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山逸隱
-
2 # 天t涯y浪l子z
“絆倒就死”意思是死得快,死得乾脆。這是人最好的死法,不拖泥帶水,一覺睡去不知道天亮。自己不痛苦,也不拖累子女。這是前世修來的福,叫善終,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大部分都是老了先病,然後在病床上躺個三五年,甚至十年八年。把家裡的老底掏空了,把子女拖垮了,最後才走。有的走時甚至連棺材都買不起,落得個死無藏身之處。
特別是在貧窮的農村,老人都怕自己半生不死的。害得子女送你去醫院也不是,不送你去也不是。送去錢財掏空,要知道在醫院裡錢財就像廢紙。不送去落個不孝的罵名,以後在村裡抬不起頭。所以很多人咬著牙,借錢也送去,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人財兩空。要知道在農村賺個錢多不容易,一下子就給自己搞沒了,就是死也死得不安寧呀!所以有的老人知道自己沒得救了,堅決不去醫院。就是死也要死在自己家裡,決不拖累子女。人老總會死的,沒什麼大不了,至多自己痛苦點。
因此農村老人都希望自己走的時候走得乾脆利索,不要半死不活的。害得子女這個醫院那個醫院的跑,錢財耗盡,自己也受罪。最好是兩腳一伸,一了百了。如果沒這個福份,也不要矯情,要求子女送這裡送那裡的。不要太在乎那些沒太大意義的時光,作無謂掙扎,要坦然面對死亡。好死不如賴活這句話不是所有人都合適,特別是用在農村貧窮老人身上不合適。沒辦法,這是現實,有時候不到你不低頭。
-
3 # 老氣橫秋lcz
過去有句咒磨人的話:讓你得病就死(絆倒就死)。當下,對高齡老者,兒女又不在身邊的老人來說,絆倒就死反成一種福報。免去高昂的醫療費用,不拖累兒女,自已不受罪、少受罪。比這更好的是一覺睡過去。
-
4 # 老農耕閒
子孫繞床,壽終正寢,妻啼子號,生榮死哀。這是我華先輩生之所求,死之所盼。如此死去,無所遺憾,足可笑傲九泉矣。
過去“絆倒就死”的咒人之語,為什麼現在反而成了老人的夙願呢?有兩個相互作用的原因:一、科學生死觀的逐步建立,是一種時代的進步;二、家庭結構的變化、經濟壓力給人帶來的無奈。
一、科學生死觀的逐步建立,是一種時代的進步。
萬事萬物的存在,都有發生、成長、繁盛、衰變、滅亡這麼一個過程。人也不能例外。既然人總是要死的,多拖延幾日、幾月甚至幾年有何意義?只能延長痛苦,虛耗錢財,拖累兒女。不如“絆倒就死”來得爽快。
老一代有知識的人其實也是這樣想的。中國近代有位著名詩人,老時曾寫下“狂來欲碎玻璃鏡,還我青春火樣紅”的詩句,對逝去青春的眷戀、不甘之情躍然紙上。但他病臥床蹋之時,卻囑兒女不要搶救。
他不要這麼多痛苦,既然死神已在召喚,他想早點去。但作為國寶級詩人,他的死由不得他。為了挽救他的生命,醫生給他鼻子裡、嘴裡插滿了管子。輸食、輸氧、輸血,讓他硬生生半死不活地又在病床上活了7年。
7年啊!誰敢想象這漫長的7年,我們可敬的詩人是怎麼過來的?哪一位願意這樣多活7年?從這個意義上說,老農覺得,如果能“絆倒就死”,那簡直是上輩子燒了高香了。
二、家庭結構的變化和經濟壓力給人帶來的無奈。
現代的家庭結構與農耕時代已經有了很大不同。以前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也不稀罕。即使兒女子孫年長了,也都以此為家,即使外出當官經商,也還會回這個家。這樣的家庭結構,使老人有老來享受天倫之樂、病了有子孫繞床侍奉的條件。
現在兒孫長大即離去,不離去結婚後也是各自成家,各奔東西,各有事業,各有經濟壓力。遇有老人臥病,兒女往往被各種事務牽絆著,難以侍奉床前。
老人病痛纏身,孤獨寂寞,又怕拖累兒女,住院搶救治療動不動數萬數十萬,使農村老人心生恐懼。難免心生速死的念頭。所以“絆倒就死”,就成了老人的夙願。
-
5 # 沒了稜角的七零後
這其實也是一種最快而且沒有什麼感覺的一種死亡方式!農村的一些老人們因為吃了一輩的苦、受了一輩子的罪,歲數大了也不想給兒女添負擔,一個長期的慢性疾病也病不起,不想因為自己的一個看不好的病而把一個好好的家拖垮,而且自己也受罪,“絆倒就死”無疑是一種最好而且最不受罪的方式!老人的想法,做為兒女的可有什麼感想!
回覆列表
古來講求“壽終正寢”,在滿堂子孫後代的簇擁之下,啟程赴陰間報到,即是完美的終結。
“絆倒就死”,“臨死穿不上褲子”,都是恨極怒罵中的語言。這種死法當然不是壽終正寢,並且堪稱狼狽,視為不堪,意為不是好人,落不好結果。
眼下似乎真產生了你說的這種現象,絆倒就死竟成了十分嚮往的好事兒!為什麼呢?
其實糟老頭子我也盼著這個走法,爽快、利索,省事兒,關鍵是省錢!
你想啊,兒女們不在身邊,躺床上膩歪些日子,弄滴孩子們慌里慌張,東奔西走,鄉里鄉親,四鄰不安是一個,這錢可就成了流水之勢,盡力搶救,給我們“糾死赴傷”的醫療機構極速輸送,嗨嗨,肝兒疼啊!
這個都知道,嘛樣兒滴都有啊!你說絆倒就死省不省事兒?農村老人?城市工薪老人也不例外,這就是“夙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