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
2 # 九鬥學生心理
這問題的背後潛藏著這樣的潛臺詞:孩子學習成績好就要多花時間,多投入精力,這樣孩子就不快樂,孩子不快樂再好的成績又有什麼用?
開什麼玩笑?那些在學校成績好的孩子,生活在家長的信任,老師的喜歡和關注,同學的崇拜和欣賞之中,日子不要過的太美,走路的姿勢都像一隻只“驕傲的大白鵝”,昂著頭,挺著胸。
小學的成績好很重要,這是基礎。這基礎不是一個個的知識點,而是孩子思維機構和學習能力的累積過程。端正的學習態度,嚴格的自我管理,嚴肅的對待學習的精氣神,這些孩子如果不具備,上初中時,家長再想著去建設,那真的要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而且小學階段學習成績一直好,對孩子自信心的積累就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孩子的自信,對自己的信任,人群中所獲得的成就感,可真的會讓孩子每天都很快樂。
所以,別在盲目的迷信快樂教育,成績越好的孩子越快樂,成績越好的孩子他們越懂得合理的利用時間,成績越好的孩子他們真的很多才多藝,和過去的所謂的只會學習的書呆子已經不多了(基本滅絕)。
所以,重要,很重要,特別重要。
-
3 # 新蕾家
非常重要,根據我10幾年的觀察,小學優秀,到了初高中優秀的機率還是很大,被淘汰的少。而小學不夠出色,初高中逆襲的機率太少。如果你的孩子到小學3年級時成績一直遙遙領先,出類拔萃的,基本上整個小學以後都不會太差的,如果你的孩子到了3年級還是平凡無奇,沒有能脫穎而出,後面逆襲的機會已經很小了!也有黑馬,黑馬不是那種考不及格,一塌糊塗的,是優生能考96+,黑馬穩在90左右,這樣的孩子有可能逆襲。
成績好的孩子,智商,自律性方面優於一般孩子,成績好老師表揚,自己也有成就感,所以良性迴圈,越來越好,而成績差基本上感到的都是挫敗感了!所以他們會對學習越來越沒興趣。
小學成績好非常重要
-
4 # 採山
刷到這個問題,有想法就回答幾句。我24年小學教齡,帶過十二年小學畢業班,對那些小學畢業生後續學習發展也有所瞭解。
要問:小學的成績好到底重要嗎?我說“非常重要”。據我瞭解後來能考上大學的絕大部分還是小學成績好的,很少說曾經學習一塌糊塗孩子的考上了。
我聽到說“小學成績不重要”的說法無非就是那幾種,對這些說法我想下想法。
一、家長會說:小學學習成績好沒用,誰誰家的孩子小時候成績非常好,到了初中特別是初二,或者高中後成績就差了。
以我看小學成績好的到了中學大部分學習成績還是好的,畢竟學習都要靠基礎的。孩子在小學時學習能取得好成績,應該是有著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對於部分成績好的孩子成績下降了,甚至成了差生,這不能說明小學的成績沒用,而是這些孩子因為各種原因影響,比如交友不慎、家庭因素、網路遊戲誘惑等造成的學習上放鬆了,形成新的知識斷層,如果沒有及時補上就成差生了。要說這些孩子早期成績不好遇到這同樣的問題那不是影響更大嗎?
二、某某孩子小學成績差,後來懂事了,努力考上重點大學。
成績不好的孩子到後來進步成優生的,這類孩子不能說沒有,但為數不多,這類孩子本身也是聰明的,也有上進心,也許是小學時的那個階段出現了問題基礎知識出現斷層了造成成績差,到了中學後發奮讀書迎頭趕上,這趕上的過程一定要付出比以前的優生更多的努力,畢竟曾經有落下那麼多的知識。那這不能說明小學的成績沒用,如果這些學生小學成績就好,又有付出這趕上的精力那成績不是更好嗎?
