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河邊常溼鞋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秦王政召叢集臣,商議滅楚大計,王翦認為“非六十萬人不可”,李信則認為“不過二十萬人”便可打敗楚國,秦王政大喜,認為王翦老不堪用,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萬,南下伐楚。王翦因此稱病辭朝,迴歸故里。

    這就是這個問題的由來。

    歷史的發展也驗證了王翦的預判!第一次滅楚之戰,楚軍故意示弱,且戰且退,保留精銳部隊,從後突襲李信,大破秦軍兩營兵力,斬殺秦軍七個都尉,是為秦滅六國期間少有的敗仗之一。秦王政聽到這個訊息,大為震怒,親自乘快車奔往頻陽,向王翦致歉,並答應加兵請求,王翦統領六十萬大軍啟程。

    這就是此問題的歷史程序。

    那為什麼王翦一定要六十萬秦軍才能滅楚呢?

    原因有二。

    一是當時的楚國和楚軍遠遠強於其餘五國。韓趙魏三國早就被秦國打殘打廢了,趙國只剩李牧一支擎天之柱,魏國的信陵君前些年已經憂憤而亡,燕國更弱。齊國閉門不出,不成氣候。只有楚國,幾十年未有大戰,保有相當實力。要知道,這是滅國之戰,不是其他的戰爭,楚國必發動全部潛力,拿出全部家底,來保家衛國,抵禦秦軍。王翦率六十萬秦軍攻楚時,楚國徵召出40萬多大軍對抗。可見楚國楚軍之強,當時僅次於秦國。二十萬對付楚國,確實少了。

    二是楚國有大將項燕。項燕的才能在第一次滅楚之戰中顯現綻放。對於項燕,王翦肯定戰前就有相當的研究。就是在第二次滅楚之戰,王翦也要採取堅壁清野、避其鋒芒的戰略,與項燕對峙。項燕多次挑戰,王翦始終不戰。兩軍相持了一年多,楚軍乏糧,移營之際,王翦才露出他的獠牙,一舉擊潰楚軍。

    第二次滅楚之戰,暴露出秦楚兩國的綜合國力有差距,而不是楚軍弱與秦軍、項燕

    弱與王翦!以當時秦軍之強,兵馬之多,王翦之能,尚不能言穩操勝券,還要拼消耗,打綜合國力的牌啊!

  • 2 # 溫潤1如鈺

    秦國從來沒有過幾十萬大軍。史書胡吹的。

    1、中國古代動不動幾十萬大軍,其實皆是吹,除以五差不多,有時甚至要除以十!

    2、越是遠古,史書紀錄的水份越大。

    3、直到明朝清朝時,史書才相對可信一點。4、清朝出兵最多十幾萬,難道4億人口的清朝生產力和交通後勤還不如春秋戰國時?

    5、眀朝土木堡之戰,皇帝親征,出動全國精兵,還不是遠征(遠征更不可能組織太多軍隊),也不過號稱50萬,實際戰鬥部隊可能只有二三十萬。

    6、生產力比戰國發達得多、交通比戰國發達百倍、一兩億人口的明朝清朝都只能派出十來萬軍隊,只有傻子才相信還處於原始青銅時代的戰國會有幾十萬人軍隊!!

    7、土木堡之戰,明朝正史白紙黑字記載,明朝皇帝親征,出動包括三大營在內的全國精銳50萬,被蒙古瓦刺部2萬騎兵全殲!

    在土木堡之前的大同等戰役,瓦刺也是一兩萬人屢次殲滅明軍5萬、7萬!

    這麼爛戰鬥力的軍隊,再多又有何用?

    8、中國古代粉阿Q們永遠是自我欺騙,當中國古粉說起歐洲、日本古代的戰爭時,就說人家是“村戰”“鄉戰”,當提起土木堡、怛邏斯等大敗時,就極力誇大對方實力、拼命縮小已方損失,中國古粉真是一群阿Q!

    9、如果連一億多人口的明朝,都不能組織50萬軍隊,那麼,為什麼中國古粉阿Q還相信什麼長平之戰坑殺趙軍40萬?為什麼還相信只有一兩千萬人口的中國春秋戰國時動不動就幾十萬大軍交戰?難道明清時代的生產力、交通、組織能力還不如兩千年前的秦漢戰國??那國內阿Q們還有什麼資格嘲笑歐洲、日本是“村戰、鄉戰”??

    10、其實,軍隊多與少,並不是關鍵因素,軍隊的職業化水平、職業訓練水平、武器裝備,才是最重要的。6萬女真辮子軍,征服了2億人口的中華;5萬古希臘亞歷山大馬其頓軍隊,打遍三大洲,縱橫三萬裡;十幾萬蒙古騎兵建立空前大帝國;幾萬阿拉伯伊斯藍教軍打遍三大洲;三百萬人口的吐蕃帝國吊打五千萬人口的大唐二百年;三千英國遠征軍吊打4億人口一百多萬軍隊的大清國。。。。

    原因很簡單:職業化軍隊降維打擊臨時強徵老百姓組成的烏合之眾爾!

  • 3 # 大兔tt

    這裡說的是為某次戰役需要的總動員,是不分戰兵和民夫的。後者是前者的很多倍……

    同時這個數字裡的大多數人,直到戰役結束,都沒接近過前線……很多人連自家的地盤都沒出去……

    我打個比方,浙江出兵攻打上海,總動員60萬人,其中戰兵只有15萬,民夫45萬。

    同時民夫從浙江各地轉運物資到杭州作為集結點,不斷在往返,這部分人約30萬,他們根本不會踏出浙江範圍。

    15萬戰兵,又有約5萬人佈防在浙江境內一些重要的位置,威懾可能增援上海的敵軍,和可能來自上海的攻擊,隨著戰役需要,他們也可能在某些戰役階段調往前線或護衛補給線。

    10萬戰兵和15萬民夫,大部分集結到杭州後,前鋒部隊誓師開始出發。分為兩個前鋒軍團,各2萬戰兵和4萬民夫。分兩個方向接近上海外圍,拔除據點,建立補給線。

    起碼一半人力用於維護沿途補給線需要。能參與進攻上海的可能兩支軍團加一起不足2萬人。

    主力6萬戰兵和剩下的民夫,在集結完畢後,一邊和前鋒軍團交流訊息,一邊開始拔營陸續出發。

    其中4萬戰兵在合適的條件下,開始快速挺進和前鋒軍團匯合發動攻勢,

    還有2萬戰兵是預備隊,不到關鍵時刻不會動用。

    進攻上海半年後,情況不太好,環境發生變化,戰役結束。

    雖然動員60萬人,實際參與作戰的部隊,不足6萬人。54萬人從開始到結束,敵人長什麼樣沒見過,仗打完了,回家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收購沐瞳,位元組跳動是否太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