

    老先生累了,他想休息了,沒有離開祖國,他的理念,會一直活在國人心中,袁老師安息吧!一路走好!

  • 10 # 精緻生活js

    從網路上看到這個訊息,當時感到特別震驚,鼻子一酸,眼淚在眼眶裡打轉,隨而轉為抽泣,心裡特別難受,同時也在懷疑,這是真的嗎?這位讓14億華人吃飽飯的袁隆平院士,真的離開了我們嗎?

    國外曾經預言,隨著華人口的增長,華人將吃不飽肚子。沒想到我們的袁隆平院士,讓產量翻了兩三倍,打破了西方國家不懷好意的預言,讓華人民徹底擺脫了吃不飽肚子的問題,為華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逝世是華人民的巨大損失!

    今天,我們能夠吃飽肚子,我們應該感謝袁隆平院士,我們應該銘記袁隆平院士的豐功偉績!

    袁隆平院士一路走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了,還單著,怎麼拓寬自己的交際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