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風大豬也能飛

    古代武將的生命真的是不值錢,仗打得不好,很容易被對手所殺;仗打得太好,很容易被國君所殺。所以,唐代劉禹錫在《韓信廟》的詩裡寫道:“將略兵機命世雄,蒼黃鐘室嘆良弓。遂令後代登壇者,每一尋思怕立功。”很多仗打得不錯的武將,都冤死在自己人手中,如白起、韓信、岳飛、封常清、高仙芝等等。但要說其中最冤的,我認為非李牧莫屬。

    李牧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趙國晚期名將,可以稱為趙國後期惟一的支柱。李牧早期戍守北方邊境,主要是對付匈奴。當時,趙國因為與秦國長期爭戰,國力虛空,根本無力對抗匈奴。匈奴騎兵在趙國邊境地區可以隨意穿梭,如同進入無人之境,趙國百姓只能龜縮在城池之中,出城就會變成屍體,無數良田被放棄。後來李牧被派到代地雁門郡駐防,他積極訓練士卒,但卻主動向匈奴示弱,每次匈奴騎兵一來即躲入營壘之中。數年之中,雖然沒有打敗匈奴,但也沒損失什麼。所有人包括趙人和匈奴人都認為李牧是個膽小鬼,趙王更是一怒之下將李牧調離邊疆,改派別人駐防。此後,匈奴騎兵一來,趙軍便出營迎敵,但根本不是匈奴的對手,屢戰屢敗,損失慘重。無可奈何之下,趙王只得又把李牧請了回去。李牧回到邊境之後,還是像以前一樣躲著匈奴不與其交手。

    就在匈奴人認為李牧膽怯,對他根本不加防備的時候,李牧卻在積極備戰,他精選戰車一千三百輛,戰馬一萬三千匹,精銳步卒五萬人,精銳射手十萬人,對他們進行精心操練。然後命令邊民趕著數千牛羊外出放牧,匈奴人看到後立刻衝過來將牲畜搶走,李牧象徵性地派出老弱與匈奴對敵,結果稍加接觸即潰敗,幾千人被匈奴俘虜。匈奴單于得到訊息後,率領大批人馬進入趙境,李牧佈下奇兵,正面迎敵,兩翼包抄,一戰殺死匈奴十萬人,單于倉皇逃竄。經此一戰,匈奴人十多年不敢靠近趙國邊境。

    公元前234年,秦軍大舉攻趙,斬殺趙軍十萬人。第二年,秦軍兵鋒越過太行山,直指邯鄲城下。趙王急將李牧調到前線,指揮趙軍反擊秦軍。李牧認為秦軍士氣正旺,不可與其爭鋒,因此避其鋒芒,築壘固守,拒不出戰。為誘趙軍出戰,秦軍主力轉攻肥下,以便趙國出援時在途中攻擊趙軍。但李牧並沒有如秦軍設想那樣去援肥,而是趁秦軍主力外出一舉攻戰秦軍大營。秦軍回援時,又中李牧埋伏,秦軍大敗。李牧一戰成名,被封為武安君。

    公元前229年,秦軍在王翦率領下,再次大舉攻趙,趙王任命李牧為主將,司馬尚為副將,傾全國之後抵抗秦軍。王翦深知,只要李牧還在,秦軍想要取勝就非常困難。於是他在贏政的批准下,用重金收買趙王的寵臣郭開,讓郭開在邯鄲散步流言,就說李牧和司馬尚打算叛趙歸秦。趙王聞聽流言後,立刻派趙蔥和顏聚取代李牧和司馬尚。李牧本想抗命,但在司馬尚的勸說下懸掛將印後出走,但卻被趙王設計擒殺。三個月後,秦軍攻破邯鄲,趙王被俘,趙國滅亡。

  • 2 # 與生活交朋友

    古代冤死的武將太多了,沒有最冤,只有更冤。

    隨便說一個吧,李君羨。

    看過《至尊紅顏》的應該都知道李君羨,好多年了,好像講的是李君羨和武媚娘悽美的愛情故事,印象比較深的是一頭白髮的趙文卓揮劍抹脖子。

    這個李君羨算是比較幸福了,畢竟得到了武媚孃的心。歷史上的李君羨就慘了,成了武則天的替死鬼,莫名其妙遭受滅頂之災,稀裡糊塗地被一代明君,千古一帝李世民給冤殺了。

    真的是比竇娥還要冤。

    李君羨雖然沒有程咬金、秦叔寶那麼有名,但也確實是個英勇善戰,能文能武的武將,跟程咬金他們也有差不多的經歷。先跟王世充混,後不喜歡王世充的為人,於是歸順李唐,成為李世民的人。

    之後李君羨隨李世民征討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後來還迎戰過突厥,保衛長安。

    李君羨因功被封為左武衛將軍,守玄武門,封武連郡公,所獲賞賜無數。照此發展下去,李君羨本應該有個善終的,說不定還會在高宗時代迎來事業的第二春。

    但是老天容不下李君羨。

    貞觀初年,天降異象,太白星老是在白天出現。官方解讀為“女三昌”,民間又傳出謠言:“當有女武王者。”經過李淳風的開導,李世民並沒有對有嫌疑的人大開殺戒,但這也成了李世民心中拔不掉的一根刺。

