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飛哥說史
-
2 # 西賊聞之心膽搖
崇禎皇帝一點也不冤,他本人正是導致明朝滅亡的最大罪人,他直到臨死也不曾醒悟,不反省自己卻推卸責任說“皆諸臣誤朕”。
如果說崇禎繼承皇位後僅僅一年兩年時間明朝就滅亡了,那麼可以說崇禎責任不大,證明明朝確實己經爛到骨子裡無可救藥了。可是事實是崇禎在皇帝位整整十七年明朝才滅亡的,崇禎接手的的確是個爛攤子不假,父祖輩給他留下個重大威脅就是邊患(後金崛起),己經延續兩個半世紀的大明王朝種種積弊難返,但是朝廷中忠勇能幹的文臣武將還有許多,明朝也遠沒有到失盡民心的地步。
崇禎繼位第二年陝北農民大起義才爆發,在這十七年裡崇禎仍然掌握著非常豐厚的實力資源,手中有許多好牌可打。在這十七年裡歷史也送給了崇禎和明朝好多次殲滅敵人救亡圖存的良機,都被崇禎喪失了。
明王朝也不是沒有人才,而是有人不用、用人不當、不肯放權、不加善待、動輒誅戮,捆綁住了忠臣良將的手腳,使他們無法發揮自己的才能。在這十七年裡崇禎本人犯了太多致命的錯誤,做了太多的愚蠢事情,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
3 # 八哥風潮
先來說下明朝為什麼滅亡吧,最大的衝擊莫過於農民造反,造反原因當然是因為吃不飽咯。當初客觀的原因是因為明末在小冰河時期,糧食本身就收成不高,吃不飽又救災不利的情況下除了造反就沒活路了。
再來說下邊關戰事,北方的大清當時只有幾十萬人馬。連大清自己的史書都沒想到可以入主中原,因為區區幾十萬人口要統治漢族簡直天方夜譚,本來想偷襲下明朝好讓明朝承認他們的地位,沒想到一深入發現裡面已經一盤散沙。
就這樣刻薄寡恩、愛面子、性格急躁、心黑手辣、疑心病重、四處為了給自己歌功頌德機會的人最後以發覆面,吊死在歪脖子樹上很正常啊。死的時候還不忘說是大臣誤了他,留遺言說屍體任憑處置,別傷害他的子民。。不過是為了博死後的美名罷了,真愛民和他提減賦的官員不至於鋃鐺入獄。
不知道為什麼現在歷史把他洗白了,可能是因為他努力作過吧。但是別忘記他是作死的作,熹宗在局勢還好過他(有點像無為而治),而崇禎不過是個會洗白的民族罪人而已。
-
4 # 神仙就是拽
不冤,崇禎接手的明朝,雖說後金已經崛起,卻依舊被阻擋於關外,並由於誅殺了魏忠賢及其黨羽,彼時一切處於崇禎可控範圍,卻廢除工商稅,面對天災人禍,反而向農民加餉,在這樣的背景下,湧現出一批起義軍,其中尤以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有名,朝廷也湧現出一批能臣良將,高迎祥被捕,凌遲處死,張獻忠投降朝廷,李自成被打的只剩下十八騎逃跑,兩年之後,卻被李自成攻入北京,終結了明朝的統治。經過以上資料可以說明,崇禎完全是自取滅亡。也許有人會說,崇禎時期的大明已經病入膏肓,不管是誰,都無力迴天,關外有後金,內有義軍,加上小冰河時期雪上加箱,加之崇禎時期朱姓皇室數十萬,而朱元璋在統一全國的時候,不僅百廢待興也面臨著天災,才有了山西大遷移,卻有了洪武之治,漢朝有推恩令,xx中興的前提,就是在接手一個爛攤子,重新煥發了活力,只是崇禎志大才疏,又刻薄寡恩,最後募集兵餉二十萬都募集失敗,而李自成打下北京,通過前朝官員獲得七千多萬。
-
5 # 富強的稷山
對於崇禎皇帝的死,用一句最近比較流行的話概括“他輸給了時代”。他的父輩們玩物喪志,對上他們把老祖宗留下的家底給糟蹋完了;對下因為閉關鎖國他們把後輩們的路給堵死了。可以說中國幾百年的屈辱史在明朝的閉關鎖國這個政策下就已經埋下了伏筆。崇禎皇帝接手的這個爛攤子,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定時炸彈。崇禎雖然勵精圖治,奈何卻無力迴天,說他冤我看不見得,更多可能是對於生不逢時的無奈吧
