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月影感情屋
-
2 # 晉京緣
三毛的愛情觀是不受時間地域限制的,但她在愛情上是一個感性的人,與王老的情處在一個過渡期,說愛情我感覺還沒到這個度,三毛懷著一顆受傷的心,去找愛,可現實把她心傷的負重累累,生活也把她壓的喘不過氣來,她喜歡思考,自由,放鬆,寬闊,愛大自然,不喜歡人群,然而這一切她都沒能擁有,而一下飛機的記者的圍堵,擺拍的聚光燈,這一切讓三毛很是難接受,沒有了自己的空間,她的母親曾經說過,大家的熱情,我的女兒她受不了,她又要走了。她的希望破滅,滾滾紅塵,,她去到王老先生那裡,尋找愛情,可是這一切都是幻化的,失望的她回到臺灣,直到最後到另一個世界去找荷西了,假如三毛有了自己的空間,這一切的結局將可能不一樣,可現實中她沒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了,到那都是如潮的熱情,她受不了,就連她的海邊的房子在《鬧學記》中的<吉屋出售﹥<隨風而去><ET回家>中賣掉了,可是她想<重建家園>,可這個世界擠得她累了,最終…,
-
3 # 娛妃念
是忘年交,也是無疾而終的黃昏戀。
這位老人,就是西部歌王——王洛賓。那一刻,三毛心中最柔軟的地方被打動了,彷彿冥冥之中悟到了前生。三毛放下報紙,立即收拾行囊,她要去尋找王洛賓。
與王洛賓的第一次相見,三毛向王洛賓唱起自己成名曲《橄欖樹》,王洛賓也為三毛唱獄中作品《高高的白楊》,三毛為那歌中故事潸然淚下也為王洛賓的人生和藝術才華傾倒。
經過兩天短暫的接觸,三毛的心中泛起了陣陣漣漪,這是荷西離開之後,三毛第一次的感情際遇。那一年三毛47歲,王洛賓76歲。
三毛依依不捨離開了王洛賓回到臺灣,但她的心卻留在了大漠戈壁。
短短几個月,三毛按耐不住心中對王洛賓的傾慕,便書信表露:“萬里迢迢,為了去認識你,這份情不是偶然,是天命。沒法抗拒的。你無法要求我不愛你,在這一點上,我是自由的…”
面對三毛率真熾熱的感情,已經76歲高齡的王洛賓豈能無所知,於是三思之後,王洛賓寫信給三毛,委婉表達自己的彷徨:蕭伯納有一把破舊的雨傘,早已失去了雨傘的作用,但他出門依然帶著它,把它當作柺杖用。
王洛賓在信裡不無憂傷地自嘲:“他就像蕭伯納那把破舊的雨傘。”之後,王洛賓漸漸減少了給三毛寫信的次數。在三毛心中已經認定,王洛賓那裡有她的精神歸宿。
為此,三毛匆匆回信,嗔怪王洛賓:“你好殘忍,讓我失去了生活的柺杖!”
為愛奮不顧身,終究未能與君同,1991年1月4日用絲襪終結了生命。
噩耗傳來,王洛賓悲痛不已, 寫下晚年最後一首情歌《等待--寄給死者的戀歌》:“你曾在橄欖樹下等待又等待, 我卻在遙遠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場迷藏的夢, 請莫對我責怪。為把遺憾續回來, 我也去等待, 每當月圓時, 對著那橄欖樹獨自膜拜。 你永遠不再來, 我永遠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 越等待, 我心中越愛。”
沒有合適的土壤,再美好的愛之花,也無法開花結果。若說遺憾,大抵是,來得不是時候。三毛與王洛賓之間的愛情,就這樣,於塵世間匆匆錯過,徒留下後人的一聲聲嘆息。
愛情這東西,無法以單純的辜負不辜負來定論。誰都不知道,誰能陪誰、又能陪著走多久。因此,且行且珍惜。
-
4 # 使用者3909682386
91年那時我還在西安讀書,記得元月初突然有一天,《西安晚報》連續兩次用特刊印發了賈平凹先生的《哭三毛》和《再哭三毛》,沉痛悼念三毛離逝,說實在的,在這之前只看過三毛的《稻草人手記》等,也是斷斷續續不繫統,現在各大電臺報刊都在報道三毛的離逝,出於好奇,就去鐘樓書店買了幾本三毛的專集《撒哈拉的故事》等書藉系統地讀了一遍,對於三毛和荷西的愛情有所瞭解,對三毛的極端離世也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記得在巜哭三毛》裡提到將來陝西,請平凹先生帶她去吃西安的羊肉湯泡饃感到遺憾,也許如果來了,會為她開啟另外一個世界的大門,她就不會走極端了吧!
