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平凡平淡平安三平道人
-
2 # 尛尛帥
我來說一個吧:
上聯:二十五朝三公,朝朝勤學苦
下聯:七十二代賢良,代代禮義廉
橫批:南北
-
3 # 楊大眼讀書
歷史上令人唾棄的叛徒還是很多的,就比如大家都熟知的“當了一輩子老二,拼命也要當一把老大”的汪Quattroporte,充當滿州入主中原急先鋒的洪承疇、吳三桂等等。今天要聊的可能名字不夠響亮,但卻是結結實實加快歷史程序的一個叛徒,那就是宋元時期,背叛南宋投降元朝的劉整。
劉整雖然不是那麼赫赫有名,他卻是大大加快元滅亡南宋的一個關鍵人物。最最重要的有兩點:一是提出先取襄陽的戰略構想。二是為元朝組建了一支強大的水軍。因為第一點,元朝的鐵騎不再四川地區拼命地爬山了;因為第二點,南宋在當時的華夏再沒了立錐之地!
劉整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猛人。劉整曾跟隨南宋名將孟珙攻打金朝的信陽,趁著夜色率領十幾個人,跑到城裡面直接把太守給抓了。孟珙稱呼劉整為"賽存孝",認為能和五代的李存孝一較高低。南宋的名臣趙方臨死之前,對兒子趙葵說:"劉整才氣橫溢,汝輩不能用,宜殺之,勿留為異日患。”這些都說明劉整在當時人心中,就是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
孟珙
劉整的背叛是有原因的,也可以說主要還不在劉整本人。身為北方人的劉整以武功獲得升遷,南方諸將皆出其下,被呂文德所猜忌,就是神鵰俠侶上那個呂太守。劉整出謀劃策不採納,有功勞不表彰,還打算誣告迫害劉整。一向看重劉整的朝廷大員們都已經辭職了,劉整對上也沒有申訴渠道。當時和他類似的將領向士璧、曹世雄均被奸相賈似道逼死,劉整更是狐死兔悲,終於與1261年投降元朝。12年後,劉整攻破樊城,呂文德的兄弟呂文煥投降元朝,真是歷史弄人啊。
元朝滅亡南宋在大勢所趨,但是如果沒有劉整的投降,或許南宋能多堅持幾年,或許能搞到一個藩屬國的地位,保留一點種子,但這也只能是假設了。
-
4 # 聰明的小龍女
歷上臭名昭著的叛徒有:龔楚,佘灑度,孔荷寵,方步舟,楊遇春,陳淺倫,徐夢秋,徐錫根,白鑫,賀治華,葉家新,顧順章,向忠發,文強,任卓宣,李竹聲,盧福坦,郭潛,張蓮舫,吳恕,路大奎,陳公博,周佛海,張國燾,關書範,謝文東,李華堂,安光勳,程斌,張秀峰,趙玉昆,邢仁甫,趙凌波,趙希仲,劉厚總,黃志英,王繼芳,李政宣,郝鵬舉,冉益智,劉國定,塗孝文,蒲華輔,任達哉,蔡孝潛等。他們都是近代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叛徒。還有秦末英布、三國呂布、梁朝侯景、大唐朱溫、南宋吳曦、劉整、孔彥舟、杜充、劉豫、張邦昌、明未洪承疇、祖大壽、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孔有德、晚清袁世凱等,這些歷史名人,他們是古代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叛徒。
-
5 # 使用者鯤鵬4209349302
“歷史上”凡作奸犯科的叛徒,沒啥好商量“這些哪些”全是“臭名昭著”被人恨的!……叛徒對於國家社會來說,過去“不能比誰無恥”,現在“只怕誰更無恥”,未來“最忌誰會造成奇恥大辱”?……
-
6 # 知常容
尉史
漢朝與匈奴透過和親的方式維繫了幾十年的和平,西漢也變富了,此時漢武帝上臺,看到如此富裕的西漢,他覺得能做的也就是拓邊打匈奴了。當時朝廷內部主戰得很少,大部分主張和親。因為劉邦之敗影響太厲害。
王恢是少數幾個支援開戰的,有一天馬邑地方有個大商人聶壹來找王恢說可以誘匈奴進來,設伏擊之。王恢認為可行,上書漢武帝,經過激烈的爭論,漢武帝同意對匈奴開戰。
一方面漢軍準備了幾十萬軍隊埋伏在馬邑附近的山谷中。另一方面聶壹欺騙軍臣單于說,他有手下數百人,能斬殺馬邑縣令,舉城而降,牲畜財物可盡歸匈奴。
匈奴中計,單于帶著十萬大軍進軍馬邑,一切都在王恢的計劃之中。