    後來,李世民宴請武官,席間行酒令,各自說自己的小名。李君羨自稱小名“五娘子”。這一下子就戳中了李世民的心窩。

    如果說是女主奪李氏江山,李世民未必全信,畢竟在此之前,從沒出過女王。

    李君羨為左武衛將軍,守玄武門,封武連郡公,都有武字,本來就有“武”嫌疑,現在得知李君羨的小名是女人名字,一下子就印證了女武。

    於是李世民開始找李君羨的茬。恰好御史彈劾李君羨與妖人勾結,李世民便藉機下詔殺了他。

    好在武則天登基後,便為李君羨平反,追復李君羨官爵,以禮改葬。

    武則天這麼幹,肯定不是因為愛情,應該有李君羨替自己背鍋而死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可以證明她當女皇,是天命所歸吧。

    這裡面太多玄幻的東西了,跟李淳風扯上的東西,本來就都很玄,各種讖言滿天飛,還都成了事實。有時候我真的不敢相信李君羨是真的,但是好像人們都認為這就是真的。

  • 3 # 嘻嘻哈哈每一刻

    明朝的于謙,應該是死的最冤的。他扶大廈之將傾,力挽狂瀾!最後卻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明英宗殺害。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這首膾炙人口的《石灰吟》是我們都熟悉的,其實這首言明心志的詩也是他一生最好的真實寫照了我。他歷事三朝,清正廉明,在大明王朝危機的時候更是力挽狂瀾,可是他的下場卻和岳飛一樣,被以莫須有的罪名給殺害了。

    怎麼說了?有的人分析說明英宗殺于謙是為了復位有名,也是為了報當初他擁戴明代宗的仇,只能說這樣的理由是很滑稽的。縱觀明三朝歷史,于謙一心一意忠的是大明王朝,而“土木堡之變”和“奪門之變”其實和他是沒什麼關係的,不僅沒關係,他還在土木堡之變後親自督戰,打退了瓦剌大軍了。

    只能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吧。大家都知道于謙是冤枉的,所以他被押送到刑場斬首的時候,也上演了千古奇觀:天上烏雲密佈,街道百姓痛哭,劊子手也自殺陪著他死,而之前去他府上搜查的錦衣衛更是一個個都落淚了,因為他家裡實在是太寒酸了。

    一,土木堡之變後,于謙力挽狂瀾。

    都說亂世出英雄,于謙歷經明朝三個皇帝,幾次大事情都讓他給趕上了,他也成了力挽狂瀾的英雄,不過結局卻是淒涼的,被以莫須有的謀逆罪給殺了。

    第一件大事是土木堡之變,那是正統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449年,瓦剌大軍入侵大明王朝,此時,先帝還留有50萬大軍了,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決定親征。當時很多大臣都出來想阻止英宗的冒險行為,于謙也出來了,所以要是說于謙對明英宗不滿,那是不可能的,後面他支援改立皇帝也是因為英宗被抓了吧。

    土木堡之變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在王振的瞎指揮下,不僅明朝的大軍被斷送,66名大臣戰死,明英宗自己也被抓了。當時的太子朱見深只有兩歲了,朝廷大亂,甚至發生了錦衣衛馬順在朝堂上就被打死的事情,為了穩定局面,于謙才奏請皇太后立郕王朱祁鈺為皇帝吧。

    于謙是為了大明王朝著想,並非為自己。

    事後,瓦剌的首領也先以被俘虜的英宗作要挾,逼進了北京城,于謙沒有屈服,帶領眾將領打贏了北京保衛戰,也接回了明英宗。

    二,奪門之變後,于謙含冤被殺。

    改立皇帝的時候,于謙本人是這樣說的:我們完全是為國家考慮,不是為個人打算。他說的當然是實情,可是現在明英宗回來了,而明代宗朱祁鈺卻迷戀權勢不願意讓位了,他把英宗囚禁於南宮。客觀地說,代宗這個行為很不厚道,但是也不能遷怒於謙吧。

    皇宮的事說變就變了,景泰八年,也就是公元1457年,明代宗朱祁鈺臥病在床,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發動奪門之變,把英宗接了出來,重新迎回金鑾殿做了皇帝。

    于謙這個時候就悲劇了,素來和于謙不和的石亨幾個人在第二次登基的英宗面前狀告于謙犯有謀逆之罪,英宗猶猶豫豫的,他心裡還是清楚于謙是被冤枉的,但是這些人說:“ 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 !”明英宗最終還是動了殺機,下令查封于謙的家產,斬殺于謙。

    三,明憲宗朱見深為于謙平反。

    劊子手都是經過特殊訓練的,心理素質極好的人,可是面對于謙的時候,他戰慄了,居然也自刎陪著死了。而奉命去搜查于謙家的錦衣衛,也都紛紛落淚了,他們看見的于謙家實在是太寒酸了,可以用家徒四壁是個字來形容了。

    于謙的清廉正直也可以從老百姓對他的態度看出來,在王振得勢的時候,很多人紛紛賄賂他,只有于謙兩袖清風,什麼東西都不送。王振找個機會抓了于謙,當時就有無數百姓聯名要求釋放于謙。這一次於謙被殺的時候,街道兩邊擠滿了百姓,他們都在落淚,可是這一次,卻救不下於謙了。

    提到明憲宗朱見深,很多人想的都是他寵愛萬貴妃,其實他是一個明君,也幹了幾件很漂亮的事情,第一件讓人感到欣慰的事情就是他給於謙平反了,他是這樣說的:當國家之多難,保社稷以無虞,惟公道之獨持,為群奸所並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實憐其忠。

    從他的話裡,我們也能瞭解到,下令殺于謙的明英宗也知道冤殺了于謙。他怎麼能不知道了,當初建議要殺于謙的幾個人最後都出了問題,要麼貪汙,要麼謀反,抄家的時候金銀無數,對比下於謙當初的家,明英宗想必也會感慨萬千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發工資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