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裡有個老奶奶,看著有80多歲了,每天自己一個人在樓下架空層坐著,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從沒看過她親人陪過她,如果在老家,至少有鄰居講閒談,不會那麼無聊,把她接過來真的對嗎?
-
1 # 毛集海棠
-
2 # 穀子8868
我認為這個決定是沒錯的。特別是對於獨生子女家庭,這是今後的常態。
首先獨生子女家庭,孩子如果離家在外地紮下根來,父母在老家,隨著年齡增長,身體也會逐漸出現問題,而孩子不在眼前,小病小災的無法照顧到,最好的辦法就是把父母接到城市來,一來醫療條件比較好,二來可以在眼前,天天可以看到,能照顧,也就安心些。
其次,有句話說的就是這種狀態,人老了,孩子在的地方就是家。年輕人在一線城市打拼,工作壓力大,時間緊,父母趁身體還可以,去到孩子的城市還可以幫上點忙。
第三,我自己的將來也就是這個狀況,當然即使孩子把我們接到他所在的城市,我是希望不和孩子住一起,只要離的近些就行。彼此有個照應就好。儘量不給他們添麻煩。
總之,老年人要轉變想法,到了城市,可能沒有熟人,朋友經常聊天,只要儘快適應,融入到新的環境,城市裡也有社群活動,不會寂寞的。當然有地域,文化差異,只要自己心態好,沒有什麼不可以適應的。
-
3 # 暖手寶寶483
這就是獨生子女父母的悲哀,當年響應國家號召只生一個好,這個孩子真的不錯,在自己工作繁忙的情況下仍把媽媽接來一起住,至少每天可以相互見到,雖說不能時時刻刻陪在身邊,但不至於讓老人成為空巢老人,有病也能得到及時的治療,以後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父母都是這種命運,在老家雖有街坊可以聊天,這個年齡一人獨居總是讓人不放心,哎!想想還是這樣似乎好一點,我佩服這個老人的孩子,做到這一點真的要點贊
-
4 # 獨斟一壺歌
獨生子女把老人接到身邊卻沒時間陪伴,這不得不說是老年人特別是獨生子女家庭的老年人面臨的一個難題。
首先子女能夠把父母接到身邊,這一點是做得很對的,這是值得肯定的。哪一個做父母的不想和自己的子女常常見面呢?如果把父母留在老家,路途遙遠見面的機會更少,更不用說陪伴了。
那麼,年輕人要上班掙錢養家,不能常常陪伴父母,老年人孤獨怎麼解決呢?
我覺得這和老人的性格有關,有的老人從農村來到城市,能夠很快融入其中。有的老人和周圍有共同興趣的老人很快成為朋友,有的出門遇到老鄉,熟悉的鄉音讓老人有了歸屬感。有的遇到差不多大的老人主動去聊天,去了解所在城市的風俗人情。這樣的老人一般性格開朗,興趣廣泛,愛好社交,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如果家裡的老人是這個性格,獨生子女們一般沒有後顧之憂。
來到子女居住的城市感到孤獨的老人,一般性格比較內向,不太善於與人交往,還有的文化水平低,很難適應城市的生活。這些老人,子女就要多多關懷,有時間多多來陪伴老人。或者多留心一下週圍有沒有有共同愛好的老人,有沒有家鄉來的老人,讓他們互相聊聊天。或者打聽周圍有沒有適合老年人蔘加的活動,去外邊走走玩玩,逐漸地減少他們的孤獨感。
老年人年紀大了,行走漸漸不方便了,耳也聾了眼也花了,有條件的獨生子女還是儘量和父母生活的近一些,平時方便照顧,遇到突發事件也能快速來到老人身邊,幫助老人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
5 # 自駕遊老羅
首先肯定的說這個決定是對的!前提是自願,獨生子女願意接老人到自己身邊頤養天年,百善孝為先,善莫大焉。陪伴是最好的孝順。老人同意。既然是獨生子女,贍養老人是他(她)應盡的義務,而且責無旁貸,老人辛辛苦苦把兒女拉扯大容易嗎?現在老了,正是需要子女照顧的時候,養兒防老,正當其時。古人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6 # user摩羯大叔
我認為做的很對,很值得大家學習與讚揚!
把老人接過來,最起碼老人就在身邊,即使白天沒時間陪伴,晚上下班回來就能天天見面,遇到意外子女能馬上到身邊,這比放在老家半年見不到強多了。我們就不要太苛刻了,誰又能做到24小時不離不棄?
再說老人的要求也不一樣,有的喜歡熱鬧,有的喜歡清靜。如果老人不反對到城裡居住,那說明他們是接受的。即使你看著老人孤獨,那你也是僅看到了一個方面,我們最好還是尊重本人的選擇。
當然,如果有條件和能力,建議把老人接到身邊,給老人單獨安排個住處,孩子們經常過去看看,這樣效果會更好。因為大多數老人都很明智,他們也會盡量自強自立。
總之,我認為這種做法比那些對父母不管不問的強多了,懇請大家應給予支援!
獨生子女把老人接來城市,就是為了老人有較好的生活,過好幸福的晚年。至於說陪伴老人,不可能整天與老人在一起,只能是每天下班回家與老人一起吃飯,照相老人的起居。在上班的時間裡,老人儘管沒有家人陪伴,可以到小區看看,與小區的老人聊聊天。接老人到身邊,主要是照顧老人每天吃飯、起居等情況。這總比老人一個人在老家強,儘管老家有許多熟悉的人。但老人到城裡來,時間長了,也可以與小區的人相互熟悉,也可以解除家人不在身邊的寂寞。我認為把老人接到自己身邊較好。