當時不理解四十多歲的三毛為何鍾情於未曾謀面的76歲老人王洛賓,後面讀了三毛的作品之後,理解了三毛失去了愛人荷西之後的心情,在孤獨和痛苦之時,王洛賓的《在那遙遠的地方》猶如春鳳飄進了三毛耳朵裡,象涓涓細流滋潤了三毛痛苦的心田,三毛彷彿找到了知音,即刻就從臺灣飛到大陸來尋找知音人王洛賓,以此尋找對荷西的思念之情的寄託。
對王洛賓本來講,突然來個素味平生的臺灣女作家來到身邊,年齡、影響和環境一下難以調整適應,和三毛短暫相處了一段時間,三毛就回到了臺灣,在醫院忍不住病痛折磨和對荷西思念之情,就自縊而去,到另處世界尋找荷西去了。
愛到極端情難抑,荷西的離世,對三毛的精神世界造成了致命創傷,三毛雖歷經尋求解脫,但抑鬱和孤獨還是難以擺脫,最終絕塵而去。願逝者在另一個世界幸福快樂!
-
5 # 天府微觀
三毛大學期間在文化學院時,因仰慕同校才子樑光明,主動給出聯絡方式,兩人之後開始交往。樑光明便是三毛的初戀。之後三毛逼婚不成便以去西班牙留學作為籌碼,沒想到最終反而造成兩人分手。三毛也因此自殺縫了28針。
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之後又相繼遊歷多個國家。在這期間她也交了幾位男朋友。還曾在柏林牆與一位軍官有過浪漫的邂逅,但都無果。之後又與畫家鄧國川、一名德國老師相戀。前者在婚後發現對方是有婦之夫;後者在婚禮前夕因為突發心臟病而撒手人寰。
三毛在遇到情感和婚姻上的打擊後,再度遠走西班牙。與六年前遇到的西班牙人荷西·馬利安·葛羅重逢。兩人結婚,並在撒哈拉定居。
1979年9月30日,當天正好是中秋節,荷西在三毛父母往訪期間在拉帕爾馬島的海中潛水時意外喪生。三毛歷經了情感上前所未有的打擊,她親自用手去挖荷西的墳墓,如果不是父母在,她一定跟著荷西走了。之後三毛一直沉浸在失去荷西的傷痛之中,直到遇見王洛賓。
而王洛賓這個蓄著山羊鬍子的小老頭兒,一生中除了三毛外也有三段戀情。1934年,作為中學音樂教員的王洛賓和藝專芭蕾舞女學生落珊(原名杜明遠)相戀了。卻因婚後兩地分居,落珊變心,戀情告終。
1939年王洛賓創作了傳唱大江南北的《在那遙遠的地方》,歌中的“好姑娘”正是藏族姑娘薩耶卓瑪。 卓瑪是金銀灘千戶長同曲乎家的三千金,有著藏族姑娘獨有的那一份靈氣與可愛。王洛賓隨同的《祖國萬歲》劇組正是駐紮在她家裡。王洛賓和飾演牧羊女的卓瑪朝夕相處地度過了三天,兩人發乎於情,止乎於禮。對於王洛賓而言,卓瑪更像是自己的夢中情人。
