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6日,河南舞鋼市舞陽縣一位女村民在家中幹活時,不慎驚醒了正在冬眠的毒蛇被咬傷,好在有舞鋼警方幫忙開通了一條“綠色通道”,女子及時的得到了救治。
上圖就是被咬傷的女子與咬人的毒蛇,從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條毒蛇應該是短尾蝮蛇。短尾蝮蛇是一種小型的毒蛇,成年後的平均體長僅有45釐米左右,雖然它體型不大,但是其毒性卻很強。
根據資料顯示,短尾蝮蛇的LD50(半數致死量)為0.525mg/kg。單看這個數字可能不太直觀,所以我們就來帶入一下吧,首先0.525的意思就是殺死體重為一公斤的動物只需要0.525毫克的毒液,其次,這個LD50數值在中國的毒蛇中能夠擠進前五了,只不過是第五名,超過了舟山眼鏡蛇(0.53),弱於圓斑蝰蛇(0.48)。
不過,我們今天要探討的不是毒蛇的毒性,而是毒蛇的冬眠,因為在我們的印象中,冬眠期的毒蛇是沒有防禦和攻擊能力的,這才有了“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的說法。但是,為什麼在寒冬臘月,河南的女子會被冬眠的蛇咬傷呢?我們一起來解密一下。
蛇是一個由超過3000種不同種類組成的大家族,其中約有15%的為有毒蛇類,這些廣泛地分佈於熱帶、溫帶地區。蛇是一類變溫動物,如果環境溫度過高或者過低,它們就會因為被熱死或者凍死,因此在熱帶生活的蛇基本上都有夏眠的習性,而生活在溫帶的蛇基本上都有冬眠的習性。
蛇進入冬眠的時間各有不同,因為不同地區的溫度變化不同,在正常情況下,如果環境溫度持續的低於13℃,那麼蛇就要準備冬眠了。
在冬眠時,蛇要保證兩個方面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第一就是溫度的恆定,蛇如果長期處於低於3℃的環境中,那麼時間長了就會被凍死,所以它要早一個溫度相對恆定的地方越冬,溫度在5℃左右。
第二就是安全性,完全進入冬眠後的蛇幾乎是沒有活性的,此時它們要警惕被其他動物吃掉,所以冬眠地點的隱蔽性也很重要,最起碼不能讓野豬之類的動物一拱就發現。
因此,蛇通常會選擇鼠洞、樹根地下等滿足條件的環境之中進行冬眠,而且野外環境下,蛇冬眠還傾向於群居,這更有利於維持環境溫度。
冬眠的蛇會被老鼠吃掉嗎?
眾所周知,蛇是老鼠主要的天敵之一,在平時老鼠見了蛇就像見了貓一樣。但是,在冬眠期就不同了,老鼠是真的會吃蛇的。在中國大連的蛇島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大連蛇島上有著20000條蛇島蝮,它們在每年的9-10月份就會進入冬眠期。
此時,飢腸轆轆的老鼠們就會找到蛇的冬眠洞穴,啃咬它們,這才有了“蛇吃鼠、鼠吃蛇、各半年”的說法。
這就與蛇冬眠的狀態有關了,蛇的冬眠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首先,在環境溫度低於13℃時,蛇會進入冬眠,但是此時是冬眠的初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發現了蛇,蛇是會立即甦醒並且攻擊人的。
其次,隨著時間的推移,外界溫度越來越低,此時蛇逐漸進入深度冬眠的狀態下,此時其所處洞穴的溫度在5℃左右。同時,蛇的身體開始發生大的變化。
第一個變化就是身體逐漸地僵硬。這是變溫動物在環境溫度降低後最先進入的狀態,因為它的體溫與環境幾乎一致,而五攝氏度左右的溫度時,它們的肌肉活性基本就喪失了,所以此時盤踞的蛇就像是我們玩的橡皮蛇一樣。
第二個變化是內在變化。當蛇進入深度冬眠狀態時,其新陳代謝會降到極致,心跳每分鐘最低只有5次,這樣即使冬眠期長達3-4個月,蛇也不至於餓死了。
正是因為這種變化,當蛇深度冬眠時,即使自己知道被老鼠啃咬,也會因為身體僵硬無法反擊,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被啃死。但是,如果是蛇在剛剛進入冬眠時,它們被打擾完全是有能力和實力反擊的。
而且蛇的深度冬眠也是會中斷的,當外界環境溫度上升時,它們冬眠場所內的溫度也隨之上升,到了13℃以上時,它們隨時都可以甦醒,因為此時它們身體僵硬的情況解除了。
冬眠的短尾蝮咬人?
