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老沈一

    許慎在《說文解字》裡,解釋了“夕”字。

    他說:“夕,緟也。”

    “緟”,就是“重”——重複、重疊的重。

    接著他說,夕,“從緟夕。夕者,相繹也,故為多。緟夕為多,緟日為曡。”

    許慎的意思是,“夕”與“繹”疊韻。“繹”,就是演繹之“繹”,其本義是“抽絲”。抽絲可以抽起來沒完,夕依靠疊韻,假借了“繹”這一個本義。

    於是,“緟夕為多,緟日為曡”了。曡,即疊。

    關於重夕何以為多,後人,多以許慎的解釋為據。

    怎麼“強詞奪理”呢?

    就是許慎認為“夕者,相繹也”——夕、繹疊韻,因此夕也具有了“抽絲”的含義。

    古代漢字,的確不乏同聲假借之例,但似乎從沒見有夕、繹假借的例證。

    許慎儘管早了咱們約兩千年,但很遺憾,他無緣見到甲骨文。

    甲骨文中的“多”字,不是“夕上夕,夕下夕”。

    就是說,甲骨文的“多”,不是“重夕也”——與夕沒有一毛錢關係。

    甲骨文裡也有“夕”字,為“半月之形”,是月的本字。

    《說文》曰:“夕,暮也。從月半見。”

    許慎雖沒見過甲骨文,但這個解釋是對的。

    甲骨卜辭中,有時候,“夕”字加一點,為月,這也是現在“月”字的字根。但很多時候,不加點,也用作“月”。

    “多”字,甲骨文中如下形——

    甲骨文研究大家們,皆認為不從“二夕”,而贊成徐中舒先生這個意見。

    從甲骨卜辭看,“多”有三個含義——

    一是,“不少也”。

    “鐵二四九.二”卜辭,占卜的內容,是說希望某年三月“多雨”。

    二是,“眾也”。

    “前四.三一.三”、“甲三八0”、“乙八八一六”等卜辭,用到“多”都是“眾”的含義。

    三是,方國名。

    “佚九二六”、“合一六五反”、“乙八八八二”、“乙三四00”等甲骨卜辭上,“多”都是方國的名字。

    大約,殷商重祭祀,因祭祀所用肉塊的多寡,造出了“多” 字,然後,拓展到其他方面,這個“多”字,就誕生了。

    許慎沒見過甲骨文,不知道這裡面的來龍去脈,但總要說出個所以然,便想當然地把“多”,與“重夕”聯絡在一起了。

    “多”字,何以如此,應該是這麼回事。

  • 2 # 白雲3498郭璽清

    夕上夕,夕下夕,兩夕為啥念成多?

    關於‘多’字研究古人造字的奇妙其是很豐富,也很簡單。

    古人首先造出字‘夕’是太陽落山以後的時間段,既然要把多的這層意思表達出來,就聯想到了‘夕’字上來。一天從早到黑又到天亮,夕的時間段只有一次,兩個夕不就成了餘外。

    夕上夕,夕下夕形成多字的由來。

    (多):日不能重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毛與與年近八荀的王洛賓是什麼關係?他們到底是怎樣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