王洛賓的第二任妻子叫黃玉蘭(后王洛賓因其嫻靜溫順為其改名黃靜),一個他一生惦念和追憶的人。黃玉蘭的賢惠豁達,兩人生死相依,再度點燃歌王的一顆情愛之心。1951年王洛賓再次入獄後一個月,妻子黃靜病逝。知道1996年去世,都未有續絃的念頭。
“年近不惑,妻子病逝,他孤零零地死守在美麗的新疆,仍然痴迷藝術,不斷輾轉各地,採集民間歌謠。每天黃昏,他都坐在門前看夕陽;天黑後,總要對著懸在古舊牆壁上的太太遺像,彈一首曲子給她聽。”當夏婕講起這個老人時,三毛早已淚流滿面。她彷彿看到,在那遙遠的地方,還有一位老人與她同樣以愛為信仰時,如逢知音。不久後便跟隨旅行團欣然前往。
這天午後,王洛賓獨自一人,正蜷縮在躺椅上小憩,忽而被輕輕的叩門聲喚醒。三毛披著一頭海藻似的長髮,身穿黑紅格子毛呢外套,淺笑盈盈出現在他的面前。王洛賓後來說起三毛是這樣的:“第一印像是西部女牛仔,繼而變為秀髮女郎,最後的原形是真正的女作家!”
簡短地說明來意並寒暄後,他們便開始了一場酣暢淋漓的長談,雖是初次見面卻像是莫逆已久的故友一般。其後,餘興未了,三毛為他唱了自己的代表作品《橄欖樹》: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清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流浪遠方......
張愛玲說過,一個知己就像一面鏡子,反應出我們天性中最優美的一部分。遇見王洛賓,三毛就好像遇見了紅塵滾滾中的另一個自己。
三毛和王洛賓——安得與君相決絕回到臺北後,三毛將自己在烏魯木齊對王洛賓的採訪整理成《中國“西北民歌之父”王洛賓一鞭鍾情》一文在臺灣發表,繼而在新加坡《聯合早報》上撰寫了《在那遙遠的地方找到了原作者》,王洛賓的大名迅速蜚聲海峽兩岸。
而王洛賓則應大陸媒體之邀,寫了兩篇短文《海峽來客》和《回訪》。“是誰在敲門,聲音那樣輕,像是怕驚動主人。開啟房門頓吃一驚,原來是一位女牛仔。模樣真迷人——鑲金邊的腰帶,大方格的長裙,頭上裹著一塊大花巾,只露著滴溜溜的一雙大眼睛......”許多文學評論家都歎為觀止:77歲的老人居然寫出了這樣不朽的動情之作!
三毛在信中深情表白:閉上眼睛,全是你的影子。沒有辦法。你無法要求我不愛你,在這一點上,我是自由的。
短短三個月,三毛就給王洛賓寫信達15封之多。三毛的熱情率真躍然紙上,作為寫過無數情歌的藝術大師,王洛賓不會不明白三毛對自己的情感。彼時他已經87歲了,一個行將就木之人如何承受起這份沉甸甸的愛?
