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銀令

    我們這裡就有這個現象,女兒出嫁後家裡沒後輩了,每逢節寧女兒來掃墓哭哭墳,到了外孫時人家就不多來了,只見房屋空敗,又見墳頭草長,只見房倒屋塌,又見墳頭漸小。久而久之這家人可以說叫絕戶了。慢慢地墳地也不見了。只有遍地莊稼,沒有墳頭殘園。人活一輩草木一秋,如果有後輩可以給你燒紙上墳,如果沒後輩那麼就是孤墳野鬼了。

    所以我認為,人不要想的太多,有兒有女在世時兒女孝敬就心滿意足了。如果沒有後輩,那麼就自己給自己保重吧。畢竟人死如燈滅,燒紙祭奠就是了了兒女們的心事吧,以盡孝心。

    我是農民我在農村,我關心我們農民的美好生活。

  • 2 # 棒奔霸

    清明小長假馬上就要來到了,清明節在我們這個小縣城也稱之為堵車節,在這一天,從早上開始農村的各條道路上都是車滿為患,哪些在市裡、外地的平時很難得回來的,在清明節這一天都會回來去上墳,尤其是農村的鄉村道路,由於很窄的原因,經常造成長時間的堵塞,有的乾脆把車扔到一邊,步行也要去上墳,清明節作為一個上墳祭祀的節日,哪怕是在忙事情再多,在這一天很多人還都要去給祖墳添土、掃墓的。

    在農村過去愛稱有閨女沒有兒子叫做絕戶,絕戶還不行,還要再加上一個頭字,叫做絕戶頭,怎麼聽著都彆扭,絕戶這倆個字很容易理解,家裡沒有子嗣傳承,這戶人家慢慢就沒有了,我們村的李老漢只有一個閨女,閨女早早的就出嫁了,一直是和老伴倆人生活,老李也尋思著百年之後誰來掃墓呢,閨女說放心爹,有我呢?老李說,你也快六十的人了,要是你也沒了呢?閨女低頭不吭聲了,這也是一句大實話,作為閨女給自己的父母上墳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閨女之後的外甥、外甥女這個就不好說了,老李是那種老傳統思想的人,雖然到時候誰給自己上墳,自己是真的看不見的,但對於這件事情還是耿耿於懷,最後思來想不顧家人的反對,把他在東北角的一處老房屋跟宅基地,給了他的大侄子,也是為了百年之後,自己的墳前不那麼的冷清,至於他這侄子能不能做到讓老李放心,這個就真的不好說了。

    農村有句老話叫做四大損,其中就有一句是挖絕戶的墳,意思是絕戶沒人後人來掃墓上墳,自然也是很好欺負的物件,在農村去上墳,很多地方還是講究有子孫去上墳的,作為出了門的閨女,確實是有很多的不便,自己家族人丁興旺的還好一些,農村的祖墳很多都是在一起的,在我們這裡像清明節、七月十五、十月初一這些個節日去上墳的時候,都是帶著很多的祭祀用品,在自己的祖墳上面,每個墳前都會放上一些的,有子孫的墳前會給壓上一沓紙,不點燃,等待人家直系子孫來到後點,而一些沒有子孫的,也就是隻有閨女沒有兒子的,則是直接給點了,這些都是本家的很常見的舉動,至少在三代之中,這些只要有本家,沒有兒子的墳,也是會有本家的人來燒紙、掃墓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按照農村的說法,出了五福之後,則就很少再有人去給這些沒有兒孫的墳去打理了,慢慢的也就會變的越來越小,在後來就會被種植上莊稼,消失不見。

    生兒生女都一樣,女兒也是傳後人這句農村牆頭上面寫的最多的一句話,在上墳這個環節上面,有時候就顯得男女不一樣,作為子女其實都應該做到去上墳,但很多時候出嫁之後的閨女,跟子孫還真的不一樣,對於這個話題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謝謝。

  • 3 # 村哥小凡

    在農村,生女兒沒有兒子的一般叫做絕戶。當他們過世後,開始幾年,女兒女婿還會在清明前幾天回來拜祭一下。當女兒女婿年齡大了以後,就慢慢地沒人來拜祭了。指望女兒女婿的後人來拜祭姥姥姥爺,那是不可能的。

    在我老家這邊,民風還是很淳樸的,絕戶的墳墓一般由侄子後人幫忙掃墓。而如果連侄子後人都沒有的話,那些絕戶的墓在以下兩種情況下,還是有人會幫簡單打理下,每年也會有人上一柱香的。

