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暖胃大叔田豔濤主任
-
2 # 美可親子
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胃癌的發病因素眾多,主要包括環境和飲食因素、遺傳因素、基因因素、癌前病變,當然也確實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同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在人群中的發病率也很高,在華人中幾乎達到了60%,也就是說大概每2個人中就有1個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但並非所有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的患者都會得胃癌,也不是所有的胃癌患者都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
在19世紀後期,人們發現了幽門螺旋桿菌,但無法在體外進行培養。直到20世紀80年代,兩位澳洲的科學家(後來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分離出了這種細菌,並發現它同胃癌關係密切,而不僅僅導致胃潰瘍。在1991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60%的胃腺癌可能是由於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的。所以,可以看出,並非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就一定會得胃癌,而且這種細菌感染一般只會導致胃腺癌,而同其他型別的胃癌可能並不相關。
幽門螺桿菌是引發胃癌的重要危險因素,但是,並非所有胃癌患者均幽門螺桿菌陽性,有相當數量的胃癌患者行相關檢查,幽門螺桿菌檢查結果為陰性。
中國是胃癌高發地區,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也很高,不同文獻報道資料略有差異,但是成人感染率在50%以上,也就是在中國超過一半的成人處於胃癌危險因素的威脅下。幽門螺桿菌有多種機制增加胃癌風險。其感染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可以加速黏膜上皮過度增殖,增加癌變風險。幽門螺桿菌可以將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亞硝酸胺而致癌。幽門螺桿菌同樣能產生一些毒性物質如CagA等,可以有致癌作用。控制幽門螺桿菌對預防胃癌有重要意義,目前在消化內科,根治幽門螺桿菌的三聯、四聯療法已經十分成熟。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主要是經口傳播,故需高度注意注意飲食衛生。
胃癌的危險因素不僅僅限於幽門螺桿菌,長期食用高鹽、煙燻等食物的人群胃癌發病率高,一般以遠端胃癌為主。吸菸者胃癌發病率亦增加,有文獻報道,吸菸者胃癌發病風險較不吸菸者高50%。胃息肉、慢性萎縮性胃炎等胃部慢性疾病可以增加胃癌風險,胃息肉以腺瘤性息肉癌變可能性大,可達10%-20%,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癌變風險相對較小。若息肉直徑大於2cm,癌變機會變大,具有切除指徵的息肉可以內鏡下切除。
遺傳、地域環境因素可以影響胃癌的發生。遺傳因素在胃癌的發生中起一定作用,約5%-10%的胃癌與遺傳有關,有研究表明,胃癌病人有血緣關係的親屬其胃癌發生率比對照組高四倍。在中國,胃癌發生率以西北部、東部沿海地區較高。胃癌好發於40歲以上人群,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