他給三毛回信,將自己喻為:蕭伯納那把破舊的雨傘。之後便很少回信。
8月20日,王洛賓收到三毛從北京發來的一封加急電報:“8月23日(CA0916班機)請接平。”為了迎接三毛的到來,從未置辦過傢俱的王洛賓,請人陪同,破例到烏魯木齊的傢俱市場選購了一張當時最流行的單人席夢思床、一張書桌、一盞檯燈和一套新被褥。
而三毛則按照王洛賓的成名作《在那遙遠的地方》中,那個美麗的姑娘卓瑪的形象,穿上在尼泊爾購買的具有濃郁藏族風情的裙裝。
與此同時,一部關於王洛賓的電視紀錄片也正在拍攝期,王洛賓陪她的時間少之又少。而他並沒有注意到三毛的情緒變化。直到三毛心灰意冷,帶著那隻盛滿衣物的手提箱離開。
1991年1月5日,離開王洛賓的第121天后,飽受事業、愛情與疾病三重困擾的三毛,在臺北榮民總醫院自縊身亡,英年46歲。
三毛和王洛賓——免教生死作相思噩耗傳來,王洛賓悲慟不已。
恍惚迷離之中,他寫下了晚年最後一首情歌:《等待——寄給死者的戀歌》
你曾在橄欖樹下等待再等待
我卻在遙遠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場迷藏的夢
且莫對我責怪
……
三毛和王洛賓之間的感情,其實不像是愛情,更像是友情。三毛在王洛賓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痴情和那份遺世獨立,三毛想要的是一個靈魂伴侶,可惜王洛賓並不能滿足三毛對於所要愛情的幻想。說到底,她有他沒有的那份執拗,而他則比她更為世俗。兩人可以像知己一樣,圍爐夜話、聊天唱歌,但唯獨不能在一起。
倘若三毛不在王洛賓身上寄託愛情的期盼,王洛賓也不會在面對三毛時,覺得糾結和迷茫。兩人的相處會很自然隨性。興許,三毛和王洛賓就成了志趣相投的莫逆之交,成為塵世當中惺惺相惜的知己伴侶。
-
6 # 李牧
做為少年時期的三毛忠實讀者,我三十歲後,客觀的認為三毛是個騙紙。
三毛的致命缺陷,是她把所有的東西,無論是對非洲大陸的觀察還是她自己的感情生活,都當真東西寫。結果往往接受不了真實性的拷問。
三毛的經不住真實性拷問,是真實性最怕面對的一部分:她不是有意造假,她是把自己的主觀感受,替代了真實性,而且她堅持這就是客觀事實。死者為大,對三毛的精神與情感、她為什麼如此主觀,我不做更多分析。
以現有資訊看,三毛與王洛賓隔空相識,情感全程不過兩三年時光。從三毛在臺灣發表的作品看,荷西離世之後,她應該還有王洛賓以外的感情際遇,並不像有些讀者以為的那麼簡單——這是忠實讀者與作者共同製造的假像,把文字當真事兒了。
而三毛與王洛賓,隔空相識,真正相處的時空以日計算。這並不是不可控因素影響的,這倆個人沒在一起,就是這倆個人沒法在一起。
一個是有留學經歷的臺灣人,一個是解放軍出身的新疆人,還都不是少男少女,都是久經紅塵、思維與生活方式早已固化的中老年人。他們上演了一場典型的文化差異碰撞,然後,三毛並沒有寫出來。
我不否認三毛與王洛賓的感情是真實的,他們交流交流藝術、唱唱歌,會真的很愉快。可他們真的在一起,一天,兩天,三天,然後會怎麼樣?
