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瀚墨尋夢

    張大千的畫是從學石濤上溯宋元,在他臨摹作品中有石濤漸江唐寅仇英王蒙及宋代董源巨然等,圖片中見到不少,唯沒見到臨四王,也沒見到過他臨四王的說法。附幾幅他臨摹的作品.

    臨石濤

    臨仇英

    臨趙孟頫

    臨王蒙

    臨趙大年

    臨董源

    臨楊升

  • 2 # 賈全貴

    張大千(1899一1983)20世四五十年代最著名畫家特點仿古創新。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合,獲國際聲譽《東方之筆》。他是仿古學派,也是臨摹高手,以假亂真。由於技法過人,很難發現他畫的真偽,這正是高明之處,有說清四王:王時敏,王鑑,王原祁,王翼的畫特點是仿古,張大千是否臨過,這很難說,因為張大千畫的太真實啦,難辨。不知回答對否,指正。一

  • 3 # 文物鑑定專家邢捷

    張大千在61歲時寫的《(臺灣)故宮名畫讀後記》中說過:“其始學也,必先師古人,而後師萬物,而後師造化,終之以師吾心為的焉”。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據現有資料證實,張大千師古範圍之廣,是前所未有的。上至南朝張僧繇,下至清代新羅山人等,都是他學習的物件,時間跨度長達1000多年。在這1000多年的藝術長河中,張大千用臨、摹、仿和擬用、參用、戲效等方式借鑑歷代的名家達百人之多,如:李思訓、李昭道、董源、巨然、劉松年、趙佶、米芾、米友仁、黃公望、倪雲林、王蒙、趙孟頫、高克恭、文徵明、沈石田、唐伯虎、石濤、石溪、漸江、八大山人、吳歷等。

    黃山文殊院(三十六歲作)

    “清代六大畫家”為王時敏、王石谷、王原祁、王鑑、吳歷、惲南田,簡稱“四王吳惲”,除惲南田後改畫花卉外,前五人均擅山水畫。迄今為止,只發現張大千臨摹過吳歷的山水畫,而未發現臨摹過“四王”的山水畫。對於這一點,謝稚柳曾說過:“‘四王’以外的各個畫派,他無所不能,也無不可以亂真。”“四王”的山水畫在當時被視為“正統派”,受到清代統治階級的推崇。他們的作品總的傾向是摹古,對傳統畫法表示“唯此為是”,缺乏對真山真水的實際感受。既重師古人,又重師萬物的張大千主張“筆墨當隨時代”,認為“四王”作品不可取。他直言不諱地說,石濤的繪畫水平比他們都高。張大千在30歲作的《仿石濤山水卷》中題道:“石公此卷,著墨無多,創境幽邃,有非石穀子所能。王司農稱:‘大江水南當推石濤為第,信非虛語’”。張大千還在《漁人晚歸圖》中題道:“《夏禹玉漁人晚歸圖》真跡今在美國,王石谷曾有臨本,此以六如法撫之”。他明知王石谷有臨本,卻用唐伯虎筆法畫《漁人晚歸圖》。王石谷被後人尊為畫聖,但張大千卻有自已的看法,他說:“石濤之畫不可有法,有法則失之泥;不可無法,無法則失之獷。無法之法,乃石濤法。石谷畫聖,石濤乃畫中之佛也。”石谷雖被奉為畫聖,但不失為人。他尊石濤為畫中之佛,為凡人所不及。以王石谷為例,足可說明張大千對“四王”山水畫的態度。因此,當發現有張大千臨摹“四王”的山水作品時就要格外注意。

    摩詰山園八德池(六十歲左右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百合花有什麼藥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