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掌馳遊戲

       麻將是中國的國粹,最博大精深的國粹,反映了生存和處世的智慧,要看住自己的牌,要考慮吃上家的,要阻止下家吃牌,還要碰其三家的,鬥智鬥勇,並且變化萬千……所以麻將是博弈的集大成,簡單點理解就是單挑和群毆的區別。     麻將是多階段、不完全資訊的多人動態博弈。在玩的過程中,有聯盟、有老千、有虛張聲勢、有欺上瞞下、有狐假虎威……幾乎所有已知的博弈型別都在麻將中找到原型。     當然,要說博弈的本質,正是“天作時不作而人作,是謂逆時;時作天不作而人作,是謂逆天;天作時作而人不作,是謂逆人。智者不逆天,亦不逆時,亦不逆人”。要知道,人的本性決定了他們是不會輕易放棄既得利益的,而麻將博弈的魅力首先在於它的未知性和神秘性,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副牌會是什麼樣子,也永遠不知道下一張牌會是什麼。正因為如此,我們總是努力打好手裡的牌,並總是對下副牌,下一張牌充滿希望,當摸到期盼已久的那一張牌時,常常激動忘形。麻將的魅力還在於它的自主性,一副牌起好後,怎樣打,做什麼樣的牌,甚至贏與不贏,全在於自己,沒有人左右你。這才使得玩牌者能夠本著對自己高度負責的態度,聚精會神地投入其中,生怕有什麼閃失。再有就是麻將的及時反饋與強化,每一副牌和它不和,打法正確與否和驗證,打牌者的能力與技巧了,只需10來分鐘就能知曉。和就取勝,不和就失敗。這也是制定的規則。在心理學上這叫“及時反饋與強化”。這個特點使玩麻將很具刺激性。最後,麻將的魅力是直觀性和操作性的結合。108張牌,每一張都是直觀的,形象的,輔之鮮豔的色彩和別緻的造型,給人以美的感受,於是便老少皆宜,雅俗共樂。在排列和取捨中體現了很強的操作性,每一位玩家都可以憑自己的智慧和雙手決定牌的前途和自己的牌運。     在麻將的博弈當中,成都麻將的“血戰到底”,聽上去甚為慘烈,也體現得最為充分。        但有趣的是,成都人相稱安閒舒服,喜愛在茶樓、“農家樂”以至露天壩打麻將和“鬥地主”。“假使沒有麻將,成都將會怎樣?”按說成都人的性子相對柔和,為什麼在打麻將上卻創新出這麼些殘忍的玩法呢?      所謂“血戰到底”,與保守麻將玩法最大的區別是在於它是一個接連的博弈方式。可能“血戰到底”與我們此刻社會的逐鹿機制倒有那麼幾分相似之處。一種遊戲的盛行或多或少能反映出這個遊戲集體潛伏的一些心境認識。比方說,喜愛打橋牌,反映出側重明規則,側重團隊內的團結與團隊間的逐鹿。而成都人喜愛打麻將,則體現了上位卡位等一些逐利機制。     與保守麻將玩法相比,“血戰到底”創設了一個吃虧轉嫁機制。而吃虧轉嫁機制在我們當今社會比保守社會浮現得更特出。什麼是“吃虧轉嫁機制”呢?用一個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明。假定打麻將的4人別離是政府官員、房地產開發商、工程承包商和工薪階級。政府官員的手氣好,沒摸幾圈牌就下了個清一色的叫。接上去,房地產開發商就給政府官員放了一炮,政府官員收錢走人。看3人繼續打。沒多久,房產商自摸槓上花。算上去,除去付給政府官員的放炮吃虧外,實在暴利了一把,也走人了。末了剩下承包商和工薪階級繼續玩,結果多半是承包商自摸或工薪階級放炮。承包商末了算上去,也沒有虧。統統的吃虧都轉嫁到沒有胡牌的工薪階級身上。       從勝負的結果來看,保守麻將玩法是惟有一個贏者,有三個輸者。而“血戰到底”則可以或許出現多種多樣的情形,其中之一就是有三個贏者,而惟有一個輸者。這是由於“吃虧轉嫁機制”在其中起作用。當然,很多社會角色之間的利益博弈都可以往上套。於是我們不難看出:成都麻將的“血戰到底”其實是與時俱進的反應了現今社會講求雙贏、多贏的經濟法則,是順應經濟時代的產物,麻將也是一個社會進步的一個真實寫照,所以我們呼籲不要把麻將的博弈精神和社會效應簡單的看成是賭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想做自媒體都是哪些人?要做好自媒體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