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康品君
-
2 # 飛貓19
.食物被煮熟是一個複雜的變化過程,既有化學變化,也有物理變化。
食物中的主要物質是蛋白質,澱粉,糖類等等,在煮制的過程中,蛋白質要變性,即蛋白質的空間結構要改變,有利於消化,澱粉也會由直鏈變成分支的,糖類一般沒有什麼變化。炒菜時,是利用了熱傳遞的物理過程加熱實物的。但食物變熟卻是化學變化,在高溫下,蛋白質變性,轉化為易被人體吸收的蛋白質。所以,炒菜既有物理過程,又有化學變化。
本質上講,食物被加熱煮熟是食物內化學成分結構改變的過程,也可以說是成分變性的過程。
1.麵粉、大米等穀物製品:
其主要的成分是澱粉和少量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礦物質,沒煮熟時,這些澱粉和蛋白質以整齊的長鍊形式摺疊著緊密排列,所以生的穀物很硬很實。加入水泡開再加熱,這些整齊的長鏈就會舒展開啟並相互交聯形成一個立體的網路,把水分子鎖在 裡頭,自身變得蓬鬆、柔軟,適合食用。維生素——主要是B1、B2等B族維生素則在加熱過程中變性失活, 礦物質到是可以原樣保留,但量都很少,所以主食主要就是提供碳水化合物(e.g澱粉),作為能量的快速來源。
2.蔬菜:
主要成分是水和纖維素,以及維生素、礦物質、植物營養素。加熱煮熟過程中,纖維素會被軟化但不會變性;植物細胞被破壞,水分、礦物質、維生素和植物色素比如花青素、番茄紅素、胡蘿蔔素等會有部分溶出到菜汁裡(用油烹製),其中不耐熱的元素會失活,所以蔬菜短時間爆炒營養保留得會比較多一些。
3.肉類:
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脂肪、少量礦物質和維生素。肉在加熱過程中,其中的肌球蛋白、肌絲蛋白以及肌紅蛋白會變性,使得肌肉組織變得更加密實,因此肉加熱後會收縮,同時鹽溶性蛋白會形成網狀結構,包裹住油滴和水分,這樣吃起來口感飽滿鮮嫩;而肌紅蛋白中的亞鐵離子因受熱而氧化為三價鐵離子,從而使肉從紅色變為褐色。
肉中的脂肪在一般情況下不會發生變化,但如果加熱過度,不飽和脂肪(比如海魚裡的魚油,烹呼叫的植物油)會發生氫化作用,產生反式脂肪,這不僅無益,還有害人體健康,增加心臟病風險。
為什麼肉煮熟後會特別香?以下摘自哈羅德.馬基的《食物與廚藝》一書:
當肉經過溫度烹調後,可以強化味道並且產生香氣。烹煮對肌纖維造成簡單的物理性破壞,使得肌肉釋放出更多液體,裡面的物質對味蕾更具刺激性。肉品加熱到所謂的三分熟時,液體的釋放變達到極致。若溫度繼續上升,肉也會隨之幹掉,接著發生化學物質變化取代物理變化,細胞分子會分解,然後重新結合成新的分子。新的細胞分子不止帶有肉味,還有果香、花香、堅果和草香。如果鮮肉受熱程度未到達水的沸點,那麼這塊肉的味道,大致上就由蛋白質和脂肪分解後產生的物質所決定。不過烘烤炙烤油炸等會形成一層風味濃厚的外殼,這是因為表面脫水,且溫度高到足以造成褐變反應。褐變反應產生肉香,其帶有烘烤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