生活是需要勇氣的。
(全文完)
-
7 # 大先生的故紙堆
王洛賓,他的歌曲是一個時代的傳奇,而他與臺灣作家三毛的感情也是眾說紛紜。一個老人收集、整理、創作了上千首歌曲,在海外,只要有華人,就有他的情歌。三毛鍾愛他的情歌,兩次專程趕來,投宿在他孤寂的家中。
王洛賓曾說,一個人必須有愛人,但僅有愛人是孤獨的,他還必須愛整個人類。他說他正是為了整個人類而拚搏的。
晚年的王洛賓,家中客廳一隅,掛著他愛妻的遺像。那是一位前額飽滿,有著一對和善、溫柔、美麗眼睛的年輕女人。鏡框上蒙著一塊半透明的黑紗。
夜深人靜時,王洛賓坐在那裡,與愛妻對話。
王洛賓曾寫過一首歌懷念三毛:“你曾在橄欖樹下等待再等待,我卻在遙遠的地方徘徊再徘徊,人生本是一場迷藏的夢,且莫對我責怪……”
這首歌曲的題名為《等待——寄給死者的戀歌》。
20世家90年代,一位友人曾經贈給王洛賓一副畫作,叫做《雨後玫瑰》。王洛賓看後興奮地說:“我很喜歡。”
友人對王洛賓說:“王老您看,我創作的這幅作品,為什麼只在玫瑰花瓣上畫了兩滴水珠?” 友人說:“這兩滴水珠意喻著您的兩滴眼淚,一滴是懷念您的妻子黃氏,另一滴是懷念臺灣作家三毛。”王洛賓隨後幽默地說:“幸虧你只畫了兩滴水珠,若要畫多了,我可就說不清了。”
-
8 # 有書博物館
王洛賓(1913.12.28-1996.3.14),漢族,出生於北京,中國民族音樂家。被稱為"西北民歌之父"、"西部歌王"。
他一生收集民歌,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民謠歌曲。
比如《在那遙遠的地方》、《達阪城的姑娘》、《半個月亮爬上來》、《掀起你的蓋頭來》、《阿拉木汗》、《在銀色的月光下》。
《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旋律優美婉轉的歌兒打動了無數人,奠定王洛賓"西部歌王"的身份。
1、初定情緣
1988年,這首民謠《在那遙遠的地方》傳入臺灣,聽到這首歌三毛感動得流淚。
對於寫過《橄欖樹〉的三毛來說,《在那遙遠的地方》正是對自己心靈的慰藉,她認定作者一定是能夠跟自己心意相通的人。
1989年,作家夏婕在新疆訪問王洛賓後,發表了幾篇關於他的文章。
其中講述了一位老人曾在年少時邂逅了一位美麗的姑娘,併為其傾倒痴迷,短短三天就為她寫下了這首絕代名曲。
看到這些文章的三毛,欣喜若狂。她急切的去尋找夏婕,並向她討要了王駱賓的聯絡方式。
此時的三毛是孤獨的,她的丈夫荷西已經去世十年,她覺得自己與王洛賓之間有神交,在感情上應該能夠溝通,並希望通過看望進行精神上的交流。
經過各種想象和艱難準備,4月16日,三毛第一次以旅遊者的身份見到了77歲的王洛賓。
在王洛賓家中,她為他演唱了自己的歌曲《橄欖樹》。三毛把自己的心交付給了對方,王洛賓請媒體人陪同帶三毛遊玩。
帶著欽佩,奔著幸福而去的三毛,是從自己的感情需要出發的,並沒有更多地想一個年近八旬的老人能否接納自己。
剛見面時,老人也是被激發得熱情高漲,可兩次入獄的經歷和老人本身具有的思考能力,使得他不得不面對現實:能否接納對方?
三天後三毛走了,回到臺灣後,她寫王洛賓的文章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她也不斷給王洛賓寫信,表達自己的情感意願。
畢竟有年齡的差距,王洛賓不僅回信婉拒了她,還故意延緩書信往來。可一往情深的三毛毫不顧忌地一味升級著自己的情素。
王洛賓通過權衡輕重和本來的戒備心理,漸漸變得拒絕接受感情。
除了年齡,還有世俗觀念、子女、最終的結局還會讓三毛經歷喪夫之痛,心目中對妻子地位的感情等因素都考慮到,畢竟老人不再是毛頭小夥可以為情感奔放而不顧一切。
2、再次相聚
越是老人有顧慮,三毛越想用自己的實踐行動證明自己的愛有多深。
五個月後,8月份就著到北京《滾滾紅塵》的劇本改編,三毛做了決定,徹底拋開世俗的眼光,事情一結束就奔向王洛賓家中。
王洛賓已為她準備了單人席夢思、書桌、被蓋。
她穿著他喜歡的衣服,為他洗衣、做飯、唱歌、遊玩,他時刻陪伴著她。如果沒有年齡的限制,他們真的很像一對熱戀中的情侶。
佔有慾太強,我想要的生活你得配合我。三毛單方面想成為王洛賓心中那個唯一,至少也是現在的唯一,她要求他摘下臥室裡他前妻的照片。
畢竟他還有兒子、還有對妻子的感情,王洛賓沒有同意,引起三毛誤會,認為我願意為你拋棄一切來找你,你卻不能為我捨棄這點小事?
