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樂鬧
-
2 # 集論社
這個問題就算有標準答案和方法也是很難在現實中真正改變現狀,因為這裡面摻雜著說不清的親情!
從子女來說,由於我們國家前後變化太快太大,導致了兩代人像是隔了一個世紀。新時代的孩子追求個性,追求獨立,喜歡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哪怕頭破血流也要瀟灑的轉身。這一點對於追求穩定的父母來說就沒法理解了,有些說服不了的父母也只是嘴上說理解,其實還是和以前一樣儘量把孩子拉回他們眼中穩定的工作和生活。外面太亂了,壞人太多了。而且往往父母的付出已經被子女做了比較。也許孩子會覺得同桌的那位每天都是好車送上學,接放學。身上裝滿了零花錢。而自己只有那麼一點點!
對於父母來說,既然到了孩子成年的階段,就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實現夢想,可是很多父母一邊支援孩子追夢一邊不自覺的苦勸孩子回去找份安穩的工作。在孩子沒學會自己承擔挫折和生活時,用自己僅有的能力去為孩子善後。父母的愛往往在這個時候助長了孩子再次犯錯的機會。兩代人的世界觀不一樣,在這裡不會說對與錯,古老與現代。解鈴還須繫鈴人!這個解鈴的恐怕還是“時間”。當父母和孩子因為觀念的差異爭執不下,孩子因為時間慢慢成熟。父母因為時間漸漸老去。這時候雙方會慢慢的走進對方心裡去看。只因為親情!!!
-
3 # 鵜鶘心理
當孩子漸漸長大到十幾歲時,他們會發現自己的父母已經不完全是生活的依靠,有時是自己行為的障礙和束縛,於是出現了對父母的反抗態度。這就是現代家庭,父母為孩子付出越來越多,可是得不到來自孩子的回報,這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能不讓人感到深深的委屈嗎?
這種現象約從孩子12歲開始,在15歲前後的二三年間尤為明顯和激烈,這一時期就是所謂的少年經歷的“青春期”、“第二反抗期”或稱“青春燥動期”。在這個時期,孩子對母親嘮裡嘮叨的生活管教和父親反覆說明的人生道理和意義深為反感,少年們往往用不加理睬、冷冷發笑、反唇相譏等方式來表示自已的反感和不滿,極端的甚至出現離家出走和自殺自殘相威脅。許多父母感到委屈和不理解孩子是怎麼變成這個樣子了?父母們為此真是傷透了心。
接下來,我們來揣度一下這個時期孩子們的心理:第一是心理學家傑西德將這個時期少年心理概括為 “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而戰鬥”。由於個體的發育長大和生理其他方面漸漸趨於成熟,孩子似乎感到自己已然是個成年人了。但是在心理上,有的時候又擺脫不了兒時養成的行為習慣,表現得仍然幼稚。這種不反差使青年人產生心理上的“自我不協調”的衝突,潛意識內責備自己的軟弱和無能,併為了緩解由此產生焦慮而仇視父母的管束。第二,這個時期的孩子在學業、生活和社會交往等方面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難題,而這個時期的家長仍然用嚴肅的說教口吻與成長了的少年講話,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就難以溝通,少年也不願對父母講心裡話,他們甚至會說“跟你們沒什麼好說的”,結果孩子用沉默、不予理睬等行為表示著不滿與反感。當子女與父母的感情付出背向而馳時,許多家長是無法忍受的,也由此產生這樣的提問。
回覆列表
孩子是父母共同的寶貝,是父母愛情的結晶和血脈等我延續。一般來講,父母都恨不得把所有的東西給我們準備好,讓我們未來的路走的又順又遠的。
但是,就我們現在接受的教育來講,父母和老師都告訴我們要獨立!那麼這個時候,父母做的很多事情就矛盾了。
看著別人透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自己卻被冠上一個拼爹拼媽的名頭。就算自己日後做的再好,人家還是會用有色的眼光來看待自己。這個真的很令人難受。
隨著年紀的慢慢增大,自己就會變得有想法,對很多事情就會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但是這個時候,父母就會以一種過來人的姿態告訴你這個不行 那個不行,就會讓自己覺得一直都被管著喪失了自由。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會有反抗,你對父母一直都是不服的感覺,就像彈簧一樣,遲早會崩斷。這個時候你就對父母極度不滿。
父母應該給孩子多一點自己的空間,孩子也應該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兩者之間一定可以達到一個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