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話說2013年12月12日,時間已經走到了午夜,上海京劇院的劇場裡仍然是燈火通明,這些年輕的京劇演員正在為兩天之後將要上演的《武松》做最後一次聯排。提起京劇舞臺上的武松,許多戲迷自然會想起被稱為“活武松”的一代名角兒蓋叫天,身為京劇界的武生泰斗,蓋叫天對武生表演做了諸多改革探索,他塑造的武生角色自成一格,世人將他的藝術風格稱為“蓋派”。這是上海京劇院第一次以蓋派的表演方式來演出全本《武松》,眼前這位給演員說戲的當時七旬老人正是蓋派傳承人、蓋叫天的嫡孫張善麟。張善麟說:那麼作為我們來說,親自跟自己祖父一塊兒演、又學,但又看到自己祖父當年他的全班人馬,親自跟他們一塊兒參加演過,所以自己有這個經驗。從現在來說,重新給他們青年演員來說戲,當年那些老演員怎麼演的,他們沒見過、到底不一樣,所以這次在排練中不單自己排和教幾個武松,但是包括潘金蓮、西門慶等等,整個的全域性的把握自己能夠把它安排得很好,是蓋派的名劇的武松,而不是一般的武松。

    這是蓋叫天一生中參加表演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彩色京劇電影《武松》。這部電影拍攝於1963年,畫面上的蓋叫天已經七十五歲高齡,但動作仍然乾淨利索,唱腔蒼勁有力,這種舞臺上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練就的。蓋叫天本名張英傑,1888年出生於河北的一戶貧苦家庭,八歲就進入天津隆慶和科班學戲,十二歲時為養家餬口從天津遠赴上海投奔親戚,那時的舊上海十里洋場大大小小的戲院眾多,是京劇藝人最重要的碼頭之一,這一天,親戚介紹小英傑到一個小茶莊裡試戲。他在科班裡基礎打得好,他的老師齊老齊先生那對他嚴格啊、基礎打得好,什麼都教什麼都學,那麼基礎打得好以後、到了上海以後呢開始到茶莊先演一出《釣金龜》、老旦,看一個小老旦嗓子那麼好,那是童嗓、嗓子好,第二天又唱一個老生戲,第三天來一個武生戲,最後來一個小花旦戲,嚯、這下子、這個小神童,是這麼樣子一點一點地展示出來,老闆看了比較滿意,老闆就是為了賣錢了,他的戲有人看就行,上海就是新奇、要有新鮮感,上海這個十里洋場早就是市場經濟的舞臺。就這樣,張英傑小露身手,順利透過考核、被留在茶莊唱戲,當時他的藝名叫做金豆子,這是在天津科班學戲的時候師父看他年幼並且聰明伶俐、為他起的,張英傑暗想現如今在上海正式唱戲,當然得重新起一個響噹噹的藝名。張善麟言:“當時最紅的是譚鑫培譚老闆,他的藝名叫“小叫天”,當時自己祖父想叫“小小叫天”,就借他的光了,就跟現在一樣借誰的光了,我叫“小小叫天”才能成名,名氣才響,他那個“小金豆子”名字打不響,但是同行之間有的人就笑他,說你這個孩子叫“小小叫天”,小叫天當時最紅的時候,你怎麼叫“小小叫天”,根本看不起他,你還配叫“小小叫天”、譏諷他。當時他的性格一下子急了,我不但要叫“小小叫天”,我要叫蓋叫天,這是他自己起的,我要蓋過他,我就要立志要蓋過他。

    在天津學戲的時候,蓋叫天只是個跑龍套的,什麼都會一點兒,樣樣都學得有模有樣。到了上海之後,他把自己未來的主攻方向確定在了武生行當。張善麟言:“因為過去啊,像一般的呢都是老生、武生,因為特別是在科班裡的時候他根據你的情況,老師給你選行當,但是自己祖父不喜歡,自己祖父他喜歡動,從小科班裡他學老生,他感覺老生太文氣;武旦、因為自己大爺爺他學武旦,但是他不在身邊、科班裡,他不在河北科班,但是他也想讓他學武旦,但是自己祖父說不行、不同意,他就喜歡打打殺殺,他這個性格就這樣,所以他看武生好、武生漂亮,再說武生適合他的性格,他喜歡動,想打壞人、打抱不平,所以他平時,他後來不是嗎,到哪兒打流氓,他看了不平的事他就要管。