三、有的家長會說:我們做為家長的不在意這學習成績,自己更重視孩子學習能力跟學習習慣的培養。
我說如果孩子成績好,我認為一般就是學習能力較強,學習習慣好的,而且這些孩子會因為學習成績好會得到老師們給的更多的各種鍛鍊機會,比如班幹部的擔任以及競賽活動的參加等,更有利於孩子的發展。你敢說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差其實學習習慣和能力比那些好成績的更好嗎?是有一種孩子成績差,但是家長重視孩子的學習能力與習慣培養,然後孩子成績慢慢上升,到了中學後趕上。但這不能說成績不重要,應該是說努力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能力,儘量讓孩子成績變好。
-
5 # 哈哈武漢嚴老師
誰說小學成績不重要?
這幾點家長必須弄清楚! 昨天路過公園,聽到兩位媽媽在聊天。一位嘆著氣說:“又快單元考試了,娃都不在狀態,好焦慮啊。”另一位不以為然:“這才一年級,分數沒什麼要緊的,開心就行。” 目前,受全國形勢的影響,教育的大方向是“從娃娃抓起”,越來越多的家長從幼兒園就開始焦慮,進入小學之後,更是特別看重孩子的成績。
其實,一切以分數為導向,起碼在小學階段是不科學也不提倡的。
畢竟,小學階段的寶貴時間,我們更應該注重孩子健康心理的成長和綜合能力的培養,但是有很多家長在沒有深入理解的情況下,斷章取義地“贊同”一些專家的觀點,認為“小學低段,分數根本不重要”,這卻是天大的誤會。
1、分數低沒關係?不行!一定要有最低分數的底線要求。
歡歡二年級,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是特別貪玩,大部分的考試各科分數都是在70—90之間浮動,也有時候甚至只是剛剛及格。老師跟家長溝通,希望他們能重視一下歡歡在家裡的學習,讓孩子有所提高。家長不以為然:“這才二年級,小孩子玩一玩,長大一點再抓也不遲。”
這個說法簡直不要太糟糕,要知道,小學階段各科都沒有大的技術含量,換言之,智力正常的情況下,怎麼樣都應該要穩定保持90分以上。如果低於這個分數,就說明孩子在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方面有問題。
其實,聽講不認真,做題不讀題,計算馬虎,生字不會寫等等,這些都是習慣和方法的問題。這種問題,可不是“長大再改”就可以的,早發現早糾正,有耐心地引導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和方法,這是迫在眉睫不容拖延的。
小學階段,不應該強制要求孩子必須各科考到100分,允許孩子犯錯誤,丟分數,有耐心地去引導他養成好習慣,這是正確的。但同時一定得有一個最低分數的底線要求。
一方面,這個最低分數線可以作為其中一項參考標準,讓我們更好地衡量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有否出現大的問題;
另一方面,這個最低分數的要求也是一種適當的壓力和暗示,代表家長對學習是重視的。家長的態度對孩子來說很重要,你不重視,他又怎麼可能在學習方面上心呢?
