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他們肯定是不想,東漢三駕馬車:士族、外戚、宦官,其中宦官已經被袁紹等人斬殺殆盡了,只剩下士族和外戚之間的角力。
上述四人中,王允屬於士族,而董承、伏完就屬於外戚。只有荀彧,雖然是士族,但卻是士族中的“異類”
在策反呂布誅殺董卓之後,王允成為了東漢王朝的第一把手,王允雖然和呂布一起輔政,但他其實一直都看不起呂布,也看不起西涼軍閥。《後漢書》中就記載:卓既殲滅,自謂無復患難,及在際會,每乏溫潤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權宜之計,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連當初協助他對付董卓的部下,此時也對王允的專權和居功自傲而不滿,王允同時又殺死為董卓說了一句好話的大文學家蔡邕(蔡文姬之父),以劍客身份對待“共攝朝綱”的呂布(而素輕布,以劍客遇之),又以西涼軍為叛逆,最後逼迫他們造反。可以說,王允在殺董卓前還是一個好臣子,但董卓一死,沒了威脅的王允,也正在往董卓之路上繼續行走著。如果沒有李傕、郭汜攻入長安的話,王允最終還是會成為第二個董卓的。
至於董承和伏完,他們也談不上對劉協就是有多忠心。在獻帝東遷時,董承就以勤王的名義召曹操來護駕,借曹操之手鏟除了張揚、楊奉等人後,又想著開始暗殺曹操。這種打完齋不要和尚的行徑,還能說董承是忠心耿耿的大臣嗎?
而伏完就更談不上覆興漢室了,他的女兒伏皇后給了他一封寫滿曹操惡行的書信,想著讓父親幫忙對付曹操。可伏完連看都沒看完就把信燒了,這封信的內容直到九年後才被曹操知悉,而此時的伏完早已死去,自然也談不上什麼對劉協忠心了。其實劉協的皇帝身份是不受士族認可的,比如袁紹就曾因劉協不符合自己的立帝標準而不發兵勤王,袁紹在“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件事上的猶豫不決,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他根本就不願意承認劉協有這個資格。要是去迎立劉協的話,那不就和自己的意願相違背了嗎?所以袁紹的猶豫,恰好就給了曹操一個絕佳的機會。
當時天下最有實力的兩大軍閥,他們對劉協的打算同樣分為兩種,曹操謀士毛玠所提出的“奉天子以令不臣”和袁紹謀士沮授所建議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奉一挾,雙方對於劉協的態度不言而喻。而荀彧就是“奉天子”的堅實執行者。“太祖將迎天子,諸將或疑,荀彧·程昱勸之”
尤其是後面為了阻止曹操稱魏公,為日後稱帝鋪路,荀彧毅然決然地公開反對,甚至以生命的代價來換取曹操的一絲觸動。所以荀彧才是真正的漢室擁護者,畢竟如果曹操做皇帝的話,荀彧當之無愧是第一功臣。可他卻放棄了這未來的光宗耀祖,而是選擇維護這座搖搖欲墜的東漢王朝,就足以證明荀彧的忠心。
我覺得他們肯定是不想,東漢三駕馬車:士族、外戚、宦官,其中宦官已經被袁紹等人斬殺殆盡了,只剩下士族和外戚之間的角力。
上述四人中,王允屬於士族,而董承、伏完就屬於外戚。只有荀彧,雖然是士族,但卻是士族中的“異類”
王允是為了讓士族取得說話權,而董承則是為了重現外戚的榮光在策反呂布誅殺董卓之後,王允成為了東漢王朝的第一把手,王允雖然和呂布一起輔政,但他其實一直都看不起呂布,也看不起西涼軍閥。《後漢書》中就記載:卓既殲滅,自謂無復患難,及在際會,每乏溫潤之色,杖正持重,不循權宜之計,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連當初協助他對付董卓的部下,此時也對王允的專權和居功自傲而不滿,王允同時又殺死為董卓說了一句好話的大文學家蔡邕(蔡文姬之父),以劍客身份對待“共攝朝綱”的呂布(而素輕布,以劍客遇之),又以西涼軍為叛逆,最後逼迫他們造反。可以說,王允在殺董卓前還是一個好臣子,但董卓一死,沒了威脅的王允,也正在往董卓之路上繼續行走著。如果沒有李傕、郭汜攻入長安的話,王允最終還是會成為第二個董卓的。
至於董承和伏完,他們也談不上對劉協就是有多忠心。在獻帝東遷時,董承就以勤王的名義召曹操來護駕,借曹操之手鏟除了張揚、楊奉等人後,又想著開始暗殺曹操。這種打完齋不要和尚的行徑,還能說董承是忠心耿耿的大臣嗎?
而伏完就更談不上覆興漢室了,他的女兒伏皇后給了他一封寫滿曹操惡行的書信,想著讓父親幫忙對付曹操。可伏完連看都沒看完就把信燒了,這封信的內容直到九年後才被曹操知悉,而此時的伏完早已死去,自然也談不上什麼對劉協忠心了。其實劉協的皇帝身份是不受士族認可的,比如袁紹就曾因劉協不符合自己的立帝標準而不發兵勤王,袁紹在“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件事上的猶豫不決,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他根本就不願意承認劉協有這個資格。要是去迎立劉協的話,那不就和自己的意願相違背了嗎?所以袁紹的猶豫,恰好就給了曹操一個絕佳的機會。
當時天下最有實力的兩大軍閥,他們對劉協的打算同樣分為兩種,曹操謀士毛玠所提出的“奉天子以令不臣”和袁紹謀士沮授所建議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奉一挾,雙方對於劉協的態度不言而喻。而荀彧就是“奉天子”的堅實執行者。“太祖將迎天子,諸將或疑,荀彧·程昱勸之”
尤其是後面為了阻止曹操稱魏公,為日後稱帝鋪路,荀彧毅然決然地公開反對,甚至以生命的代價來換取曹操的一絲觸動。所以荀彧才是真正的漢室擁護者,畢竟如果曹操做皇帝的話,荀彧當之無愧是第一功臣。可他卻放棄了這未來的光宗耀祖,而是選擇維護這座搖搖欲墜的東漢王朝,就足以證明荀彧的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