此時單于覺得太過於順利,有些警覺,抓住雁門尉史進行審問。結果尉史和盤托出,最終單于退軍,漢武帝圍擊失敗,王恢自殺。匈奴與西漢全面交惡,開始長達幾十年的戰爭,差一點將西漢的財政拖到崩潰。
如果當年圍殲成功,或許匈奴和西漢不會如此苦戰,西漢老百姓就不會受那麼多苦,也不用到後期連吃飯都成問題。
這一切都由這個尉史造成,更搞笑的是尉史是一個官職,這個傢伙連個名字也沒有留下。因為他的彙報有功,單于封其為“天王”。
吳三桂吳三桂是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出身於遼西將門世家,自幼習武,善於騎射。吳三桂深受大明皇帝恩寵,崇禎封吳三桂為平西伯。當崇禎吊死之後,李自成派人去招降,吳三桂動搖了。後來說自己的愛妾陳圓圓以及親人都被押作人質。此時吳三桂一面穩住李自成,一面與多爾袞商議。最終多爾袞入關,攻入北京,吳三桂受封平西王。
降清之初吳三桂還和明朝殘餘勢力保持著一定的聯絡,後來就成了清軍的先鋒,一直打到雲南擒殺桂王。
再後來就是反對清朝廷,起兵,最終衡州稱帝,做了五個多月的皇帝,終病死。
吳三桂引清軍入關,使得整個中原陷入一片戰火之中,後來清統一天下,他又起兵,使得西南及中部陷入戰火,他兩次將老百姓送入戰火之中,而這一切都源自他的私心。
結語:最大的叛徒應該是將老百姓推向戰火之中,尉史和吳三桂無疑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
7 # 江湖小曉生
論叛徒,宇宙大將軍侯景必須要有一個重要的位置,畢竟這位老兄幾乎把全地圖的玩家都給背叛了,就差背叛自己了。
早年侯景是北魏北方六鎮之一懷朔鎮的軍士,自幼好勇鬥狠,戰鬥力驚人。這要是在和平年代,這樣的人都不能放出部隊,可一旦到了亂世,這樣的人極有可能成為梟雄。
六鎮起義以後,侯景便投靠了梟雄爾朱榮,在爾朱榮的帶領下平定六鎮起義。公元528年,侯景生擒叛將葛榮,因此被封為定州刺史。這一年他才26歲。
你要說侯景沒本事,那不現實,這位老兄真是太有本事了,所以才會成為南北朝時期,赫赫有名的梟雄。
一、背叛高澄,侯景一點兒不臉紅。跟著爾朱榮混,倒也挺好,畢竟爾朱榮本人也是一位年輕有為的英雄人物。只不過很可惜的是,爾朱榮因為大意,被北魏孝莊帝元子攸割掉了腦袋,侯景瞬間就成了無主之臣了。
接下來該咋整?侯景決定觀望一陣子。當時爾朱家族內鬥嚴重,雖然選出了爾朱兆做掌門人,可依舊誰也不服氣誰,因此侯景不敢輕易下注。
直到有一天,高歡把爾朱家族一鍋端了。侯景和高歡可是昔日的老戰友,因此立馬投奔到了高歡旗下。
高歡也高興啊,給侯景一個勁兒地加官進爵,提拔他擔任定州刺史、濮陽郡公,順便讓他領兵10萬,鎮守河南。侯景當時已經相當於是一方諸侯了。
你以為侯景身經百戰,武功就很高嗎?這倒不是。侯景天生有腿疾,這嚴重限制了他在武學上的發展。因此他之所以能打勝仗,主要是因為他對士兵的要求十分嚴苛。外加他本人師從慕容紹宗,學了不少兵法奇謀。這麼看來,侯景還是個儒將了。
高歡臨終前,把軍國大事都交給了自己的兒子高澄。同時高歡提醒高澄,一定要小心侯景。畢竟侯景早就對高澄不爽了,曾經揚言:高王(高歡)在的時候,他是老大,我沒話說,可高王要是沒了,讓我聽那個鮮卑小兒(高澄)的話,萬不能辦到。
這事兒高澄也清楚,兩人早就鬧得很不開心了。可侯景手裡有10萬大軍,還有河南之地。要想拿下這傢伙,必須要智取。
所以說,在高歡死後,高澄便以高歡的口吻,給侯景寫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前來。可高歡忘記告訴兒子,自己和侯景通訊時會留下特殊標記。這事兒高澄沒搞,直接就被侯景給識破了。
那還有啥可說的?這分明是請君入甕之計嘛!侯景二話不說,就選擇了背叛高澄。畢竟小命不保,這沒啥可說的。
二、歸降宇文泰?人家不肯收。侯景雖然手握雄兵,又坐鎮一方,可他想要建立自己的割據政權,還遠遠不行。為此侯景在創業之前,必須要學會跳槽。
侯景環顧四周,當時能和高澄相抗衡的,也就只有西邊的宇文泰和南邊的梁武帝蕭衍了。梁武帝是漢人皇帝,未必就能接納侯景這個羯族人。宇文泰就不同了,他不僅是北魏舊臣,而且還是鮮卑人。
