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雲146730187

    這很簡單,那些衣食無憂的人肯定希望藍天白雲,而為了藍天白雲失去生計的人肯定還是希望以吃飽飯為第一,所以這是很矛盾的事情,就看決策者怎麼智慧的解決這件事情了

  • 2 # 使用者5888801733771

    農民的收入和環境都需要。一是要有個適應工作的環境,那就是城市。二是要有工作才有收入,穩定的收入對於農民來說至關重要。

  • 3 # 使用者926993223044

    我認為農民最關心是收入因為農現在壯況是收入太低了他現在根本就設能力去治力環境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談第二者也就象中國剛改革開放有粗放形經濟開始發展有錢了農民自然都會關環境了說的再能沒有經濟支撐任何事都白說

  • 4 # 北極寒冰16

    農業發展離不開水利命脈,水源被汙染了土壤留下有害物質,就是死苗爛根就讓農民頭疼。中國是以糧為綱全面發展,汙染種不成糧食民間無錢會造成恐荒社會就會亂。想要地裡有收入環境保護還是要,如果颳風落下黑乎乎汙染物,使植物呼吸孔堵住成了僵苗有什麼用?應該效益環保一起抓才對。土地汙染要很多年才恢復,霧霾天氣的形成就是汙染造成的。人沒健康身體和居住條件要再多的錢又有何用?總不能總生活霧霾下過一輩子吧!我們華人是世界癌症高發國,因這汙染奪走了多少人生命,使多少家庭負債累累,有人不得這大病癌症和疑難雜症才說要效益不要環保,真到汙染特別嚴重時,外華人不發生戰爭就要一個個倒下。如果重新治理沒十年恢復不過來藍天白雲山青水秀,這樣汙染就像無形劍殺手,就是到時你掏錢醫院就保不了你。所以說工業與農業共同協調發展才對,不保護環境要不二十年讓你自生自滅,那你要錢和物質不存在發展意義。

  • 5 # 塞外雁翎

    農民最需要的是增加收入,有地方更應首先脫貧,這是當務之急。

    至於環境,應該說,對農民不完全是重點,農民養豬養羊養雞等,即使有點汙染,那叫個事兒?即便是事,可不可以在發展養殖的前提下去解決汙染問題?而不是一刀切,不讓養。

    養殖幾千年了,今天才聽說汙染上升到了什麼高度。澳洲紐西蘭都是大規模的發展養殖,沒聽說他們汙染到什麼境地了。

    家裡添柴火做飯冒點菸叫汙染環境了?華人三四代人之前基本都是農民,誰家不這樣做?今天居然汙染也上升到什麼高度了。

    不能說它不是汙染,比起大工業,大礦山,大交通來說,養殖、做飯那點汙染簡直九牛一毛。

    中國從總體政策上講,從人權觀來講,人民的發展權,脫貧致富奔小康是第一位的。

    當然,最佳的方案還是既要脫貧致富增加農民收入,同時要注重保護和改善環境。

  • 6 # 用秋天菊

    農民也是人,兩者都非常非常的重要,環境在好,無錢天下難行。錢在多,無好的環境也白賺了,所以二者,繼要住個好地方,也不能沒有收入。

  • 7 # 烏騅5

    個別人富了,他們在談環保環境,窮人剛有點掙錢眉目了,他們要至止窮人,

    前幾年富人那個不是挖能源買礦產,把環境留給社會,把蹋陷區留給當地窮人,

  • 8 # 福致心淨

    汽車廢氣是最大汙染源,所以要推行環保車,工業汙染是第二大汙染源,所以高汙染工業要向沙漠帶移,同時可治沙漠化。盤地地區,應發展農業,旅遊,原生態

  • 9 # 藍天5538860651187

    美好環境是人人都喜愛的,富裕生活水平是人人渴望的。實現人人能就業,人人有經濟收入。這些美好的願望才會有保障的。

  • 10 # 新村美景

    答:

    之前大家在提到農村都會想到青山綠水、空氣清新。但隨著農村的發展,一些農村的環境也逐漸不如以前,不少環保專家也焦點聚集到農村,認為焚燒秸稈會導致空氣汙染,不合理的養殖畜禽會導致水源汙染和綠植破壞等等。為了實現新農村建設,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政府近幾年一直加強了對農村環境整治力度,讓農村比較普遍存在的生活垃圾問題得到了解決。

    之前的農村不像城市,小區有專門的垃圾箱,街道上有專門的清潔工。農村的垃圾處理的比較隨意,經常會在路邊、池塘邊等地方看到村民們的生活垃圾。這樣時間久了也就讓原本清澈的河水變得渾濁。更早的時候,農村人洗衣服、洗菜大多都是在河邊,但因為河水汙染,現在基本上不會再有人用河水洗東西了。

    近幾年,國家開始在農村設定垃圾回收處理點、垃圾填埋基底等等,來方便處理農民的生活垃圾。讓農村重新恢復成青山綠水。除了設定專門的垃圾回收站外,還有改良農村旱廁、整治農村工廠排汙、養殖戶養殖區域規定、全面禁止焚燒秸稈等等規定措施。這些都漸漸的讓農村環境得到了大面積的改善,也讓農民的生活環境變得更好。但也讓農民的生活受到了一些影響。

    1.生活成本變高。因為環境整治的強硬手段,磚瓦窖廠、採砂工礦、小作坊等都一個個關閉,這也導致沙子、紅磚等建築材料價格上漲。而農村自建房的花費也因此提高。除了建築材料價格上漲外,修車、電氣焊、食品加工等的價格也明顯上漲,導致農民的生活成本也變高。

    2.靠養殖掙錢變得困難。隨著禁養區的出現,養殖場的衛生標準提高,一些小型養殖戶都不得不停業關門。少部分地方不出現強硬手段,直接把不合規的養殖場強行拆遷掉。這基本上就是斷了這些養殖戶的掙錢之路。

    3.農民務工變得困難。農民在不是務農高峰期時回去農村附近的一些工廠找活幹。但隨著農村環境整治,一些無證經營、汙染嚴重的工廠都一個個關門停業了。不少農民也因此失業,家庭收入也減少很多。

    農村環境治理肯定是好事,它的出發點沒有任何錯,確實不少農村環境問題很嚴重,但是想要治標又治本,一定需要有當地農民的積極配合。不少整治手段太過強硬讓許多農民對環境治理產生了錯誤的認識,最終環境整治的效果都不如預期。與其靠管理更有效的還是農民們能有意識地保護自己村子的環境。要想做到這一點,除了推出各種環保規定,還應該對農民因為環境整治帶來的損失作出相應的補貼,這樣他們才會更有積極性去配合政府的環保整治工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幹了五年的單位,領導勸我辭職,可我想要失業金,怎麼能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