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名叫“馬纓花”的是什麼樣的植物?
“馬纓”是馬的頸部的裝飾品,多為紅色的。人們通常形容植物的花部形態,就叫“馬纓花”。
根據我瞭解的情況,馬纓花這個名稱是一個別名,名字叫馬纓花的有三種植物:
一,馬纓杜鵑
馬纓杜鵑是正式中名,這個名稱是《中國植物誌》中確定的。別名在《植物名實圖考》中記載為馬纓花。是杜鵑花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分佈在中國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南部,常生長在海拔一千到三千公尺之間的常綠闊葉林中和灌叢中,大多為野生,近年來有人工栽培。它的外形特點,高四五公尺,樹皮褐色,薄皮狀脫落,小枝粗壯;葉革質,長圓狀披針形,表面深綠色,背面有白色或褐色 毛,葉邊反捲。傘形花序頂生,有花二十多左右,花冠鐘形,肉質,深紅色,看起來像馬纓, 五月份開花。蒴果圓柱形,黑褐色,十二月果實成熟。
馬纓杜鵑人工栽培可以播種繁殖或分株繁殖,喜歡酸性土壤。分株繁殖在秋季或春季萌動前比較合適。
二,合歡
合歡是正式中名;別名在《輔通志》中記載為馬纓花;別名還有絨花樹、夜合樹等。是豆科合歡屬落葉喬木,分佈在中國東北到華南、西南地區,為栽培樹種。它的外形特點,樹冠寬闊像傘狀;二回羽狀複葉,葉片小,到晚上摺合,故名夜合樹。頭狀花序排列成圓錐狀,花粉紅色,花絲細長多數排列成圓球形,看起來像繡球,叫馬纓花也是這個緣故。 六七月開花。莢果帶狀,八到十月果實成熟。
合歡通常採用播種繁殖,以春播為主,三四年苗木可以移植。
三,山槐
山槐是正式中名。人們通常也叫馬纓花。別名還有山合歡、白夜合等。是豆科合歡屬植物。分佈在中國華北、西北、華東、華南、西南地區,常生長在山坡稀疏林中和灌叢中。落葉小喬木或灌木,二回羽狀複葉;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開始白色,後變黃色。 莢果帶狀。我野生植物,可以用播種繁殖,栽植方法與合歡相同。
農村名叫“馬纓花”的是什麼樣的植物?
“馬纓”是馬的頸部的裝飾品,多為紅色的。人們通常形容植物的花部形態,就叫“馬纓花”。
根據我瞭解的情況,馬纓花這個名稱是一個別名,名字叫馬纓花的有三種植物:
一,馬纓杜鵑
馬纓杜鵑是正式中名,這個名稱是《中國植物誌》中確定的。別名在《植物名實圖考》中記載為馬纓花。是杜鵑花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分佈在中國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南部,常生長在海拔一千到三千公尺之間的常綠闊葉林中和灌叢中,大多為野生,近年來有人工栽培。它的外形特點,高四五公尺,樹皮褐色,薄皮狀脫落,小枝粗壯;葉革質,長圓狀披針形,表面深綠色,背面有白色或褐色 毛,葉邊反捲。傘形花序頂生,有花二十多左右,花冠鐘形,肉質,深紅色,看起來像馬纓, 五月份開花。蒴果圓柱形,黑褐色,十二月果實成熟。
馬纓杜鵑人工栽培可以播種繁殖或分株繁殖,喜歡酸性土壤。分株繁殖在秋季或春季萌動前比較合適。
二,合歡
合歡是正式中名;別名在《輔通志》中記載為馬纓花;別名還有絨花樹、夜合樹等。是豆科合歡屬落葉喬木,分佈在中國東北到華南、西南地區,為栽培樹種。它的外形特點,樹冠寬闊像傘狀;二回羽狀複葉,葉片小,到晚上摺合,故名夜合樹。頭狀花序排列成圓錐狀,花粉紅色,花絲細長多數排列成圓球形,看起來像繡球,叫馬纓花也是這個緣故。 六七月開花。莢果帶狀,八到十月果實成熟。
合歡通常採用播種繁殖,以春播為主,三四年苗木可以移植。
三,山槐
山槐是正式中名。人們通常也叫馬纓花。別名還有山合歡、白夜合等。是豆科合歡屬植物。分佈在中國華北、西北、華東、華南、西南地區,常生長在山坡稀疏林中和灌叢中。落葉小喬木或灌木,二回羽狀複葉;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開始白色,後變黃色。 莢果帶狀。我野生植物,可以用播種繁殖,栽植方法與合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