2、“多少分沒關係,只要你盡力就好。
”NO!孩子並不明白什麼是“盡力”。 “多少分沒關係,只要你盡力就好。”這樣的話,適用於已經相對成熟懂事的中考考生甚至是高考考生,絕對不適合小學階段的孩子們。
什麼叫“盡力”?小學階段的孩子一定是沒有概念的。他們的學習狀態相對比較單純,一般都是靠老師和家長引導才慢慢知道如何預習複習,開始形成一些自有學習方法的雛形。
你講這句話給他們聽,他們絕對是會直接接收前面半句“多少分沒關係”,而果斷漏掉“只要你盡力就好”的後半句。 這樣的結果,是孩子對分數完全不在意,尤其是男孩子,貪玩的天性會讓他更不在意與學習相關的事情,多少分都無所謂,也就自然沒有壓力去認真掌握低段需要掌握的大量基礎知識,基礎不牢,概念不清,自然根基不穩。
這種情況,你覺得到了高年級,當你重視他的成績時,他的分數會如你所願,輕而易舉地提上來嗎? 所以,對於低段的孩子,具體詳細地提出要求,才是明智的。這個要求,可是關於具體的學習習慣的,也可以是關於具體的分數的,無論如何,只有清晰準確的要求,孩子才會理解,才有機會達到。
3、分數高就是“學霸”?不,高分數只是“學霸”標配。
期末考試成績剛出來,就有很多家長在群裡曬成績。成績是統一發放在各個學生的網上賬號的,把成績截出來曬的大都是孩子各科都考了98、99或者100分的家長。於是群裡一片此起彼伏的讚歎聲:“厲害啊!學霸!”“又一個學霸啊!” 還有的家長掩飾不住喜悅,特別驕傲地說:“本來考試那天孩子發燒了,但她堅持要去考試,結果,發揮還不錯。”
這時大家更是紛紛讚歎:“哎啊,大學霸在這裡。” 我要說明一下,這是個小學一年級的班群。
看到這樣的聊天記錄,
首先,從家長的角度,我表示理解父母對自己孩子的認可和表揚;
其次,從老師的角度,我表示不贊同家長們“分數高就是學霸”的說法。高分數只是“學霸”的標配。也就是說,學霸一定是會考高分的,但分數高的,卻並不一定是學霸。
正如前文所述,小學低段,各科都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只要家長足夠重視,一般情況下,孩子的分數都不會低。尤其是一年級的班級,誇張一點的學校和班級,各科平均分都是98以上。那你能說,全班同學都是學霸嗎?當然不是。
其實,孩子的學習是一件需要長遠去看的事情,每一位家長都應該有一顆平常心,既不能完全不管分數,放任孩子去過毫無壓力的“快樂童年”,又不能太急功近利,過度重視強調孩子的分數和名次。
低年級階段,恰當地要求分數,耐心地引導習慣,紮實地打好基礎,充分地做好拓展,不急躁,不攀比,這樣才能在正確的方向走得更穩更遠啊。
-
6 # 指尖教育帝國
小學生成績好到底重不重要,這個問題小徐老師研究過多次,總的來說,任何事物的重要不重要,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小學生成績好是否重要,也是一個相對而言的結論。
一、相對於小學生的自我價值認知而言,小學生成績好是自我價值評價和認知的一部分,有利於建立對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從這一點上看,小學生成績好非常重要。小學生的自我價值認知一大部分來自學習成績的高低,一般而言,學習成績好的同學更容易受到家長、老師、同學的肯定和讚揚,這無形中讓小學生的自我價值感提升,認為自己是一個聰明的小孩,從而對學習充滿興趣和信心,反之,學習成績差,自己會認為自己笨,從而失去學習的動力和信心。
所以,從這一點上看,小學生成績好非常重要,而對自我價值的認知是促使孩子往哪方面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家長一定要重視小學生的學習成績,起碼在一至三年級,輔助孩子學會學習,端正學習態度,保證學習上的良好態勢。
二、相對於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的養成而言,小學成績好大多學習習慣和態度良好,是奠定以後學習之道的基礎素養,因此,從這一點上看,小學生成績好非常重要。小學時期,是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培養的重要時期,如果孩子對學習有興趣,有責任感,有探究題目的好奇心和動力並從學習和解題中獲得學習的樂趣,那麼這個孩子就具備了學習上的動力,這是最難能可貴的,而且這樣的孩子學習都不會太差,並且和持續的後勁。從這一點而言,如果孩子學習成績好是因為具備了這些素養,那麼這樣的成績好非常值得驕傲。
三、從知識掌握的縱深度來看,如果小學生成績好,是因為學得好,懂得多,而不是靠一味地死記硬背和強行灌輸來的好成績,那麼這樣的小學生成績好將意味著理解能力強,視野廣,這樣的成績好當然意味著學習能力強。小學期間,知識點較淺顯,大多知識靠多練習,提高熟練程度即可掌握,但如果小學期間教會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面對陌生的題型時,能透過思考,推理、歸納等得出答案,那麼這種能力是獲得良好成績的根本,從這一點上來講,如果是這樣的好成績非常重要。