    1:當絕戶的墳墓就在別人墳墓旁邊時,每到清明掃墓時,旁邊墓主後人會順帶幫忙除草簡單處理下,同時上一柱香和蠟燭的。

    我村裡祖先留下的風俗慣例是這樣的。不管是誰去掃墓拜山,在給自家先人拜祭時,附近有別的墳墓,通常會拿一柱香一對蠟燭去點燃的。這叫拜訪先人的鄰居,拿點東西去孝敬下他們,讓他們和先人在九泉之下鄰里間和睦共處。

    如果遇到絕戶墓時,周圍墓主的後人都會順手幫忙清理下絕戶墓頭上的雜草的。

    怎麼分辨那個墓是否是絕戶墓呢?這裡大家都是有約定俗成的做法的。

    絕戶墓主的女兒女婿,決定以後不會有後人來拜祭父母時,就會把父母的墳墓遷移到墳墓扎堆的山嶺上,和別人的墳墓相臨。

    通常都是下葬五年之後才會遷移的。這時,墳墓裡只會剩下骨頭了。女兒女婿會用專用的甕把遺骸裝好,埋在選好的地方。

    在建墳時,不會像別人那樣建一個很大的墳了。只會留個墳頭和一塊標明身份的墓碑,佔地面積不過就三四平方米而已。旁人幫忙除草時,也就一會兒,不會太累。

    很明顯的特點就是,墳不大,是正常墳墓的四分之一都不到,除草不會太耽誤別人時間。同時有一塊石碑表明身份,都是一個地方的人,一看就知道那是絕戶墓了,自然願意幫一手了。

    絕戶女兒女婿這樣做,也只是希望當自己沒辦法來拜祭時,讓旁人代勞一下,也讓父母九泉之下有一柱香,不會太過淒涼。

    2:當絕戶墓剛好在別人要建房的宅基地旁,這時候建房的主人會把絕戶墓遷移走,同時會當自家先人一樣,每年拜祭的。

    我家的房子,在下地基時,挖到了一些棺釘和黑土。這應該是本來有子孫後代的,不知什麼原因每人拜祭了。

    我爺爺就用甕子把那些棺釘和黑土裝好,遷移到別處去。每年都讓我們像對待祖先一樣拜祭。

    至於有些絕戶,因各種原因,沒有把墳墓遷移到扎堆墳墓旁的。孤零零一個墓在山嶺上,那就真的沒人拜祭了,沒多少年就長滿了草。再過個幾十年,上百年,可能就變成一個小土堆,再也沒有人認出來了。

  • 4 # 憶歲月的我

    我真心有點詫異,會有人這麼鄭重其事的討論死後墓地問題,也引發了生男生女後的問題,我就想問,幾百後誰知道誰是誰的祖宗?兒子孫子能去爸爸爺爺的墓,那再往上呢?太爺爺,太太太爺爺呢?估計很少有人知道在哪裡了,很多打仗的死無全屍,客死異鄉的都不知道葬在哪裡,還有海葬,或者直接在哪邊骨灰就撒掉了,活著的時候好好活著。好好對待自己和家人,死後的事太飄渺了,能顧一代二代,顧不了四代五代前,我們家從不祭祖,也過得好好的,清明也沒上墳。以前隨便葬,現在都是集中一個地方,遷移過一回了。很多在陵園的,等一百年後沒人續費了,那骨灰又該歸何處呢?人死了,就是虛空的,骨灰而已,我反正不計較以後這些,計較那麼多幹嘛?現在過過好就行了

  • 5 #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生女兒的人,未來村子裡裡的墓地沒人掃墓了,墓怎麼辦呢?

    有兒子的人,兒子生兒子,一輩一輩的都會埋在祖墳內。晚輩們在給父母上墳的時候,都會把先輩的墓也順便掃一下,自古之今,輩輩如此。

    如果你只有女兒,在你夫妻死亡後,作為女兒,他們每年都會來給你上墳,來給你掃墓的。

    俗話說,心疼孫子燒燒紙,心疼外孫指一指。這個意思是說,你心疼孫子,孫子也只是在上墳給他父母燒紙的時候,順便給你也燒燒紙。而心疼外孫呢,等他的父母死後,因為是埋在爺爺奶奶的祖墳內,她去給父母上墳的時候,會順便給自己的爺爺奶奶燒燒紙,而姥姥姥爺呢,大部分都是在外村或者更遠的地方,過去燒一次紙不容易,所以就不去上墳掃墓了。只是經過姥姥姥爺的墳地時,用手指一指,這是我姥姥姥爺的墳地而已。