王洛賓是個男人,雖也喜歡三毛,但被冤枉或強迫的事也會傷及自尊。隨著三毛私自摘下的照片又被掛上,表現出他們之間的感情存在著問題。
感性的三毛帶著朝聖的心情去見被自己賦予巨大熱情和想象空間的情歌王子,激情燃燒過後,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實。
不被對方毫無顧慮地接受,也有隔著的相處方式。
畢竟大陸和臺灣之間也還有著"距離",終於有了被拒在心外,進不了對方心裡的感受,只能知難而退,這使已經對生活沒有了樂趣的三毛大受打擊。
因為王洛賓年齡大坎坷多,三毛未獲得與自己所希望得到的匹配的愛情,認為沒法走進他的內心深處。
有不被接受的絕望令她痛不欲生。
所愛不得,從雲上落入塵間,再次失去情感的寄託,變得情緒低落,走不出自己的悲傷。
她之前已在服用治療抑鬱症的藥物,她想再投入愛中獲得救贖,誰知遇到了不被接納,也就失去了對留於人世的眷戀。
失去了精神支柱,生的希望再次崩塌,飽受事業、愛情與疾病三重困擾的三毛,被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毫不留念地選擇了離開這個自己不再依戀的世界。
3、追悔莫及
王洛賓以高齡老人的睿智避免了一場悲劇,令他沒有想到的卻是發生了另一場悲劇,三毛回去後不久就選擇了自殺。
聽到她的死訊的情歌王子懊惱不已。對用情太深的女子,認真又有責任感的男人,在沒有完全投入之前,是不敢輕易接受的。
他覺得是自己做錯了,開始自暴自棄鬱鬱寡歡。
誰遇到這樣極端的事情都會後悔,都會認為如果自己接納了對方,肯定不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就算是幫助對方渡過難關也該"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何況自己還辜負了對方的一片痴情,"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老人也被自責擊潰了心理防線,畢竟年歲不饒人,他借酒澆愁,最後憂鬱而終。
所謂愛情,兩情相悅即是天堂,若不對等即是地獄。
表面上看雙方很般配,他們都是充滿熱情的人,但畢竟是不同的煙火,有一方有顧慮,說明存在著不適合的問題,只能"發乎情,止乎禮義"。
有的時候,兩個人碰到一起時,明知有問題存在還一方還飛蛾撲火般投入,就需要有一方理智清醒,避免之後還是發生必然的問題。
但生活中的許多人卻是:明明知道兩情相悅不會有結果還奮不顧身,不管不顧地視而不見,或者是選擇忽視問題的存在。
這種掩耳盜鈴的做法,是認為愛情能戰勝一起的精神勝利法,最終結果是要敗給現實本已存在的問題。
違背自然常理的行事極少有皆大歡喜的結局,往往多以悲劇收場,只有用理智才能避免讓事情變得不可收拾。
真希望他們當初是以朋友相處,心靈相同,做靈魂伴侶,相互慰藉。
多希望三毛多在意一些親情友情,能多為家人朋友著想,能接受他們的寬慰,多一些對世間美好事物的留戀,也不致於失去荷西之後一個人尋找不到精神寄託。
只希望,他們倆在另一個世界相遇時,能達成和解,成為親人。
-
9 # 殘陽餘暉3
三毛與年近八旬的王洛賓是什麼關係?他們倒底是怎樣的感情?