-
6 # 太極雲飛揚
說冤也冤,說不冤也不冤。明朝滅亡根本就是天意,個人力量根本力挽狂瀾,更不要說什麼“蝴蝶效應”了。明朝末年,天災連連,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那些皇親國戚,達官顯貴又在囤積居奇,吸食民脂民膏。據不完全統計到明朝末年的時候王爺已經有數十萬,明太祖朱元璋,還有成祖朱棣為了讓子孫衣食無憂,又不至於去造反。就給他們封地,不給他們兵權。這些皇親國戚根本不用繳稅。封地收入哪來?老百姓的。沒有兵權自保的能力都沒有,那些王爺很多又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財只可進,不可出。而且趁災荒,設法侵吞老百姓的田地。起義的農民軍只要盯著他們的糧倉就行,就像滾雪球那樣越滾越大。為什麼“闖王來了不納糧”?因為這些皇親國戚,達官顯貴倉庫裡都是糧食。還有人站在“統治階級”的立場說“李自成”亡他大明。已經到這地步了,就算沒有李自成也會有趙錢孫自成,所以說大明不亡就是偽命題。當然史書上對崇禎皇帝評價也是兩面的,如剛愎自用,識人不明,殘害忠良。也有說他“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國門”,比較勤勉是難道得好皇帝。或許每個人都有兩面性吧。
回覆列表
提及明末時期的皇帝崇禎,民間有關他死亡的說法很多,不少人都認為他是被冤枉而死的。自從他當上皇帝后,一直都想要恢復大明盛事,然而卻早已腐朽到骨子裡了,儘管大刀闊斧的一門心思想要改革,但仍然沒有挽救遭遇滅亡的命運。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敵人進攻到了城下,崇禎帝為了保全臉面,選擇在煤山歪脖子樹上吊死。不過崇禎帝死的真的冤枉嗎?看看他做的三件事,豈有不亡的道理!
第一,崇禎當上皇帝后,不管朝廷內部的反對聲音,執意要吏治改革,利用宦官勢力與錦衣衛開始清洗。都知道朱元璋設立錦衣衛,是為了監視朝廷大臣,加強黃權同志,但是其廢掉了丞相,大興文字獄,鬧得人心惶惶。但是到了崇禎,他也想要學習太祖,但是廠衛搖身一變成了閹黨反過來控制皇帝,並且對付朝廷大臣。藉著皇帝查貪官,大力打擊政敵,導致朝內一方勢力獨大。
都知道崇禎帝時期,朝內大臣貪汙腐敗情況嚴重。崇禎想要改革抓貪官,但是他先從經濟改革開始,導致權力被一部分大臣掌握,自己連很多軍隊掌控權都沒有了。而這些官吏藉助皇帝名義,大肆斂財。因此,崇禎的改革並沒有改變局面,反倒加劇了滅亡的速度。
第二,崇禎帝想要降低稅收,通過改變稅收方式降低稅收壓迫性。這個想法出發點是很好的,但是這種做法是盛世朝廷有錢的做法,而崇禎時期國庫沒錢,你還談降低稅收,無疑是給自己增添財政負擔。下邊的官員爛到骨子裡了,只知道貪錢,怎麼會明白皇帝的一番苦心。
大明的很多皇帝都很固執,認為祖宗之法不可變。但是到了崇禎這裡,似乎都變了。可能是崇禎剛愎自負,想要恢復太祖盛世,但是他的改革並沒有起到多大的效果,反倒是把朝政與國家弄得面目全非。朱元璋想要後代遵守的東西,都被崇禎拋在了腦後。
第三軍隊改革,要知道大明私軍比較多,直接由皇帝控制的就是禁軍。一般改革軍隊,都會先從禁軍開始,後來才是府兵這些。但是崇禎卻是先從邊軍開始,而那個時候邊軍與皇權關係只是一層膜,崇禎帝根本不清楚邊軍情況。缺餉、貪汙等等,讓軍人不再相信皇帝。因此,崇禎的改革,無疑是把這層膜撕破。軍隊是國家的根基,自然根基沒有了,何談保家衛國。
崇禎此人魄力有,但是朝政已經被文官派系與宦官派系把持,雙方每天都是互相攻擊。而作為最重要的軍隊,卻不被人重視,面對敵人來襲的時候,這些文官意志不堅定,自然就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