    所以,只有女兒的人,等女兒死了以後,就沒有人來給他們上墳了。時間長了,就會被人退墳還耕,平了墳頭,變成耕地了。從此以後,此墓就不再存在,在地球上徹底的消失了。

  • 6 # 青山綠水邊依依雙生草

    在我們南通不存在這個問題,都是白灰一抔,盒子一個,照片一張,定點擺放,連紙錢都是集中焚燒。大多數家庭不論男女老少,有時間的都在清明節去祭祀,燒燒紙錢,拜拜照片上的故人。還有講究的正月十五,七月半(一般啟海人不會在這一天去),大年三十都會去祭祀。一般最多祭祀3代,祭祀到爺爺奶奶輩。再往上就沒有這個規定的,除非你“續費”可以再放幾年,否則”時間長了大多數作“無主墳”處理,要麼填埋(我爺爺的爺爺就是填埋在地下的),要麼撒入大海迴歸自然。

  • 7 # 一葉蘭611129

    我的外公外婆都是農民,他們育有二兒二女,我二個舅舅都在外地工作,到了晚年,外公外婆生活自理有點小困難了,他們便把房子處理給了侄兒後,去湖北大兒子家生活了。因為舅舅之前,未同舅媽商量外公外婆去湖北生活的事情,所以外公外婆到了湖北,舅媽堅決不接納,因此外公外婆去了一年多,家庭矛盾一直沒斷,外公外婆只能無奈的又回了老家。因為房子已經處理掉了。媽媽和大姨商量後決定,以後外公外婆的生活,就在農村的大姨家和我們生活的城市中,輪流交替居住照顧他們。外公有高血壓,腿還不利索,而我們住四樓還沒電梯,外公時常需要踏踏地氣,弟弟就經常揹著外公下樓,我和弟弟倆,經常攙扶著乾乾淨淨的外公,吹吹樓下的風,看看樓下的風景 ,當然母親對外公外婆悉心的照料,就更不用說了。我姨夫雖然是個沒文化的農村人,但是他的孝心境界,勝過了很多文化人。想當年外公外婆準備去外地生活,處理家產時,知道大姨家正縫二個兒子分家,確實需要添置很多傢俱,外公外婆寧願把傢俱留給侄子,也沒肯留給點東西給大姨家,但是姨夫不計前嫌,打破農村傳統習俗,在外公外婆彌留之際,三更半夜都是姨夫在照料,最後外公外婆離世的後事,都在大姨農村家操辦的。大姨和姨夫的善良和孝道,感動了周邊幾個村,同時也給我們晚輩樹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如今外公外婆離開我們三十多年了,以前清明節是父母帶著我們兒女去掃墓的,現在父母親都年紀大了,所以這幾年都是我們這些外甥和外甥女去掃的,在我母親的觀念中,女兒的責任和兒子的責任是一樣重大的。(這張照片超過了60年,後排右一是大姨,右二是母親,還有二位是大舅和舅媽)

  • 8 # 肖要平

    生女兒的人,未來農村裡的墓地沒人來掃墓了,墓地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真的沒有參與討論的必要和價值。雖然掃墓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慎終追遠緬懷先人的一種傳統,但並非非常優秀的傳統。一對夫妻如果只生了女兒嫁出去後,這對夫妻事實上成了絕戶,他(她)死後,女兒女婿可能在自身能夠行走的時候,為父母掃掃墓,而女兒女婿死了,就成了無人掃墓的孤墳。對墳墓裡的死者來說,好象倍感淒涼,其實,對於那些有男丁的,從筆者四十餘年的觀察可知,一般的就只掃掃父母及祖父祖母的墓,掃四代五代先人的墓的人很少很少,由此可見,生女兒的人死後也只是少了三四代後輩掃墓而已,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人死屬土,肉化清風骨化泥,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根本上無法做到名垂千古永垂不朽,歷史上有些名人聖人偉人的墳墓都無從考證,近代偉人周恩來,一無墓地,二無骨灰,可他(她)照樣萬人傳頌,我們與偉人無法相比,但我們可以把偉人當榜樣,切莫在是否有人掃墓這件可有可無的事情上糾結了。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何必留墳墓,連累後人來。

    回答完畢,難得盡如人意,求不喜者勿噴。

  • 9 # 東籬園阿文

    每逢清明、中元和春節,很多地方的人們都會在這一天掃墓,上墳,緬懷親人。在一天裡,很多外地的遊子們,哪怕再忙,很多人都會趕回家,只為去墓地在看望懷念一下逝去的親人。