三毛與王洛賓應該是紅顏知己的關係,他們距離情人關係僅僅隔了一層窗戶紙,這窗戶紙就是他們的生存環境造就的。三毛年輕叛逆而感性的性格讓她對王洛賓深深的崇拜且著迷,而年老的王洛賓卻顯得感性而理智;雖說他們一見如故並能水乳交融的聊天散步遊玩但總有點東西阻礙關係再進一步。
人生經歷和生長環境及文化的薰陶阻礙了他們。三毛感性又熱情如火,忘了患抑鬱症的軀體裡始終藏著個角落:她深深愛過的荷西。她那時似乎已沒有了他的存在。情歌王子王洛賓雖心裡已接受了她。但他理智卻始終說:不行不行不行!當然也有點兒“君生我已老”的悲涼。
如果王洛賓不這麼理性,拿出當年寫《在那遙遠的地方》的激情,那麼他們就會衝破這層窗戶紙,進入一段嶄新的生命!
但這僅僅是假沒而已。
失望之極的三毛離開了王洛賓,才發覺自己深深眷戀的還是逝去十餘年的愛人荷西,不久她就在醫院自縊追隨他去了。聽到她的死訊情歌王子懊惱不已,開始自暴自棄鬱鬱寡歡;才發覺他自己真錯了。
然而一切都顯得太遲了。
-
10 # 如夢似幻真真假假
命運共同體的共鳴。
一隻小老虎餓了,有各種肉食,但是,受了創傷的小老虎必須吃掉另一隻小老虎,才能恢復健康。
回覆列表
我認為,三毛與王洛賓是相到愛戀的戀人關係,只不是王洛賓太過看重世俗眼光,沒有三毛那樣的膽大,開拓。他們的愛情最後以悲劇的結局收尾,一個死在醫院,一個在後悔中消沉渡過餘生。
一、簡介想要了解王毛、王洛賓的故事,就得知道他們前半生各自的經歷。
王洛賓是中國民族音樂家,王洛賓在蘭州改編了新疆的名民歌《達阪城的姑娘》,此後就與西部民歌結下了緣分,將自己的一聖都獻給了西部民歌的創作和傳播事業,王洛賓還有著“西北民歌之父”和“西部歌王”的稱號,王洛賓如今的主要作品還是蠻多的。
三毛是出生在1943年3月26日,去世在1991年1月4日,原名陳懋(mào)平(後改名為陳平),中國現代作家。1948年,隨父母遷居臺灣。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美國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81年回臺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
二、經歷決定態度三毛把中國的一些民歌傳播到別的國家,影響力可以說是很大的。她年輕時就是王洛賓的忠實粉絲。當她有經常去新疆旅遊的機會時,她不是先去旅遊,而是特地去拜訪了王洛賓,
這一拜訪,他們一見如故,一見鍾情,但王洛賓,他是很著名的音樂家,一生坎坷,曾經兩次入獄,然而19年的監獄生活並沒有扼殺他那創作音樂的靈魂,所以他創作很多經久不衰的音樂。
三毛,自從見面後就經常性的給王洛賓寫信,表達自己對王洛賓的愛戀之情,也表明了想要和他一起走過後半生的願望。這從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裡,三毛寫了15封信就能夠看出三毛的炙熱感情了。
然而對於王洛賓,當時他已經70多歲了,再加上他的人生坎坷經歷,讓他顧及太多,雖然三毛不在乎年齡差與世俗的眼光,但王洛賓不行,他在乎年齡,在乎自己行將不久的日子,他不想讓三 毛再一次經歷失去愛人的痛苦,所以他選擇了拒絕,卻沒有想到他的這個決定,在分別的第121天后,三毛以最後一封告別信,自殺了,去世在醫院裡,享年48歲。
《等待,寄給死者的戀歌》可以說是王洛賓對三毛愛的迴應,然而此時的三毛卻聽不到情深似海的呼喚!
建議:
愛情是前世多次的回眸來積攢來的緣分,當愛情來臨時,不要顧及左右,勇敢地邁出通知幸福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