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Jackintown

    商人是見縫插針,利用資訊不對稱性獲取利益。古代本身農業就不發達,如果官員不重農抑商,那可想而知,大家都去做商人倒賣差價,誰來種地養活人口。

  • 2 # 先秦簡史

    何止是古代抑商,三十年前我們都還是抑商的!為啥?我覺得有幾點原因:

    1、商人易累積財富,從而有能力違法亂紀!

    2、商人見多識廣,思想活躍,或者說奸詐,不容易統治!

    3、華人不患貧而患不均,統治者自然要打壓他們,從而滿足絕大部分窮人的心理需求!

    4、華人有重本抑末的傳統,農業為本,商業為末。

    5、中國的商人在歷史上名聲一直不好,如呂不韋,都能干預朝政了!

    6、統治者希望把人禁錮在土地上,不希望他們到處流動,因為那樣容易統治!

  • 3 # 清楓閣

    第一古代農業產能低,沒有足夠的農業基礎,物資匱乏,容易造成叛亂。國家會動盪。所以在古代是很強調基礎的農業的。因為這是社會的根基。士農工商,士兵保家衛國,農民的產出是最基本的物資,工業對與各種器具的生產能夠輔助軍事和農業。

    最後來看商業,古代大多數是行商,利用地區的資源互換,並且普通老百姓的訊息不去商人,老百姓容易吃虧。大規模的人去經商肯定會影響農業發展。

  • 4 # 古籍與歷史

    抑商這個事情起源於周代。周代在戰勝商人後,禁止本族人從事和商業有關的活動,只允許商族的人進行商業活動,變相貶低商業的地位。同時賦予農業極高的政治地位與意義。後來這些舉措都被後世的王朝繼承了

  • 5 # 1314吐槽星君

    準確來說,是中國古代重農抑商。

    中國古代是農耕為主,說穿了就是生產力低下,年景不好的話一畝熟田一熟產糧就七十到九十斤,只夠一人吃三個月。統治者擔心如果都去經商,那糧價就會飛漲,官府的糧稅就收不上來,等國家有需要糧食賑災或戰爭時沒糧的話,是會激起社會矛盾導致改朝換代的。

    而商業是要佔用原本用來產糧的勞動力和土地。比如江南地區古時是魚米之鄉,宋朝開始隨著紡織業的興起,江南大部分地區都種起了桑樹來養蠶,那農田就就少了,糧價相對於其它地區就高了不少。而這時的魚米之鄉又冠於兩廣,因為客家人開始南下湧入,當地農耕逐漸發達,而且兩廣天氣熱,糧食可以一年兩熟。但明代開始蔗糖業開始興起,農民驅利,又開始不種糧改種甘蔗,做起了蔗糖出口生意。其它地區一石(讀作Dan)米只要一兩左右,在兩廣某些極端製糖地區(比如雷州)則賣到二兩半左右。然後魚米之鄉又轉移到了兩湖地區。

    雖然這些地區商業發展蓬勃,但古代並沒有完善的商稅制度,官府並沒有多少進項,也就是國不富而民富,這樣是不利於統治階級的,民富的話是可以招兵買馬扯旗造反的。而統治階級為什麼沒有制度去制衡呢?因為這些商人背後是官紳階級,他們不用完稅、掌握大量土地,誰動他們的蛋糕就是殺他們父母一樣,王安石、張居正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古代統治階級立主士農工商,把商人地位儘可能的壓低來減少他們對社會的影響。不過歷史證明了這是錯誤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火車票難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