四、小學成績好並不意味著中學成績好,相對於樹立孩子的學習自信心,保護孩子學習上的濃厚興趣和探究精神來說,小學生成績好到什麼程度並不重要。有些家長,一味地盯著孩子的成績,孩子少比別人考一分就變本加厲的打擊孩子,或者為孩子施加壓力,加大學習負擔,最終讓小學生的學習就疲憊不堪,從而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和樂趣,這從長遠利益來說,過分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反而另小學生失去了持續努力的動力,從這一點而言,學習成績好並沒有那麼重要。
小學和初中所學知識及考查內容完全不同,初中又和高中所學知識相差甚遠,有些孩子小學時從沒有考過前五名,但是家長和老師從沒有因此而打擊過他們,仍然鼓勵孩子認真努力,而這些孩子到了初中、高中反而會更有後勁,成績節節攀升。
總之,小學期間家長和老師要重點培養孩子以下幾種能力和心態:1、重在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
2、重在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3、重在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知識的好奇心。
4、重點保護孩子的自信心,做到鼓勵幫助小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方法。
如果在小學期間,小學生們都能擁在這以上幾種能力和心態,那麼他們的成績一定不會太低,而且後勁十足,在初中時也很難掉隊,這個時候,即使小學的成績不是數一數二的,家長也不要擔心,擁有這些物質才是持續取得好成績的根本,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家長只看重成績,孩子一旦考不好,就指責打擊孩子,讓孩子失去了學習的樂趣,泯滅了探究知識的好奇心,失去了學習的自信心,那麼此時盲目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那麼無異於本末倒置。
-
7 # 微雨潤苗
小學生成績好到底重不重要?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那是相當的重要!
首選,萬丈高樓平地起,小學階段的成績就是蓋起“萬丈高樓”的“平地”。小學生的成績有多好,蓋起“萬丈高樓”的“地”就有多“平”。經常聽朋友說過這麼一句話——“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覺得小學階段的成績其實就是基礎,如果小學的基礎沒有扎牢,學生在初中和高中的時候學起來就會特別吃力。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一名小學生六年來的語文成績非常好,語文素養相當高——書寫的字跡、課外閱讀量、作文的水平等方面都無懈可擊,那麼這個孩子初中三年甚至高中三年在語文這個科目上花比別人少得多的時間,其語文成績也能在班級中名列前茅。據我十多年來的跟蹤觀察,這種現象並不鮮見。
其次,小學生的好成績往往是和好習慣“繫結”在一起的。被父母逼著優秀的孩子確實是有,但靠自己習慣上“無須揚鞭自奮蹄”的孩子也不少。至少在我教的很多優秀學生當中,他們之所以能夠擁有優異的成績,那是因為他們在課餘時間比其他同學更努力,更懂得珍惜時間,更懂得靈活運用我教過的學習方法,更積極主動地去預習、去複習、去積累、去誦讀、去習作。窺一斑而見全豹,知成績而曉習慣,而擁有良好習慣的學生,註定可以贏在“起跑線”上。
第三,小學階段成績就非常好的學生,在各個方面更容易脫穎而出。常言道,“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據我瞭解,小學階段成績不錯的學生,在心理上更自信,對學習的興趣更濃厚,學習態度更為積極。無論是自信的心理,還是濃厚的學習興趣,或者是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必定會讓一個學生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順。而一個小學階段成績非常爛的孩子會有什麼樣的心態呢?家長責罵,同學嘲笑,老師冷落,他自己也在不斷地自我暗示——“我不行,我不可能成功……”很多時候,心態決定性格,性格決定成敗。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要想讓孩子擁有好的成績,一方面家長自己要繃緊“責任弦”,承擔起督促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責任來,力求讓孩子擁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呵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學校的老師不能歧視後進生,除了要多給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之外,還要讓多鼓勵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儘可能走得順一些、穩一些。
-
8 # 吉祥如意
