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狼嘯月31600808
-
2 # 周乙探史
驚!本人發現滿族發源于山東壽光:《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4500年前的山東北部)“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鹹,有肅慎氏(滿族祖先)之國”。本人認為肅慎是夙沙的轉音。夙沙氏居住在山東壽光,為伏羲族大庭氏末世,是最早發明海水煮鹽的人,故被稱為鹽祖。至於其居住的山為何稱“不鹹”,仍值得探討。夙su=壽=英文salt=鹽,沙=英文sand,夙沙=salt sand=鹽沙。壽光古稱壽華,就是鹽華(鹽晶體)的意思。
先秦古籍中的肅慎人,就是今天滿族的最早先民。肅慎族起源於鳥圖騰。漢代以後,不同朝代的史書上出現的邑婁(後漢、三國)、勿吉(北朝)、靺鞨(隋、唐)、女真 (遼、金、宋、元、明),是肅慎的後裔,也是滿族的先民。
從考古學上看,新開流文化是肅慎先世的遺存。那麼,分佈在三江流域的、由新開流文化演變而來的饒河小南山遺址、撫遠海青遺址,可能是商周時期肅慎人留下的遺蹟。小南山遺址位於今黑龍江饒河境內。在興凱湖以北、穆稜河下游和烏蘇里江左岸地帶,還有同類型的虎林姚營、吉祥、大、小穆稜河、五林洞遺址。從年代上看,它晚於新開流而早於海青。海青遺址也在烏蘇里江左岸,分佈範圍大致在烏蘇里江流域和松花江、黑龍江的匯流地帶。這個地帶,或許是古肅慎族的發源地,是肅慎族的最早故鄉。
肅慎族,是東北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竹書紀年·五帝紀》說:“肅慎者,虞夏以來東北大國也。”虞,就是“唐堯虞舜”中的舜帝;夏,就是公元前2100年建立的夏朝。這就是說,早在4000多年前,肅慎人已經定居在白山黑水之間。所謂白山黑水,就是今天的長白山與黑龍江一帶,一般也泛指東北地區。《山海經·大荒北經》說:“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鹹,有肅慎之國。”而不鹹山,就是今天的長白山。
肅慎,又稱息慎、稷慎、肅慎,從字面上看,好像是說肅慎就是嚴肅謹慎的人,但這很難說得通。稷慎一詞,可能是稷神的音轉,稷是古代糧食作物,黍、高梁叫稷,粟的別稱也叫稷。古代的農官叫稷,農神也叫稷。這樣看來,稷慎人可能是植物圖騰氏族發展來的,這在遠古神話傳說中並不少見。
肅慎族在人種上屬於蒙古人種,與中原遠古居民有血緣關係。在華夏族共同體形成過程的同時,肅慎族的共同體也在形成。綜合人種學資料、考古學資料和民俗學資料,目前出土的安圖人、西團山文化和鶯歌嶺文化,據今約3000年,相當於西周,很可能就是肅慎族所遺留下來的文化遺存。
傳說舜禹時代﹐肅慎已與中原有了聯絡。舜時﹐息慎氏朝﹐貢弓矢﹔禹定九州﹐周邊各族"各職來貢"的﹐東北夷即有肅慎。周武王時﹐肅慎人入貢"楛矢石砮"。成王時﹐肅慎氏來朝﹐成王命大臣榮伯作"賄息慎之命"。康王時﹐肅慎復至。周人在列舉其疆土四至時稱:"肅慎﹑燕﹑亳﹐吾北土也。"可見遠在春秋以前﹐肅慎人已臣服於中原王朝。其分佈﹐大體在今長白山以北﹐西至松嫩平原﹐北至黑龍江中下游廣大地區。黑龍江流域出土的魏國平周布和今吉林﹑黑龍江兩省發現的肅慎典型器物 "石砮"﹐以及在上述肅慎人分佈區內﹐普遍發現鼎﹑鬲等器物﹐都表明肅慎人與中原地區很早就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有著頻繁的交往和聯絡。 在古代中國,東北地區有三大族系:肅慎、穢貊和東胡。三族系起自先秦,迄於明清,貫穿東北古史之始終。其中"肅慎族系",自先秦肅慎後,在漢魏為挹婁,北朝時是勿吉,隋唐為靺鞨,其後女真和滿族皆出於此。
《左傳》、《國語》、《山海經》、《史記》和《漢書》等文獻都有關於肅慎的文字記載。從傳說中的虞舜、禹到有文字記載的商周時代,"海外肅慎"一直來服。這使"肅慎來服"成了聖王威德遠播的豐功偉績,為後世所景仰。《大戴禮記少閒》稱頌虞舜、禹、成湯、文王"民明教,通於四海,海外肅慎,北發渠搜,氐、羌來服"。漢武帝雲:"朕聞……周之成、康……教通四海,海外肅昚,北發渠搜,氐、羌徠服。"(《漢書武帝紀》)《三國志烏丸鮮卑東夷傳》也謂:"自虞暨周,西戎有白環之獻,東夷有肅慎之貢,皆曠世之功。"因而,歷代帝王均把"肅慎來貢"作為衡量文治武功,體現威德及於四海的重要指標,十分重視來進貢的"肅慎"族。《國語魯語》不僅首次明確記述了肅慎所貢為"楛矢石砮",還說"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遠也,以示後人使永監焉。故銘其栝曰"肅慎氏之貢矢"",以分異姓,"使無忘服也"。由於早期文獻對肅慎記載過於簡略,好大喜功的中原王朝便把進貢"楛矢石砮"與肅慎等同起來,即使族稱不同也要強加以"肅慎"或"肅慎後裔"之名。《三國志挹婁傳》謂:"挹婁……青石為鏃,古之肅慎氏之國也"。《隋書東夷傳》也記靺鞨"自拂涅以東,矢皆石鏃,即古之肅慎氏也"。有意思的是,《三國志》雖在作傳時名為挹婁,但在記載其他史事尤其是言及向中原進貢時都用"肅慎"代指。《後漢書》亦然。唐代房玄齡等人撰寫的《晉書》,更是全以"肅慎"代稱晉時的挹婁。宋、齊、梁、陳諸書以及《南史》亦如此。遍檢文獻,古史對"肅慎族系"的記錄大多源自"貢楛矢石砮"。就這樣,向中原貢(甚或使用)"楛矢石砮"的挹婁等族都被好溯古比附的史家貼上了"肅慎"的標籤,這是"肅慎族系"觀得以形成的主觀原因。從高句麗國王高璉"獻肅慎氏楛矢石砮"(《宋書蠻夷列傳》)看,"肅慎氏楛矢石砮"甚至成為一種"品牌",深得中原王朝的喜愛,連高句麗國也以此為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