弄清楚了蛇冬眠的機制,河南短尾蝮咬人就很好理解了,原因就是白天持續的溫度較高,讓原本進入深度冬眠期的短尾蝮醒了過來,此時,它們是具備防禦和攻擊能力的。
其實,蛇冬眠期醒來早就不是什麼新聞了,早在去年的2月份,媒體就報道過河南商丘市寧陵縣柳河鎮一個村莊的墳地中出現了大量的蛇在曬太陽,當時2月份的天氣比起1月份要更冷。但是,由於近些年溫室效應的加劇,季節溫度反常的現象也頻頻出現,導致了這些蛇從冬眠中醒過來。
如果是正常情況下,溫帶冬季的蛇進入深度冬眠後是不會醒過來的,遇到這樣的蛇,它們也沒有任何的攻擊性(全身僵硬)。但是,如果不同了,隨著溫室效應的加劇,冬季白天出現十幾度以上溫度的情況越來越多,這樣就滿足了蛇結束冬眠的條件,此時的它們不但會在被人發現時咬人,還會主動的在Sunny正好的中午出來曬太陽。
因此,不要以為冬季的蛇就毫無抵抗力,如果溫度較高,它們照樣會咬人。
2021年1月16日,河南舞鋼市舞陽縣一位女村民在家中幹活時,不慎驚醒了正在冬眠的毒蛇被咬傷,好在有舞鋼警方幫忙開通了一條“綠色通道”,女子及時的得到了救治。
上圖就是被咬傷的女子與咬人的毒蛇,從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條毒蛇應該是短尾蝮蛇。短尾蝮蛇是一種小型的毒蛇,成年後的平均體長僅有45釐米左右,雖然它體型不大,但是其毒性卻很強。
根據資料顯示,短尾蝮蛇的LD50(半數致死量)為0.525mg/kg。單看這個數字可能不太直觀,所以我們就來帶入一下吧,首先0.525的意思就是殺死體重為一公斤的動物只需要0.525毫克的毒液,其次,這個LD50數值在中國的毒蛇中能夠擠進前五了,只不過是第五名,超過了舟山眼鏡蛇(0.53),弱於圓斑蝰蛇(0.48)。
不過,我們今天要探討的不是毒蛇的毒性,而是毒蛇的冬眠,因為在我們的印象中,冬眠期的毒蛇是沒有防禦和攻擊能力的,這才有了“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的說法。但是,為什麼在寒冬臘月,河南的女子會被冬眠的蛇咬傷呢?我們一起來解密一下。
蛇的冬眠蛇是一個由超過3000種不同種類組成的大家族,其中約有15%的為有毒蛇類,這些廣泛地分佈於熱帶、溫帶地區。蛇是一類變溫動物,如果環境溫度過高或者過低,它們就會因為被熱死或者凍死,因此在熱帶生活的蛇基本上都有夏眠的習性,而生活在溫帶的蛇基本上都有冬眠的習性。
蛇進入冬眠的時間各有不同,因為不同地區的溫度變化不同,在正常情況下,如果環境溫度持續的低於13℃,那麼蛇就要準備冬眠了。
在冬眠時,蛇要保證兩個方面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第一就是溫度的恆定,蛇如果長期處於低於3℃的環境中,那麼時間長了就會被凍死,所以它要早一個溫度相對恆定的地方越冬,溫度在5℃左右。
第二就是安全性,完全進入冬眠後的蛇幾乎是沒有活性的,此時它們要警惕被其他動物吃掉,所以冬眠地點的隱蔽性也很重要,最起碼不能讓野豬之類的動物一拱就發現。
因此,蛇通常會選擇鼠洞、樹根地下等滿足條件的環境之中進行冬眠,而且野外環境下,蛇冬眠還傾向於群居,這更有利於維持環境溫度。
冬眠的蛇會被老鼠吃掉嗎?