你在工作中的業績重要不重要?同理,孩子是一個學生,除了操行由班主任老師結合任課老師的反映作一簡評外,主要不還是看孩子的學習成績,成績反映的是該學生一個階段、一個學期的學習收穫。
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差,是一個綜合性成果的集中體現。這裡主要涉及智力、興趣愛好、自我控制力和環境影響等諸多因素。
智力,是一個人先天遺傳得來的。父母的良好基因傳承給下一代,使兒女獲得了先天優勢,從而奠定了Te們在成長過程中有可能在某些方面於眾不同的性狀反映。這已被各地大學所招少年班學生中得到證明。
興趣與愛好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人們包括成年人在內,讓你幹一件自己不喜歡乾的工作,可想而知,所產生的牴觸情緒直接影響到個人的發展方向和人生前途。小朋友也有自己喜歡做的事和不喜歡乾的事,只有在大人的引導和約束下,告訴Te,哪些事可以做,哪些東西不能碰,循循善誘,鍥而不捨才能走上正途。
興趣愛好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先決條件。過去,人們所受學校教育不多,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但不乏有的人在某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令人刮目相看。本人生在農村,曾經看到一個小學尚未畢業的年輕人,為了學習曲胡的演奏方法,利用雨天,晚上(白天生產隊是不許請假的),徒步幾里地拜師學藝。
一個人的自我控制力是成事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自我控制力,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天生的。主意力集中,專心致志不是常人都具備的素質。成人可以在理致的驅駛下,強迫自己。而處於對什麼都感到新奇的孩童們,這就看誰所具備的定力。
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環境影響因素。男人喜歡喝酒,整日呼朋喚友,五天一大醉,三天一小醉。女人喜歡排麻,本來住房就逼仄,支上麻將桌,嘩啦嘩啦的洗牌聲,難道這些大人們的活動對孩子的學習沒有影響嗎?
總之,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家長不可輕視。只要國家沒有放棄考試製度,一個學分就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一生命運和前途。(2019/11/07)
-
9 # 張志學689360
孩子在學校裡學習,要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1.應把孩子的做人放在首位。英國哲學家羅素曾說過:“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就是說做人要講究道德,有道德的人,才能立足於社會,才會受到別人的尊敬。作為孩子,從小要講道德,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做人要有正義感,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以最大的誠心,最大的力量去幫助他。家長要做孩子道德的楷模。有道德的人才能為社會作貢獻。一個沒有德行的人,即使,有學問,有才華,他也不可能為社會作貢獻。
2.孩子的學習成績也很重要。孩子的品德優秀,為孩子的做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也不可忽視。孩子只有從小努力學習,你才能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你才有能力去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你才有能力去回報社會,你也才有能力去報效祖國。你如果從小沒有努力學習,你想做什麼,卻做不了,那叫做“心有餘而力不足”。你空有一顆拳拳報國之心,卻沒有報效祖國之能力。
3.孩子的身體素質也不可忽視。如果孩子的德育、智育都很好,但是他沒有健康的身心也是不行的。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證。你如果沒有健康的體魄,要想做好工作確實有點難。譬如你在一家公司上班,老闆教給你一項工作,讓你限期完成,可是你三天兩頭生病,你得去看病,卻上不了班,你沒有時間保證,怎能完成自己的工作?即使你想加班,可身體情況也不允許。光有強壯的身體還不行,還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你才能做好各項工作。
另外,美育、勞育(勞動能力、勞動技術以及勞動審美等)也很重要,這裡不再贅述。
只有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你才是一個合格的人,優秀的人,你才有能力為祖國、為社會作貢獻。
-
10 # 馬萬富
小學生的成績好到底重要不重要?