因此,侯景選擇帶領10萬大軍投奔宇文泰。這可謂是天上掉餡餅的大好事,宇文泰當然十分高興了!可轉念一想,宇文泰就選擇了拒絕。
為啥?因為宇文泰十分了解侯景,他知道這哥們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萬一這是詐降的話,宇文泰那點人馬,壓根就不夠折騰的。
從日後侯景的作為來看,宇文泰的選擇是非常明智的。這個定時炸彈不能放在身邊,萬一哪天爆炸了,威力不可估量。
侯景罵罵咧咧地又看了看周圍的諸侯們,如今別無選擇,只有南下歸順梁武帝蕭衍了。畢竟全地圖,只有這麼一個玩家還能接受他。
梁武帝蕭衍,對侯景沒什麼瞭解,但是他對河南之地十分感興趣。得知侯景會帶著河南之地以及10萬大軍一起歸順南梁,梁武帝蕭衍做夢都要笑出聲來了。
因此,梁武帝給侯景開出的價碼也不低,他冊封侯景為:河南王、大將軍、使持節、都督河南南北諸軍事、大行臺等職務。
但凡是能開出來的空頭支票,梁武帝是一個不落下,全部都給了侯景。反正這些頭銜又不需要花錢買,隨口一叫就有了。不需要成本的買賣,誰都愛幹。
三、侯景出賣梁武帝,導致南梁走向覆滅。當時侯景感動得稀里嘩啦的,打算為梁武帝打一輩子工了。可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事,讓侯景改變了想法。
當時高澄派遣侯景的老師慕容紹宗前來追擊侯景,梁武帝也不甘示弱,連忙派遣侄子蕭淵明前來為侯景助陣。
結果不幸的是,蕭淵明居然被慕容紹宗的人給活捉了。
這還得了?皇帝的侄子被活捉,梁武帝的老臉沒地方放了。最關鍵的是,梁武帝對家人的愛護是非常深的,他急切地想要救回自己的侄子。
這個時候,高澄向梁武帝拋來了橄欖枝,打算透過談判,將蕭淵明給放回去。
這下侯景不淡定了,談判?你們倆要是談成了,那我侯景豈不是要吃不了兜著走了?為此侯景必須要試探一下自己在梁武帝心目中的價碼。
侯景假借高澄的名義,寫了一封信給梁武帝,信裡明明白白地寫著,高澄願意用蕭淵明交換侯景。
本以為梁武帝會毅然拒絕,沒想到他居然回信表示同意:你早上把蕭淵明送回來,我晚上就把侯景打包送過去。
這或許是梁武帝的緩兵之計,又或者是一種營救蕭淵明的方式。總之梁武帝在表態的同時,絲毫沒有與侯景聊過這件事。
侯景看到信以後,老臉都給氣綠了,立馬選擇了反叛。
侯景先強行霸佔了壽陽,隨後又在這裡廢除了大量南梁剝削老百姓的稅收,使得百姓們紛紛擁戴侯景,選擇加入侯景的造反隊伍。
恰逢這個時候,梁武帝的養子蕭正德,也早有謀反之心。他過去是梁武帝的嗣子,可梁武帝生了兒子以後,就把他送回去了,因此蕭正德懷恨在心,而梁武帝對此一直心生愧疚,給他高官厚祿,希望蕭正德別記仇。
結果蕭正德和侯景一拍即合,兩個一內一外,順利拿下了建康城。而梁武帝被困在臺城,活活給餓死了。
此後蕭正德做了一段時間的傀儡皇帝,侯景便將其廢殺,改立梁武帝的太子蕭綱為皇帝。這個時候的南梁,已經趨於崩潰了。
總結:侯景是一種走投無路的背叛。很顯然,侯景每一次背叛,似乎都挺無辜的。他背叛高澄,是因為高澄要弄死他。他背叛宇文泰,是因為宇文泰不要他。他背叛梁武帝,也是擔心自己的腦袋。
所以說,侯景的背叛都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但是得罪一家人可以理解,得罪兩家人也能解釋,把所有靠山都給得罪了,這有點兒說不過去了吧?
-
8 # 幸福年過花甲
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
(忘八 諧音“王八”)
下聯:孝悌忠信禮義廉
(少一個恥字 無恥)
回覆列表
明末的范文程,投靠後金的努爾哈赤,為滿洲人伐明出謀劃策,成了鐵桿的大叛徒。
明末的洪承疇,也是個臭名昭著的叛徒。“君恩深似海,臣節輕如毛”,洪承疇未盡臣節,松錦大戰後戰敗投降滿清。儘管洪承疇為滿清立下汗馬功勞,在乾隆年間仍然被視為“貳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