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馬振廷1
-
2 # 愛思考的高貴清風p8
道法自然其實很簡單。人們常常說的一句話,順其自然,完正一句就是順其自然規律,人世間一切道理都不能違反自然規律,要順其然規律,這就是人世間道法自然。道是陰陽,理是五行運動變化。
-
3 # 盧老師談教與讀
“道法自然”可理解為:世界的本原是遵循原有最本真的法則,不主觀妄為,沒有絲毫矯揉造作。體現了“道”既是認識的物件,也是認識的方法,還是實踐的方法。
想要理解這句話,必須先理解句中的兩個關鍵詞,它們也是理解老子哲學思想的關鍵詞語。
一、何為“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故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此段論述是老子對“道”的概念與性質的解說。“有物混成”首先指出“道”並非虛無縹緲,而是具有物質性質,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就像空氣一樣,是由微粒、資訊、能量和它們的結構、關係、狀態等要素組成的統一體,並是化生天地的母體。
老子還進一步指出此“混成”之物的特性:
1.“寂兮廖兮”。即寂靜空曠,指明“道”具有靜和虛的特性。
2.“獨立而不改”。即獨立存在,不因外物改變本性,指明“道”具有最本質的純真。
3.“周行而不殆”。即週而復始迴圈運轉,沒有任何差錯,指明“道”具有恆久的規律性。
所以“道”的特性可以概括為三點,即靜虛、純真、恆常。老子其實是用“道”為世界的本原命名,告訴人們認識世界的本體才是認識世界的正確道路和方法,遵循“大道”才能洞悉宇宙規律,“大道”是人類必須遵循的人生法則和社會法則。
總之,“道”作為最基本的物質,是宇宙萬物之母;作為最一般的規律,蘊含真理,貫穿宇宙、社會和人生。
二、何為“自然”?“悠兮貴其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道德經》第十七章)
“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百姓皆謂我自然”意為:老百姓都說,我本來就是這樣。句中“自然”可理解為“本來這樣”。
“輔萬物之自然”意為:遵循萬物原有的本性。句中“自然”可解讀為“原有的本性”。
“自然”的基本語義其實並無大的變化,現在也可解釋為“天然形成的樣子”,即沒有經過人為改變的原本狀態。引申義為不拘束,不呆板。
“自然”一語在《道德經》裡出現的並不多,老子常常以“無為”、“不言”等語把對“自然”的解說轉化為直觀的行為和實踐,即不出手干涉,也不主觀評判,讓萬物保持原有的狀態,依本性自在無憂地存在於天地之間。
老子並不贊成儒家依據忠孝仁義評判是非好壞,認為這種分辨之心擾亂了原有的法則,人為造成爭鬥,奸詐欺偽和禍亂也由此滋生。真正的聖賢是“垂手而治天下”之人,即讓一切保持原有的狀態,不失其純真本性,天下自可“無為而治”。
想要從根本上明白老子的“道法自然”,還要完整理解句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如何認識句中人、地、天、道、自然之間的因循原則與邏輯關係呢?
一、低層次受高層次的支配和左右。地:具有執行週期的地球等天體,並非單指土地。天:代表宇宙天體的執行規律,並非指天空。作為萬物之母、世界本原的道支配天體執行,地球自轉和公轉受天體執行規律支配,人的生活被地球執行週期左右。即人受制於地,地受制於天,天受制於道,道受制於宇宙,體現了老子的宏觀宇宙觀。
二、高低大小都是相對的。道是世界的本原,是宇宙的縮影,所以道即是宇宙。與天地相比,道為大;天與地相比,天為大;地生萬物,人是萬物之一,與地相比,地為大。高低大小都是比較出來的,體現老子認識世界的客觀與審慎。
三、人類與道的關係是目的指向。老子闡釋天地人、道與自然的關係,著眼點其實在人,歸根結底是要求人類效法自然規律,尋求完善的人生法則與自然法則。道也並非虛構之物,而是宏觀與微觀、直覺與理性的產物。
綜上所述,“道法自然”體現了老子想從最本原之處為人類指明最合乎規律的修身之道和治國理政之道。
——END——
回覆列表
道法自然,道發自然。所謂的自然地球公轉和自轉與太陽的關係。對星系來說不過是小自然。道生一是混沌狀態,沒有太陽,或者太陽沒自燃的時期,有了二太陽自然發光,才有了太陰月亮借光執行,太陽和月亮的中和作用,也就是坎離地球自轉調和了溫度三,環境適益生萬物。也就是老子說的無萬物之始,有萬物之母,有的種子生有也。穀神不死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