學生的的學習成績,是一步一步提高的,學生的學習課本的編排,也是由淺入深的,語文以前從人手足刀尺開始,數學也是從教學生,數數開始。從小學,到初中,高中 最後才上了大學。
沒有小學生的識字和數數開始,也就談不上以後上什麼大學了,拿數學來說,沒有一加一等於二,也就沒有以後所學的加減乘除等等。
如果要問小學生成績好,重不重要?我說小學生成績好,對今後學生上初中高中關係重大,小學生成績好非常重要。我打個比方,學生上學,從小學,到初高中一直到上大學,就像蓋萬丈高樓一樣。蓋很高的大樓,如果根基不牢,根基打不好,這個大樓是蓋不成功的,即便成功了,遲早也會倒塌。
小學生的成績好,到底重要不重要,我說很重要,在小學識字教學很差,很多字都寫不來,以後寫作文,或者寫論文,錯別字連篇。小學數學 ,加減乘除,四則混合運算基礎很差,以後的幾何,代數,三角等根本也無法學好 ,因為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小學所學的知識。
我簡單的講一個真實的事情 ,我在陳華小學任校長時,我們學校畢業的學生,到了建淮中學。建淮中學的老師和校長都說 ,陳華小學的學生好教。他們為什麼說陳華小學的學生好教,因為陳華小學的學生成績好,學生的基本功紮實。所以學生容易接受新的內容。很多東西老師一講,學生就懂了。
假如在小學學生成績很差,上到初中,初中所學內容,涉及到小學知識。他們不會了,這樣學生就無法上課了,他們越聽越聽不懂,學習成績也會越來越差,結果有可能就中途退學了。
-
11 #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當然很重要,孩子的學習目標,最終的一個指向就是好成績。
但是如果說,我們有必要為滿分而不計後果的學習嗎?我會給您一些其他的建議,一些另外需要關注的焦點。
1、在靠成績贏得競爭的情況下,成績非常重要
我們現在選拔依然是以成績作為評判的標準,所以成績非常重要。但是我們也必須認清,是不是一開始就一定要考滿分才能滿意?我們有沒有想過學習實際上是個馬拉松而不是短跑?就好比實際上關鍵的考試是小升初,中考,高考。那麼是否每次小測我們都需要孩子考得第一名?
2、成績持續好的基礎是什麼?
我想最關鍵還是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畢竟老師和家長都不能一直幫助孩子。那麼自主學習的基礎是自然發生的,還是需要刻意培養?我想,除了少數人之外,大部分孩子都是需要引導的。
自主學習的幾個基本點:
a、自由探索
孩子對學習有個自由探索的過程,ta自己做決定,自己根據結果的反饋調整自己。
b、成就感
成就感是學習的動力,沒有成就感的學習註定無法長久。
c、歸屬感
孩子的學習不應該是孤獨的,需要得到支援。老師和家長的認可,有學習的夥伴等。
3、陪孩子走上一段,像夥伴一樣
最好的陪伴方式,不是當一個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孩子學習的夥伴。和孩子一起學習是一個好方式。最近上海的49歲的樓管阿姨,就是和孩子一起考研,結果自己也考上了廣西大學的研究生。做孩子的朋友,做孩子的教練,適當的時候放手讓孩子獨立。
面對孩子的成績,我們應該怎麼做?如果孩子的成績不佳怎麼辦?
坦白說,我的孩子剛上一年級。我很少管她學校的學習,她的成績一開始也很普通。甚至經常會犯一些小錯誤,比如寫的字有時候會左右顛倒了,拼音有些也會寫反,或者是寫混。一開始也一度分不清音調的二聲和四聲的書寫。這些問題都是廣大家長可能會遇到並且會苦惱的問題。
對於這些情況,我都沒有刻意去教她,我更多地是告訴她仔細觀察,然後鼓勵她自己想辦法。現在大半年過去了,這些問題她都自己解決了。更值得欣慰地是,她已經學會了檢查。這次期中考試結束,她信心滿滿地告訴我,這次考試一定得滿分。
我問她為什麼這麼有信心?