眾所周知,蛇是老鼠主要的天敵之一,在平時老鼠見了蛇就像見了貓一樣。但是,在冬眠期就不同了,老鼠是真的會吃蛇的。在中國大連的蛇島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大連蛇島上有著20000條蛇島蝮,它們在每年的9-10月份就會進入冬眠期。
此時,飢腸轆轆的老鼠們就會找到蛇的冬眠洞穴,啃咬它們,這才有了“蛇吃鼠、鼠吃蛇、各半年”的說法。
既然冬眠的蛇連老鼠都打不過,為何還能咬人呢?這就與蛇冬眠的狀態有關了,蛇的冬眠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首先,在環境溫度低於13℃時,蛇會進入冬眠,但是此時是冬眠的初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發現了蛇,蛇是會立即甦醒並且攻擊人的。
其次,隨著時間的推移,外界溫度越來越低,此時蛇逐漸進入深度冬眠的狀態下,此時其所處洞穴的溫度在5℃左右。同時,蛇的身體開始發生大的變化。
第一個變化就是身體逐漸地僵硬。這是變溫動物在環境溫度降低後最先進入的狀態,因為它的體溫與環境幾乎一致,而五攝氏度左右的溫度時,它們的肌肉活性基本就喪失了,所以此時盤踞的蛇就像是我們玩的橡皮蛇一樣。
第二個變化是內在變化。當蛇進入深度冬眠狀態時,其新陳代謝會降到極致,心跳每分鐘最低只有5次,這樣即使冬眠期長達3-4個月,蛇也不至於餓死了。
正是因為這種變化,當蛇深度冬眠時,即使自己知道被老鼠啃咬,也會因為身體僵硬無法反擊,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被啃死。但是,如果是蛇在剛剛進入冬眠時,它們被打擾完全是有能力和實力反擊的。
而且蛇的深度冬眠也是會中斷的,當外界環境溫度上升時,它們冬眠場所內的溫度也隨之上升,到了13℃以上時,它們隨時都可以甦醒,因為此時它們身體僵硬的情況解除了。
冬眠的短尾蝮咬人?
弄清楚了蛇冬眠的機制,河南短尾蝮咬人就很好理解了,原因就是白天持續的溫度較高,讓原本進入深度冬眠期的短尾蝮醒了過來,此時,它們是具備防禦和攻擊能力的。
其實,蛇冬眠期醒來早就不是什麼新聞了,早在去年的2月份,媒體就報道過河南商丘市寧陵縣柳河鎮一個村莊的墳地中出現了大量的蛇在曬太陽,當時2月份的天氣比起1月份要更冷。但是,由於近些年溫室效應的加劇,季節溫度反常的現象也頻頻出現,導致了這些蛇從冬眠中醒過來。
最後如果是正常情況下,溫帶冬季的蛇進入深度冬眠後是不會醒過來的,遇到這樣的蛇,它們也沒有任何的攻擊性(全身僵硬)。但是,如果不同了,隨著溫室效應的加劇,冬季白天出現十幾度以上溫度的情況越來越多,這樣就滿足了蛇結束冬眠的條件,此時的它們不但會在被人發現時咬人,還會主動的在Sunny正好的中午出來曬太陽。
因此,不要以為冬季的蛇就毫無抵抗力,如果溫度較高,它們照樣會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