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探究教育資訊化

    教育資訊化這麼多年以來,傳統的硬體產品逐漸被淘汰,一是技術上短時間無法取得教大的突破。二是市場趨向成熟,價格相對透明,利潤空間不大。三是招標採購更新,純硬體越難控標,且不好修改。

    純軟體產品問世多年,大致有教學,教研,管理,家校,培訓這幾大類,以此衍生出各式各類軟體應用產品。軟體的收費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免費,各大企業撒網式的在全國各地搶市場,拉山頭,混攪市場環境,激烈市場競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營造出軟體=免費的市場氛圍,損人不利已。二是按年收費,也稱年服務saas模式,這類企業是最聰明的,也是最規範的,比如定價策略,一般以5萬以下和10萬以內為基準,不需要公開招標,且金額較小,薄利多銷,卻多不起來,也沒能笑到最後。三是本地化部署,一次性買斷,一套軟體輕則幾十萬,動輒上百萬,也不知是成本高還是利潤高,但由於市場環境限制,很少有教育機構或學校花大價錢採購純軟體產品。

    所以,軟硬體結合適時而生,既有硬體的可視形態,又有軟體的應用融合。諸如智慧課堂,班班通,一校帶多校等產品。

    1.智慧課堂

    硬體:電子書包

    軟體:備授課教學軟體

    2.班班通

    硬體:電子白板

    軟體:白板教學工具

    3.一校帶多校

    硬體:錄播裝置

    軟體:遠端互動

    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傳統硬體廠家,整合軟體,整合產品,軟硬體融合,以此適應市場變化。回過頭來,硬體和平臺資源結合的資訊化產品,主要有幾種優勢:

    1、創新,在硬體配置更新換代日益緩慢,產品同質化嚴重,盜版過多,軟體不太被認可的情況下。

    2、可控,比起傳統硬體,軟體更可控,控標,控引數。功能截圖,現場演示,對接報告等。

    3、利潤,硬體由來已久,價格透明,甚至有些產品在網上均有報價,故利潤空間小。而軟體利潤大卻不能單獨存在。

    4、可觀,現階段,教育局,學校輪番上演各種大戲,創新課堂研討會,智慧課堂觀摩課,資訊化推進會,公開日活動,資訊化工作會議等等。逢會議必有內容,而軟硬體展示最為精彩,以硬體為使用工具,軟體為呈現主體,將硬體使用在軟體平臺上展示,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5、趨勢,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有四個階段,分別是起步,應用,融合,創新。

    起步:硬體建設

    應用:軟體建設

    融合:硬體➕軟體

    創新:新教學,新管理,新教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唯一穿龍袍下葬的女子,連武則天都不敢穿,她究竟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