她回答說:自己檢查了3遍。
我知道,孩子已經逐漸養成了學習的好習慣:自信、上進、而且主動,能夠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現階段,相比於成績,我更在意這些隱型競爭力的培養。
一年級時,我基本不在意孩子的成績,我的關注點是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我要讓她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我的做法是從一開學就要讓她獨立收拾書包,自己寫作業,只有在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的時候才可以向我求助。
我甚至還有一些古怪的做法,在考試之前很少讓孩子複習。每天晚上也幾乎不讓孩子預習。當然,也因此被老師警告過一次。但是,我也不是完全不提前預習。只是採取的方式不一樣。比如我在孩子幼兒園的時候就讓她熟悉了人民幣的使用,那麼現在一年級的人民幣這章根本就不需要預習。我在孩子平時的生活中就讓她使用時鐘,那麼時分秒的概念也很好的理解了。這些內容都是生活中自然學會的,輕鬆而自然。
不提前一天預習,我是要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時候必須全神貫注,必須全力以赴。你不可以期望有補救的機會,你應該要抓住上課的時間。平時,我幾乎不會刻意給孩子講課本上的知識,我更願意帶孩子看一些課外資料。比如透過電影和書籍引導孩子的價值觀,給孩子找學習的榜樣。
當孩子的內心被點燃,那麼剩下的事情就是等著孩子來找你,而不是你去逼著孩子學習。到那時,孩子的成績你也不需要擔心,因為,ta對自己的要求會非常高,而且知道自己如何去獲得。
回覆列表
小學最重要的幾點:
保持在學習的興趣,信心,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出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
一般來說,這幾個又是相互依存。一個成績很差的孩子,在現實環境的影響下,要想保持信心和興趣,是非常困難的。同樣地,學習毫無章法,平時都是糊弄了事的孩子,要想有好的學習成績也是很難的。
所以,從這點上說,學習成績很重要。
一個好的學習成績,能夠給孩子帶來成就感,培養出信心,能夠透過外界的認可,獲得一個良好的自我認知,是一個正迴圈的關係。
反之,成績很差的孩子,老師和家長都不認可,每天都在作業和成績中受到打擊,自然進入惡性的負迴圈。
因此,孩子如果能夠取得好成績,對於學習狀態的保持,非常重要。
但是,萬一孩子成績出現了向下波動,或者是一開始孩子成績跟不上怎麼辦?每個班都有排名靠後的孩子,是不是這部分孩子就沒有希望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關鍵在於教會孩子如何調整狀態。一般來說,學習成績不好,大部分孩子是不開心的,內心是壓抑的。這個時候,如果一味地為了追求分數,不斷的刷題,反而有可能給孩子增加更多的挫敗感。
成就感是維持孩子學習的很關鍵的一個因素,可以說,沒有成就感的孩子,對於學習是逃避的。
當然,我們也會看到不少成績中等的孩子,雖然成績不拔尖,但是他同樣可以在日常學習中獲得成就感。關鍵還在於如何引導孩子看待學習。
我有個朋友的孩子,三年級之前,學習成績都屬於普通,大致90分左右。我們知道,1-2年級這個分數可能就是倒數系列的。但是這個孩子很喜歡課外閱讀,也喜歡自己摸索一些新奇的東西,好奇心很強。他會自己去琢磨如何玩魔方,練習程式設計。他的父親鼓勵他說:你的成績不是最厲害的,但是程式設計一定是班裡最厲害的。
這個孩子到了後來,學習成績突飛猛進。因為他自我認識不低,同時自主學習能力很強,善於思考,喜歡挑戰。
同樣有很多剛開始成績很好的同學,因為過多的依賴大人的幫助,到了後期需要獨立學習的時候,沒有勇氣和相應的獨立學習的能力,就會走下坡路。
當然,大部分情況下,優秀的孩子往往一開始就十分優秀,這部分孩子是一開始就進入學習的良性迴圈模式。
在這裡,學習的正向迴圈特別重要,也是我們觀察孩子學習的關鍵點。
你的孩子是否越學越想學?是否越學越能夠獨立學?是否喜歡自己挑戰難題?
我們家長的關注點多放在這些地方,在學習中多肯定孩子的進步。當然,具體的指導孩子如何學習非常重要。切記要放下焦慮的心,小學的內容不多,也不難,難的是如何透過小學的學習,培養出積極上進,而又懂得自主學習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