    京劇裡的武生主要分為兩種,長靠武生和短打武生。長靠武生一般身穿著靠、頭戴著盔、穿著厚底靴子,一般都是使用長柄武器,扮的是趙雲、馬超這樣的人物,不僅要有好的功夫,還得有大將之風;短打武生身著短衣褲,主要使用短兵器,講究的是打起來動作漂亮,身形矯健敏捷。蓋叫天根據自己身手靈活的優勢主攻短打武生,要想演好短打武生必繞不過一個響噹噹的角色:武松。武松是短打武生的代表人物,在舞臺上表演起來動作令人眼花繚亂,往往能夠博得滿堂喝彩。京劇裡關於武松的劇目眾多,像《獅子樓》、《十字坡》、《打虎》等等,都很受觀眾的喜愛。蓋叫天心知既然要專攻短打武生,那必須要把這人人都演的武松演出不一樣的風采來,這樣才能在藏龍臥虎的大上海站穩腳跟。他的武松戲跟別人的武松戲不一樣,你比如說那天你看全《武松》的《飛雲浦》打那個武術的哨(梢)子棍,這就是他創造的武打,他把武術的武打發展到戲曲裡邊去了。《打虎》就用棍,《獅子樓》就用刀,《武松打店》小匕首,《醉打蔣門神》空拳對、對打,到了《飛雲浦》了,你打什麼兵器呢,全用過了,他就看到了想到了《飛雲浦》蔣門神派了四十名的弟子要暗害他、扮的是賣藝的,就是搞武術的,有各種真刀真槍兵器,武術的兵器、實際上他那個梢子棍是武術上的,他就把他那個兵器奪過來跟他的敵人打,那麼這一套東西創造了新的武打程式,他也可以不用這個,他還是用刀打,他不、他發展了,當時這種武器戲曲不會打的,他又重新去學武術,把武術怎麼打的他改成那個,包括他那個手銬,他就有生活、有人物,符合情理,沒有兵器、手銬脫掉以後,手銬鏈條、用這個來打,用這個怎麼打呢,他就把武術的九節鞭、武術的九節鞭的東西改成這麼打。蓋叫天把自小學過的武術動作融入到戲曲表演當中,別人的武松往往是花拳繡腿,而他卻能施展開十八般武藝,動作火爆卻又收放自如。十幾年間,蓋叫天對武松戲不斷創新,這不僅讓他走出了茶莊、走上了舊上海最有名的大戲院天蟾舞臺,還為自己博得了“江南活武松”的美名。當時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普通戲迷無不以一睹蓋叫天在舞臺上的風采為榮。

    1931年,上海大亨杜月笙為慶祝杜家祠堂落成,舉辦了為期三天的堂會,請到了正值壯年的門兒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以及周信芳、譚富英、馬連良、楊小樓等各派名家,這次堂會可以說是彙集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京劇黃金時期的幾乎所有名角,但這其中卻獨獨沒有蓋叫天的身影。當時的蓋叫天已經以敢於創新、與眾不同的武生戲在京劇界佔得了一席之地,並與中國第一大武生楊小樓齊名,有“南蓋北楊”之稱,只是蓋叫天早早的就給自己定下了規矩絕不唱堂會,甚至當時到處都流傳著蓋叫天三拒堂會的故事。張善麟說:“張作霖的做壽,溥儀的大婚、結婚,曹錕的賄選,這三大慶典全部都請他去,那個時候自己爺爺沒錢啊,鉅款給你啊,曹錕的賄選讓他去唱一出、不去,溥儀皇上啊、大婚,結婚啊請他、不去,你看,自己爺爺這個脾氣就是這樣,得罪這些人不在乎,鉅款給你擱那兒,家裡沒有飯,鉅款給你請你唱堂會、不唱,就這個骨氣,這就是蓋叫天。”

    蓋叫天的這身硬骨讓他得罪了不少人,在魚龍混雜的舊社會戲曲界這樣的人往往步履維艱,但蓋叫天硬是憑著自己的高超技藝闖出了一片天地,就在蓋叫天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一起意想不到的舞臺事故發生了。1934年蓋叫天正在人民大舞臺表演《獅子樓》,有一段情節是武松追著西門慶,一個“燕子掠水”從兩丈多高的酒樓上跳出去,就在這個時發生了意外。

    那麼自己祖父追著他翻下來,當時(飾演西門慶的)那個演員沒有讓開地方,那自己祖父翻的時候發現要砸著他,在上邊一變身以後,下來以後腿崴了斷了,就這麼一個,但是斷了以後他能夠金雞獨立地站著,一直到閉幕再倒下。後來人家問他,你為什麼不馬上倒下,他說武松是英雄,武松在舞臺上人民群眾對他非常敬仰的這麼一個英雄,我不能倒下,能堅持到最後。當時是晚上腿斷了臨時送到醫院去急救,一般的醫生就給他石膏糊上,碰見庸醫就給他接上了,但是接上以後、過了多少天以後石膏一開啟以後腿接歪了,人家庸醫晚上臨時給你接上就行了,他不知道接歪了。接歪了,自己爺爺要演戲、不能這麼弄啊,當時自己爺爺著急就問他,這個怎麼辦,可是醫生說、隨便說了一句,那除非砸斷了重接,好、自己祖父這個是河北人的骨氣,他那個性格,啪一下、在床頭上就把自己砸斷了,他就這個地方,砸斷了以後連醫生都嚇跑了。

    這座精巧的庭院是蓋叫天當年在鼎盛時期花費重金建造的,蓋叫天號燕南,當時他為庭院提(題)名燕南寄廬,可見他對這座庭院的喜愛之心。自從1934年受傷,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裡他只能呆在這座庭院裡休養,這裡便成了把他困住的牢籠,眼看著梨園裡的後輩博去觀眾的喝彩,自己卻只能被人漸漸遺忘,這對熱愛舞臺、爭強好勝的蓋叫天來說是個異常沉重的打擊,俗話說“傷筋動骨一百天",常人遇到這種情況都會加倍小心、臥床養傷,但是蓋叫天就是蓋叫天,腿還沒有知覺,他竟然冒著傷勢更加嚴重的危險開始練功。腿斷了以後、接好了以後,他說我當時就不知道這條腿行不行、已經沒有知覺,他說我還堅持練,一百腿一千腿這麼踢,踢踢踢踢以後、這裡邊的神經一個月兩個月以後,這個小指頭動了,他才放心、這根筋活了,自己爺爺就這麼堅持,後來這根筋活了以後能動了,一點一點都動了以後才再重新練功,本來他以為這條腿就好不了了,因為斷過以後再接、他沒有知覺,後來有了知覺了,他知道這個腿活了,重新再練、然後再重新上舞臺。哪兒跌倒哪兒爬起來,還是演武松,就這樣子,演出以後比斷腿之前還要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工智慧公司發展邏輯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