    在農村,家裡有逝去的親人,一般都是在自家的莊稼地裡選出一塊地,將逝去親人的骨灰盒埋下,在墳堆旁邊用磚石搭建一個簡單的平臺,家裡條件好的會在立一塊青石碑,如果家裡人員多的,會選一塊公共的地方作為家族的公墓,但是一般也比較簡單。

    老人去世,清明節中元節等子孫後代掃墓,上墳,緬懷祖先,已經成為了一種風俗,甚至是孝道的一種延續,但是隨著計劃生育的執行,越來越多的家庭成為獨生子女家庭,在我們這邊,女兒出嫁和清明等也有給父母上份掃墓的,並沒有太多的忌諱。但是下一代,也就是女兒的孩子一般沒有給女兒孃家人掃墓的,如果說家庭是獨生女家庭,基本上到女兒的下一代就斷了。但是作為本家人,也就是兄弟姐妹們還有兄弟的孩子們,掃墓的時候一般都會一併給本家的掃墓,如果關係處的不好的,到女兒的下一代掃墓基本就會慢慢的淡化了。

    有的地方存在這樣的風俗,清明中元等節日掃墓就是兒孫的活動,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不會給孃家人掃墓,有的地方甚至不允許女人進入掃墓。所以沒有兒子的家庭,都會抱養一個男孩作為以後的接班和掃墓人(一般是自己親戚的孩子)。

    其實,人死如燈滅,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每到清明,中元,老人去世的祭日和除夕,父親,叔伯都會帶著我們兄弟燒一桌飯菜去供祭逝去的親人,燒紙錢給他們送零花錢,從小到大從未中斷,這也不是什麼迷信,東西紙錢等燒了他們也不一定能收到,更多的是表達對逝去親人的一種緬懷和感恩。

    所以,甭管是兒子還是女兒,都是一樣的,再多的無心的兒子也比不上一個有心的女兒,兒女都是一樣的。

    人死後就塵歸塵,土歸土了,子女能記得感恩就夠了,對於掃墓這種事沒必要掛在心上,死後祭奠不過是對親人的緬懷和感恩罷了。

    墓地只是生命至終的標記,子女孝順家庭和諧美滿,珍惜當下才是最重要的。

    你們又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 10 # 小斑鳩讀書

    這是一個好問題,很難回答的好,這涉及到傳統和禮教!

    我只談一點個人的淺見。

    我們華人,受儒家思想的薰陶已有兩千多年了。儒家傳統文化又對身後事非常的看重:慎終追遠,祖宗崇拜。再加上歷朝歷代的封建帝王在自已死後對陵寢的大肆營造,妄圖在死後繼續享受榮華富貴,這些思想和薰陶造成了無論小民百姓還是達官貴人都對死後的那塊自留地非常的看重,並且為了保證自己在死後不會出現沒有後人燒香祭拜尷尬局面,而樹立起了一種"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試想在一個家族中沒有一個男丁繼承人這是多麼的恐怖!這也是我們國家重男輕女的氛圍雖幾千年過去,卻也依舊存在的重要原因!

    回到我們問題的本身,我們這些人死後的墓地維護真的有這麼重要嗎?墓地就非要有人管嗎?

    我認為這種擔心完全是沒有必要的!(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首先是從思想層面上講,我們都知道道家的大思想家莊子,他對生死的態度,為常人不解。他不怕死,坦然面對。在他快死的時候,他的弟子準備厚葬他。他說,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為我陪葬的玉石珠寶,世上萬物是上天送我的東西,難道陪我安葬的東西還不齊備嗎?他的弟子擔心:說怕老鷹、烏鴉吃了老師。莊子卻說,以天地為棺材,會被烏鴉吃掉;埋在土裡,會被螞蟻吃掉;從烏鴉嘴裡搶來給螞蟻吃,這樣不是偏心了嗎? 一個人能坦然面對生死,確實體現出了境界。

    還有我們的偉人鄧小平同志,他的貢獻之大,名望之深,已經不用筆者贅言。老人家說自己今生吃魚太多,死後就將自己的骨灰撒入大海餵魚吧……這又是一種何等的胸懷!

    再從實際操作層面上來講,在商品化經濟大發展的今天,農村人的子女早已奔赴在各大都市。或許其中大部分已經在城市安了家,也許他們還會在春節或者什麼節的時候回去祭拜打掃一下,但是到他們的孫子輩呢,曾孫呢,玄孫呢?或許這些後輩們早已經忘了那個他們遙遠的祖籍地還有一處他們祖輩的不知道存在在哪裡的荒墳吧?

    死,只是一種物質形態的轉化,無需金棺銀槨更無需陵宮寢殿的修飾。就讓一切塵歸塵,土歸土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用儀器,肉眼能否判斷藍寶石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